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Asparagus filicinus Buch.-Ham. ex D.Don
- 別名:一窩羊,土寸冬,天門冬,岩雞,一窩雞,土百部,百部,兒多線苦,山天冬,千打錘,滇百部,月牙一枝蒿,假天冬,九斤子,飛天蜈蚣,小百部,七姐妹,鐵松,峽州百部,乾朵蓮,滇天冬
- 藥品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羊齒天門冬的塊根。採收和儲藏:春、秋兩季採挖,除去莖,洗淨,煮沸約,撈出,剝除外皮,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甘肅, 陝西, 西藏, 雲南, 湖北, 貴州, 湖南, 四川, 浙江, 河南
- 生長環境:灌木叢, 疏林,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華本草
羊齒天冬的傳統功效
1. 殺蟲止癢
羊齒天冬の殺蟲止癢功效主要歸功於其所含有的生物鹼,這些生物鹼具有抗菌和抗炎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皮膚真菌和細菌的生長,從而緩解皮膚瘙癢和炎症。此外,羊齒天冬還含有皁苷類物質,具有清潔和舒緩肌膚的作用,可以幫助去除皮膚表面的污垢和油脂,保持皮膚清潔清爽,進一步緩解皮膚瘙癢和不適。
2. 潤肺止咳
羊齒天冬的黏液質可以保護肺部免受刺激,並促進痰液的排出,從而緩解咳嗽。此外,羊齒天冬還含有皁苷等成分,具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呼吸道中的病原體,減輕炎症,從而達到止咳的效果。羊齒天冬性微寒,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
羊齒天冬的古代典籍
- 《 本草圖經》:在中醫古書《本草圖經》中,有關於一種名為「百部」的藥材記載,其中特別提到了「峽州百部」。根據書中附有的圖像,以及對其外觀特徵的描述,經過比對與考證,我們可以確定這應該就是今日所稱的「羊齒天門冬」,屬於百合科的一種植物。
在這裡,《本草圖經》並未深入介紹羊齒天門冬的具體藥效或使用方法,僅是通過圖像和文字,對其形態進行了詳細描繪,以便後人辨識與應用。由此可見,該書不僅是中藥學的重要參考,也是一部珍貴的植物學圖譜,對於研究古代中藥資源及植物分類具有極高的價值。
- 《 滇南本草》:根據《滇南本草》這本古老的中醫書籍記載,羊齒天冬實際上也被視為「百部」之一種。由此可見,在古代,羊齒天冬一直被當作「百部」來使用,並且是西南地區「百部」類藥材的重要種類之一。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羊齒天冬已經漸漸不再被用作「百部」了。
這段描述顯示了中藥材的使用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可能有所差異,羊齒天冬曾經在古代的西南地區被廣泛應用為「百部」,但這種用途如今已經減少或消失。《滇南本草》的記載提供了對過去中藥使用情況的寶貴見解。
羊齒天冬含有的化學成分
22-甲氧基天門冬皁苷 IV(22-methoxy-Asparagus saponin IV), β-蛻皮素(β-Ecdyson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