- 英文名稱: Leaf of Tungoiltree
- 別名:桐子樹葉
- 藥品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葉。採收和儲藏:秋季採集,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雲南, 湖北, 福建, 貴州, 湖南, 四川, 江西, 浙江, 江蘇, 安徽, 廣西, 廣東, 臺灣
- 生長環境:山坡, 溝旁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油桐葉的傳統功效
1. 解毒殺蟲
- 油桐葉中的有效成分,包括單寧酸、生物鹼和揮發油,具有抗菌和抗真菌的作用,可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
- 油桐葉中的活性物質如桐葉素和桐葉多酚,具有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能抑制病毒複製和減輕炎症;
- 油桐葉的提取物對某些昆蟲如蚊子、蒼蠅等具有驅避和殺滅作用,可作為天然殺蟲劑使用。
2. 清熱消腫
油桐葉的清熱消腫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有的生物鹼有關。生物鹼具有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殺死或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從而緩解腫脹和疼痛。此外,油桐葉還含有單寧和皁苷,這些物質也具有消腫和止痛的作用。
油桐葉的古代典籍
- 《 草木便方》:《草木便方》對於「油桐葉」的應用描述,是針對長期未癒的腳部潰瘍,以及燙傷的情況。在古代的醫學應用中,油桐葉被認為具有一定的療效,可用於這兩種傷患的治療。
《草木便方》一書中提到,對於長時間未能癒合的腳部潰瘍,或是燙傷的傷口,可以使用油桐葉來進行治療。在傳統中醫學中,油桐葉被認為具有促進傷口癒合,以及對付皮膚問題的功效。然而,具體的使用方式和劑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並非一概而論。
- 《 福建民間草藥》:根據中醫古書《福建民間草藥》的記載,油桐葉這種中藥具有消腫和解毒的功效。它常被用來治療皮膚病如疥癬,並且對於燙傷的處理也有一定的療效。在傳統的福建民間醫學中,人們會使用油桐葉來外敷於患處,以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根據《福建民間草藥》這本書的描述,油桐葉這種藥材能夠幫助消除腫脹並有解毒的作用。它通常被用來處理像疥癬這樣的皮膚問題,而且對於治療燙傷也頗有成效。在福建的傳統醫學裡,人們會將油桐葉外敷在生病的地方,以此來減輕不適的感覺。
- 《 重慶草藥》:根據中醫古書《重慶草藥》的記載,油桐葉這種中藥有其特殊的療效。古人會將油桐葉燒成灰後,將這些灰撒佈在患處,用來治療凍瘡,特別是當凍瘡部位的皮膚已經破裂,並且滲出黃色液體的時候。這種方法被認為可以幫助減緩病情,促進傷口的恢復。
《重慶草藥》這本書提到,油桐葉這種植物,如果我們把它燒成灰,然後把灰撒在受凍瘡影響,且皮膚已經破損,流出黃色液體的地方,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這種做法被古人認為對凍瘡的治療有幫助,可能有助於傷口的癒合。
油桐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燒灰研末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油桐葉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孕婦慎用。
油桐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丹毒臁瘡痢疾疥癬疼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