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杜鵑

小葉杜鵑

XIAO YE DU JUAN

  • 英文名稱:Rhododendron capitatum Maxim.
  • 別名:黑香柴
  • 藥品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頭花杜鵑的葉或花。採收和儲藏:葉全年可採,鮮用或陰乾、或切段蒸餾取揮發油用;花6~7月採,鮮用或曬乾。
  • 道地藥材:甘肅, 青海
  • 生長環境:山坡,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小葉杜鵑的傳統功效


1. 暖胃止痛

小葉杜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緩解胃寒引起的腹痛,而止痛作用則可以減輕胃潰瘍引起的疼痛。此外,小葉杜鵑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輔助治療胃炎、胃出血等胃腸道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小葉杜鵑性溫,服用過多可能會引起上火,因此不適合長期服用。

2. 祛痰止咳

小葉杜鵑中的揮發油具有祛痰作用,它能使痰液變稀,容易咳出。黃酮類和酚類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減輕呼吸道炎症,緩解咳嗽。此外,小葉杜鵑還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細菌生長,從而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小葉杜鵑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浸酒;或研未,3~5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注意事項

  1. 小葉杜鵑性味辛、溫,有小毒,孕婦慎用。
  2. 小葉杜鵑不宜長期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3. 小葉杜鵑不宜與其他中藥同用,以免發生藥物相互作用。

小葉杜鵑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氣喘腹痛多痰胃潰瘍咳嗽疼痛

小葉杜鵑含有的化學成分


順式-α-羅勒烯(cis-α-ocimene), β-古芸烯(β-gurjunene), α-葎草烯(α-humulene), 左旋-16α-貝殼杉醇(kauran-16α-ol), 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 α-松油醇(α-terpineol), 4-松油醇(Terpineol-4), 反式松香芹醇(trans-pinocarveol), 芳樟醇(linalool), 環氧葎草烯-Ⅱ(humelene epoxide Ⅱ), 右旋α-蒎烯(α-pinene), 消旋β-蒎烯(β-pinene), β-月桂烯(β-Myrcene), δ-蓽澄茄烯(δ-Cadinene), γ-芹子烯(γ-selinene), α-芹子烯(α-Selinene), η-芹子烯(η-selinene), 反式-β-金合歡烯(trans-β-farnesene), 前異菖蒲烯二醇(Preisocalamendiol), 檜腦(Juniper camphor), 東莨菪素(Scopoletin), (木岑)皮素(fraxetin), 木藜蘆毒素Ⅰ(grayanotoxin Ⅰ), 木藜蘆毒素Ⅱ(grayanotoxin Ⅱ), 木藜蘆毒素Ⅳ(grayanotoxin Ⅳ), 棉子糖(Raffinose), 金絲桃甙(Hyperin), 頭花杜鵑素Ⅰ(capitatin Ⅰ), 槲皮素(Quercetin), 楊梅樹皮素(myricet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