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燥濕和血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燥濕和血湯旨在治療濕熱蘊結、血瘀阻滯所致的病症,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緩解濕熱引起的紅腫熱痛、口渴便祕等症狀。
- 滋陰潤燥: 濕熱侵襲,容易耗傷陰津,導致燥熱內生。生地黃滋陰潤燥,可以補益陰液,緩解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並促進濕熱的排出。
燥濕和血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燥濕和血湯旨在治療血虛濕盛所致的症狀,熟地黃能補益血虛,提高血液的質量,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和血的作用。
- 溫陽化濕: 熟地黃雖性溫,但具有溫陽化濕之效。燥濕和血湯中的其他藥材可能偏寒涼,熟地黃的加入能平衡寒涼之性,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燥濕的作用,並溫煦脾腎,促進水濕代謝。
燥濕和血湯中使用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燥濕和血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血瘀阻滯所致的疾病,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消瘀散結,有助於改善濕熱症狀,促進血液循環。
- 緩解疼痛:牡丹皮還能緩解疼痛,尤其對因濕熱瘀血引起的疼痛效果顯著。燥濕和血湯常用於治療一些伴有疼痛的疾病,如痛經、跌打損傷等,牡丹皮可通過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緩解疼痛,達到止痛的效果。
燥濕和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血瘀和疼痛: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白芍,可緩解血瘀所致的疼痛,並改善因血瘀阻滯而引起的經血不調、腹痛等症狀。
- 滋陰養血,促進血液循環: 白芍能滋陰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濕熱內蘊而引起的血液運行不暢,進而達到燥濕和血的效果。
燥濕和血湯中包含當歸,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補血活血,潤燥止癢: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補血活血之效,可改善血虛所致的燥熱、皮膚瘙癢等症狀。
- 調和營血,助藥力達病所:當歸能改善血液循環,將藥效更好地輸送到病竈部位,提升其他藥物的療效,促進病體康復。
故燥濕和血湯中加入當歸,可有效改善濕熱蘊結、血虛生燥的病症,達到燥濕和血之功效。
燥濕和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性甘溫,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的功效。燥濕和血湯中往往包含一些較為辛燥的藥物,如黃芪、白朮等,甘草能調和這些藥物的燥性,防止其傷津耗氣,同時也能緩解部分藥物的毒性,保護脾胃。
- 補氣益脾,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能增強人體的正氣,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燥濕和血湯主要用於治療濕邪困脾、血瘀經絡等病症,甘草能補益脾氣,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燥濕和血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燥濕化痰: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健脾益胃、利水消腫、生津止渴之功效。方劑中加入黃耆,可補益脾胃之氣,促進脾胃運化水濕,進而達到燥濕化痰的效果,有助於改善痰濕壅滯所致的諸症。
- 託毒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黃耆還具有託毒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改善血瘀所致的瘀血腫痛。燥濕和血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血瘀所致的瘡瘍腫毒,加入黃耆可起到補氣生血、託毒生肌的作用,促進瘡瘍早日癒合。
燥濕和血湯中包含升麻,乃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升散濕邪: 升麻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升發陽氣、散寒解表之功效,可將濕邪由下向上引導,發散出去,達到燥濕除濕的效果。
- 活血化瘀: 升麻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狀態,有助於血瘀所致的病症恢復。
綜上所述,燥濕和血湯中加入升麻,旨在通過其升散濕邪和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濕熱瘀阻所致的病症目的。
燥濕和血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健脾利水。方中濕邪困脾,氣血運行不暢,蒼朮可祛除濕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促進氣血流通。
- 解毒止痛:蒼朮具有解毒止痛的作用,可以解除濕邪所致的疼痛,如頭昏腦脹、四肢痠痛等。
因此,蒼朮的加入,既能燥濕化痰,健脾利水,又能解毒止痛,有助於改善濕邪困脾、氣血運行不暢的病症。
燥濕和血湯中加入秦艽,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疏散風寒濕邪: 秦艽性苦寒,善於祛風除濕,並能通經絡,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痺痛,具有良好的疏散作用。燥濕和血湯主要針對濕熱瘀血阻滯經絡,而風寒濕邪常常與濕熱瘀血交雜,秦艽的加入能有效祛除風寒濕邪,使藥效更為全面。
- 活血止痛: 秦艽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燥濕和血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瘀血所致的疼痛,秦艽的加入可增強活血止痛的效果,使治療更具針對性。
燥濕和血湯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化寒,散寒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化寒、散寒止痛的功效。方中若因寒濕凝滯而導致血脈不通、經絡阻滯,肉桂可溫經散寒,促進血行,緩解疼痛。
- 助陽補火,溫通血脈: 肉桂具有助陽補火、溫通血脈的功效。方中若因陽虛氣弱、血行不暢,肉桂可溫補陽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
因此,燥濕和血湯中使用肉桂,可起到溫陽化寒、散寒止痛,以及助陽補火、溫通血脈的作用,以達到治療寒濕阻滯、血脈不通等症狀的效果。
燥濕和血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原因有二:
- 理氣燥濕: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因濕邪阻滯,血瘀凝滯,橘皮可理氣行滯,使濕邪得以排除,血脈流通。
- 行氣活血: 橘皮氣味芳香,能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血瘀的消散,改善血脈瘀阻的症狀。
因此,橘皮在燥濕和血湯中,可發揮理氣燥濕、行氣活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邪阻滯、血瘀凝滯的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燥濕和血湯」
中藥方劑「燥濕和血湯」,主要成分是:生地黃,熟地黃,牡丹皮,白芍,當歸,甘草,黃耆,升麻,蒼朮,秦艽,肉桂,橘皮,主治功效是:因陽明經的氣上升衝犯,熱毒導致腸道出血,腹中劇烈疼痛。
方劑組成介紹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等功效。
-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燥濕和血湯」,具有燥濕和血、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因陽明經的氣上升衝犯,熱毒導致腸道出血,腹中劇烈疼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半兩,熟地黃半兩,牡丹皮半錢,白芍1錢半,當歸2錢,甘草(生)半錢(熟)1錢,黃耆1錢,升麻7錢,蒼朮3錢,秦艽3錢,肉桂3錢,橘皮2錢。
作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燥濕和血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和血通便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燥濕和血湯, 出處:《脈因證治》卷上。 組成:生地黃半兩,熟地黃半兩,牡丹皮半錢,白芍1錢半,當歸2錢,甘草(生)半錢(熟)1錢,黃耆1錢,升麻7錢,蒼朮3錢,秦艽3錢,肉桂3錢,橘皮2錢。 主治:陽明氣衝,熱毒所作,腸澼下血,腹中大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