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散薯

血散薯

XUE SAN SHU

  • 性味:,
  • 寒熱指數:
    47
  • 0
  • 英文名稱:Radix Stephaniae Dielsianae.
  • 別名:獨腳烏桕,一滴血,金不換,山烏龜
  • 藥品來源:為防己科植物血散薯的塊根。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挖,洗淨,曬乾。
  • 道地藥材:貴州, 湖南, 廣西, 廣東
  • 生長環境:石縫, 林中, 溪邊, 山谷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血散薯的主治功效


中藥血散薯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主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瘡癰;胃痛;胃腸炎;牙痛;神經痛;跌打損傷

血散薯,為蓼科蓼屬植物蓼的塊根。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瘡癰,胃痛,胃腸炎,牙痛,神經痛,跌打損傷。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平。歸肝、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瘡癰,胃痛,胃腸炎,牙痛,神經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現代研究

血散薯具有抗菌、抗炎、鎮痛、抗腫瘤、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

血散薯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禁服。

血散薯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痢疾牙齒痛

血散薯含有的化學成分


克列班寧(Crebanine), 青風藤鹼(Sinoacutine), 千金藤鹼(Stephanine), 去氫千金藤鹼(Dehydrostephanine), 番荔枝寧(Annonin), 左旋四氫掌葉防己鹼(Tetrahydropalmatine), 異粉防己鹼(Isotetrandrine), 頭花千金藤鹼(Cepharanthine), 高阿羅莫靈鹼(Homoaromoline), 小檗胺(Berberamin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