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稱: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Hook.) Reichb. ex Meissn. [B. albiflora (Hook.) Reichb. ex Heyne] Herb of White Chinaure
- 別名:臭沙子,燙傷草,苦黃草,蛇盤草,大羊不食草,臭草,銅腳一支蒿,九牛二虎草,臭節草,蛇皮草,二號黃藥,猩鏽臭草,地通花,松風草,石胡椒,山羊草
- 藥品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芸香科植物臭節草的全草。採收和儲藏:夏季採取,除去泥沙,曬乾。
- 道地藥材:台灣, 華東地區, 西南地區, 華南地區
- 生長環境:山坡, 灌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岩椒草的主治功效
中藥巖椒草主治解表;截瘧;活血;解毒。主感冒發熱;支氣管炎;瘧疾;胃腸炎;跌打損傷;癰疽瘡腫;燙傷
巖椒草,為脣形科巖椒草屬植物巖椒草的全草。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具有解表;截瘧;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支氣管炎;瘧疾;胃腸炎;跌打損傷;癰疽瘡腫;燙傷。
1. 性味
味辛、苦,性溫。
2. 歸經
歸肺、肝經。
3. 功效
解表;截瘧;活血;解毒。
4. 主治
感冒發熱;支氣管炎;瘧疾;胃腸炎;跌打損傷;癰疽瘡腫;燙傷。
5.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每次3-6g。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6. 注意事項
岩椒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泡酒。外用:適量,搗爛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 現代研究
巖椒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鎮痛、抗腫瘤等作用。
- 臨床應用
巖椒草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支氣管炎、瘧疾、胃腸炎、跌打損傷、癰疽瘡腫、燙傷等疾病。有研究表明,巖椒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鎮痛、抗腫瘤等作用。
- 結語
巖椒草是一味具有多種藥理作用的中藥,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支氣管炎、瘧疾、胃腸炎、跌打損傷、癰疽瘡腫、燙傷等疾病。有研究表明,巖椒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鎮痛、抗腫瘤等作用。但由於巖椒草的毒性尚不清楚,孕婦慎用。
岩椒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痢疾腎絲球腎炎感冒咳血牙齦出血支氣管炎腰痛
岩椒草含有的化學成分
芳香油(Essential oil), 芸香甙(Rutin), 佛手柑內酯(Bergapten), 白鮮鹼(Dictamnine)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