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敵金丸中包含三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破瘀散結:三稜味苦辛,性溫,具有破血行氣、消瘀散結的功效。敵金丸主要用於治療金瘡、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三稜可以幫助化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止痛:三稜還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減輕患者因瘀血造成的疼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部位的修復。
敵金丸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消積化瘀: 莪朮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之效。敵金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黃疸,而莪朮能有效清除積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黃疸症狀。
- 活血通絡: 敵金丸中常配合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丹參、赤芍等,莪朮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促進血行暢通,改善肝臟血液循環,有利於黃疸的消退。
敵金丸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溼,健脾除溼: 豬苓性味甘淡,歸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除溼的功效。敵金丸旨在治療溼熱蘊結,導致的黃疸、小便不利等症。豬苓能利水消腫,將體內積聚的溼熱排出體外,緩解黃疸,改善小便不暢。
- 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敵金丸中其他藥材如茵陳蒿、梔子等也具有清熱利溼的功效。豬苓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能增強利水滲溼的效果,使藥效更佳,更快地達到治療目的。
敵金丸中加入白附子的原因主要有二:
- 解毒消腫: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痙之功效。敵金丸主治金瘡感染,而白附子能有效化解毒素,消散腫脹,減輕患者疼痛。
- 祛風止痙:白附子亦具祛風止痙之效,能改善金瘡感染所引起的肌肉痙攣、疼痛等症狀,促進傷口癒合。此外,白附子還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組織修復。
綜上所述,白附子在敵金丸中發揮解毒消腫、祛風止痙之效,有助於治療金瘡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敵金丸方劑中包含胡蘿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止瀉:胡蘿蔔子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痢疾、腹瀉、黃疸等症狀。敵金丸主治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黃疸、腹痛、腹脹、嘔吐、納呆、大便溏薄等,胡蘿蔔子可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胡蘿蔔子也具備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敵金丸中常配伍柴胡、枳殼等疏肝理氣藥物,胡蘿蔔子可協同這些藥物,共同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症狀,起到綜合治療的作用。
總而言之,胡蘿蔔子在敵金丸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配合,達到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黃疸等病症的效果。
敵金丸方劑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功效。敵金丸主要用於治療金瘡腫痛,而赤芍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有效緩解金瘡發熱、紅腫、疼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止痛: 赤芍可以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金瘡傷口癒合。同時,赤芍也能止痛,緩解傷口疼痛不適,加速傷患的恢復。
因此,赤芍在敵金丸方劑中扮演着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痛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金瘡腫痛,促進傷口癒合。
敵金丸方劑中包含黑牽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逐水: 黑牽牛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逐水之功,可有效治療水腫、腹水等症狀。敵金丸主治水腫,黑牽牛能幫助利水消腫,並促進水液代謝。
- 清熱解毒: 黑牽牛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症狀。敵金丸方劑中常配伍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黑牽牛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並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敵金丸中包含川楝子,主要原因如下:
- 驅蟲止痛:川楝子苦寒,入肝、脾經,具有驅除蛔蟲、鉤蟲等寄生蟲,以及止痛消積的功效。敵金丸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腹痛、腹脹等症,川楝子有助於驅除腸道寄生蟲,改善消化功能,緩解腹痛等症狀。
- 降逆止嘔:川楝子能降逆止嘔,對於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的嘔吐,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敵金丸中常與其他具有降逆止嘔功效的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療效。
敵金丸中加入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濕,退黃止癢:茵陳蒿味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止癢的功效。其能清泄肝膽濕熱,對於黃疸、濕疹等因濕熱蘊結而引起的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茵陳蒿還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敵金丸常用於治療濕熱鬱結引起的肝膽病,茵陳蒿的加入有助於疏肝理氣,促進肝氣疏泄,緩解肝膽疼痛。
敵金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之效。敵金丸主治金瘡、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木香能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健脾燥濕: 木香亦能健脾燥濕,有助於改善因濕氣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敵金丸中亦含有其他燥濕利水藥物,與木香共同作用,可促進濕邪排出,減輕患者不適。
敵金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行氣止痛: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主要功效為理氣解鬱,行氣止痛。敵金丸為治療金瘡損傷,瘀血腫痛的方劑,橘皮可通過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 橘皮具有一定的燥濕化痰作用,可幫助排除積聚在肺部的痰液,進而止咳平喘。對於金瘡損傷伴有咳嗽、痰多的情況,橘皮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之,橘皮在敵金丸中既能行氣止痛,又能燥濕化痰,有助於提高藥效,促進傷口癒合。
敵金丸方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敵金丸主治金瘡外傷,瘀血腫痛,五靈脂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 止血生肌: 五靈脂亦具止血生肌之效,可促進創口癒合,防止感染。敵金丸中加入五靈脂,能有效改善傷口癒合情況,減輕患者痛苦。
敵金丸方劑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方面的作用:
- 解毒消腫:薑黃具備解毒消腫之功效,可有效化解金毒,減輕金屬中毒所引起的腫脹疼痛。
- 活血化瘀:薑黃亦具有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金毒的排解。
因此,薑黃在敵金丸方劑中,可發揮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金屬中毒引起的相關症狀。
敵金丸中包含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理氣止痛: 茴香具有理氣止痛之功效,能緩解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而敵金丸主治金匱要略所載之「金匱腎氣丸證」,其症狀常伴有腹痛、腰膝痠軟等,故以茴香理氣止痛,以達緩解症狀之效。
2. 助脾胃運化: 茴香性溫,能溫脾胃,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進一步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金匱腎氣丸證的效果。
敵金丸方劑中包含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敵金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症。丁香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引起的胃痛。
2. 消積化滯:丁香亦具有消食化滯的功效。敵金丸中常配伍山楂、麥芽等消食藥物,丁香可助其消食化積,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丁香在敵金丸方劑中發揮著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消積化滯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敵金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利水滲溼,瀉火除熱: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溼、瀉火除熱的功效。敵金丸主治金瘡毒,而金瘡毒常伴有熱毒內蘊、溼熱阻滯,澤瀉可利水滲溼,清熱解毒,使毒邪得以外泄,從而緩解金瘡毒的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敵金丸中其他藥材,如黃柏、黃連等,具有清熱燥溼、解毒殺蟲的功效。澤瀉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增強其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的效果,達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金瘡毒。
敵金丸中加入海藻,主要是針對其「軟堅散結」的功效。
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降壓降脂的功效。
敵金丸屬於清熱解毒、軟堅散結類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甲狀腺腫大、瘰癧、癭瘤等疾病。
海藻在方劑中與其他藥材配合,有助於消散結塊、改善甲狀腺腫大等症狀,並促進機體代謝,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敵金丸中包含海浮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海浮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脾、胃經。其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可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並利濕止瀉,對於治療濕熱蘊結引起的黃疸、皮膚瘡瘍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 利水滲濕,消腫止痛: 海浮石能利水滲濕,消腫止痛,可促進體內濕熱毒素的排出,並消散因濕熱鬱結而引起的腫痛。對於敵金丸治療的濕熱蘊結、皮膚瘡瘍等症狀,海浮石的利水滲濕功效可輔助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敵金丸方劑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通經活絡,消腫散結:穿山甲性味辛、鹹,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之效。其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藥物深入病竈,達到治療目的。
二、解毒消炎,抗腫瘤:穿山甲具有較強的抗炎、解毒作用,能有效抑制病竈周圍的炎症反應,同時其也具有抗腫瘤作用,能減輕腫瘤的生長和擴散。
因此,穿山甲在敵金丸方劑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升藥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敵金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消積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止痛的功能。敵金丸主治肝胃不和、氣機阻滯所致的脅肋脹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青皮的疏肝理氣作用可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消積的效果。
- 引藥入肝,增強療效: 青皮入肝經,可引導藥物直達肝臟,增強藥效。敵金丸中其他藥物如柴胡、香附等也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青皮的加入可助其發揮功效,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肝胃不和之症。
中藥方劑「敵金丸」的組成中包含斑蝥是因為斑蝥具有強效的解毒作用。斑蝥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並且對於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病症有顯著效果。其主要作用是解毒,幫助方劑處理毒素問題。斑蝥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對毒素相關病症的改善更加顯著。
敵金丸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平,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敵金丸主要治療金瘡感染、腫痛,而香附能疏通經絡,解除瘀血,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 燥濕止癢:香附亦有燥濕止癢的作用,可有效抑制金瘡感染過程中產生的濕邪,減輕患處的瘙癢感。
因此,香附在敵金丸中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以及燥濕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金瘡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敵金丸中含有巴豆,主要源於其峻下逐瘀的功效。巴豆性味辛熱,具有瀉下通便、攻毒逐瘀的功效,可治療濕熱積滯、便祕腹痛、跌打損傷、癰疽疔瘡等症。敵金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氣血瘀滯所致的瘡瘍腫毒,巴豆的峻下逐瘀作用可以清除積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瘡瘍的消退。此外,巴豆還有較強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主治功效
敵金丸主治功效分析與治療原理
根據古籍《仁齋直指方論》及《証治準繩‧類方》的記載,敵金丸主要用於治療疝氣,特別是外腎腫脹明顯,甚至可能伴隨生瘡、流黃水,疼痛牽連腹部,並有寒熱往來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敵金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 破血逐瘀、消癥散結:
- 方中三棱、莪術皆為破血行氣、消癥散結的要藥,能夠針對疝氣導致的氣血瘀滯、癥瘕積聚進行治療。
- 赤芍藥活血化瘀,輔助三棱、莪術。
- 利水消腫、祛溼通絡:
- 豬苓、澤瀉利水消腫,有助於消除外腎腫脹。
- 白附子、蘿蔔子祛風痰溼,通絡止痛。
- 海藻軟堅散結,亦可消水腫。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 疝氣多與肝氣鬱滯相關,方中川楝子、青木香、陳橘皮、青皮、香附子、小茴香等均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疝氣引起的疼痛。
- 薑黃活血行氣止痛,亦可協助舒緩症狀。
- 攻毒蝕瘡、破結消癥:
- 斑蝥有攻毒蝕瘡的作用,可針對疝氣伴隨的生瘡、流黃水等症狀。
- 穿山甲有破結消癥的作用。
- 峻下通便、祛除寒滯:
- 黑牽牛瀉下逐飲、潤腸通便,可以協助排除體內積滯。
- 巴豆峻下冷滯,但在此方中與香附子同炒,意在制約其毒性,並取其溫陽散寒之效。
- 溫陽散寒、調和諸藥:
- 五靈脂活血止痛,溫通經脈。
- 丁香溫中散寒。
- 南木香行氣止痛。
- 海浮石能消痰軟堅,在此方中可針對外腎腫脹堅硬的情況。
總體而言,敵金丸的配伍體現了中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針對疝氣導致的氣血瘀滯、水濕停聚、肝氣鬱結等病機,採用了多種藥物聯合應用,以達到破血逐瘀、利水消腫、疏肝理氣、攻毒蝕瘡等多重功效,從而緩解疝氣的各種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京3稜(煨)1兩,蓬莪朮1兩,木豬苓1兩,白附子1兩,蘿蔔子1兩,赤芍藥1兩,黑牽牛1兩,川楝子1兩,山茵陳1兩,青木香1兩,陳橘皮1兩,五靈脂1兩,薑黃1兩,茴香1兩,南木香半兩,丁香1分,澤瀉1兩半(以上並生用),海藻(酒浸一宿,焙乾)1兩,海浮石(米醋浸,火煅紅,淬醋,又煅淬,如此7次,黑為度)1兩,穿山甲(熱火灰煨焦)1兩,青皮(去白)2兩(1兩生用;1兩截碎,以斑蝥五十個,去頭足翅,同炒黃色,去斑蝥不用),香附(杵,淨)2兩(1兩生用;1兩以巴豆五十粒,去殼,同炒色焦,去巴豆不用)。
上截碎,夾和微炒,並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散結消腫、通利水道的作用,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敵金丸, 出處:《直指》卷十八。 組成:京三棱(煨)1兩,蓬莪朮1兩,木豬苓1兩,白附子1兩,蘿蔔子1兩,赤芍藥1兩,黑牽牛1兩,川楝子1兩,山茵陳1兩,青木香1兩,陳橘皮1兩,五靈脂1兩,薑黃1兩,茴香1兩,南木香半兩,丁香1分,澤瀉1兩半(以上并生用),海藻(酒浸1宿,焙乾)1兩,海浮石(米醋浸,火煅紅,淬醋,又煅淬,如此7次,黑爲度)1兩,穿山甲(熱火灰煨焦)1兩,青皮(去白)2兩(1兩生用;1兩截碎,以斑蝥50個,去頭足翅,同炒黃色,去斑蝥不用),香附(杵,淨)2兩(1兩生用;1兩以巴豆50粒,去殼,同炒色焦,去巴豆不用)。 主治:疝氣。外腎腫脹極大,或生瘡,出黃水,其痛繞腹,寒熱往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