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理脾湯

QING RE LI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5%
肺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2%
腎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3%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緩解脾胃虛寒,促進脾胃運化: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健脾止瀉之功效。脾胃虛寒,可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白芍能溫補脾陽,緩解脾胃虛寒,促進脾胃運化功能。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清熱理脾湯主要以清熱瀉火為主,但同時也要顧及脾胃的虛弱。白芍性微寒,能緩解清熱藥的燥性,避免傷及脾胃,同時還能補充脾胃氣血,增強藥物的療效。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能緩解脾胃虛寒,還能協調藥性,使清熱理脾湯的功效更加完善。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為了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清熱理脾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白朮可以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幫助消化吸收;同時,白朮也能燥濕利水,去除脾胃濕熱,改善腹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理脾的效果。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水: 木通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以清泄體內熱邪,而利水作用則能促進水液代謝,解除濕熱壅滯,從而達到清熱解暑、利水消腫的效果。
  2. 通泄下焦: 木通入膀胱經,能通利小便,並能下行通利下焦濕熱。此對於脾胃濕熱、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效果。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白僵蠶,乃取其疏風止痙之效。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脾經,善於祛風止痙,並能清熱解毒

此方中,白僵蠶主要用於治療熱邪入脾,脾氣不和所致的發熱、腹痛、嘔吐、腹瀉、口渴等症狀。白僵蠶可清熱解毒,疏風止痙,配合其他藥物,可理脾健胃,和胃止嘔,達到清熱解毒、理脾止瀉之功效。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清熱理脾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熱證,而陳皮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濕熱之邪排出體外,改善脾胃功能,使症狀緩解。
  2. 降逆止嘔:陳皮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脾胃濕熱,容易導致氣機上逆,出現嘔吐等症狀。陳皮能降逆止嘔,使氣機下降,緩解嘔吐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理脾的目的。

總之,陳皮在清熱理脾湯中發揮著理氣健脾、降逆止嘔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清熱理脾、改善濕熱證狀的效果。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清熱理脾湯中多用苦寒藥物,甘草可以中和苦寒之性,避免傷脾胃,使藥物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虛的作用,與其他清熱藥物配合,可以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同時也可以保護脾胃功能,避免清熱藥物對脾胃造成損傷。

因此,甘草在清熱理脾湯中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增強藥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清熱解毒:白扁豆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它能有效清除脾胃濕熱,緩解因濕熱所致的腹瀉、嘔吐、口渴等症狀,配合其他清熱藥物,達到更佳的清熱解毒效果。
  2. 健脾和胃:白扁豆富含蛋白質、澱粉等營養成分,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它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進一步達到理脾的作用。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濕困,則易出現腹脹、便溏、食慾不振等症狀。清熱理脾湯中加入茯苓,可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困症狀。
  2. 清熱化痰:茯苓還有清熱化痰的作用。濕熱內蘊可導致痰多咳嗽,茯苓可清熱化濕,利濕化痰,緩解濕熱痰阻的症狀。

因此,清熱理脾湯中加入茯苓,不僅可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還能清熱化痰,增強療效。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補血活血,改善脾胃運化: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則運化功能減退,易導致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當歸補血活血,可以改善脾胃氣血循環,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弱的目的。
  2. 和中調和,減少藥物毒性:清熱理脾湯屬於清熱解毒的方劑,藥物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當歸性溫,能和中調和,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

綜上所述,當歸在清熱理脾湯中起到補血活血、和中調和的作用,能夠更好地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理脾的目的。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方中常因脾胃濕熱,導致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而黃芩能清熱除濕,改善脾胃功能。

二、解毒涼血: 黃芩亦能解毒涼血,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口苦、咽乾、舌苔黃膩等症狀,黃芩能清熱解毒,緩解這些不適。

總之,黃芩在清熱理脾湯中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脾胃濕熱、改善消化功能的效果。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和胃止痛: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具有疏肝解鬱、和胃止痛的功效。脾胃不和常因肝氣鬱結,柴胡可疏解肝氣,使脾胃氣機通暢,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
  2.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柴胡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導致的脾胃濕熱、黃疸等,柴胡能清熱利濕,促進濕熱排泄,改善症狀。

因此,清熱理脾湯中加入柴胡,既能疏肝解鬱,又能清熱利濕,有助於整體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清熱理脾湯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疏散風熱: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能清利頭目,疏散風熱,解暑止痛。對於脾胃濕熱、暑濕傷脾所致的發熱、口渴、頭昏、胸悶等症狀,薄荷能起到清熱解暑,疏解表邪的作用。
  2. 芳香化濕,醒脾開胃:薄荷芳香揮發油,具有醒脾開胃、化濕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濕困、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薄荷能幫助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熱理脾湯」,專門針對關節疼痛、腹瀉等症狀,以下是其主要成分的詳細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主要功能包括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等,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等症狀。

  • 白扁豆,性平味甘,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等功效。可增強免疫力、消暑化濕,適用於消化不良、腹瀉等。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能。適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脾胃虛弱等症。

  • 白朮,具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水腫等症狀。

  • 薄荷,性辛涼,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等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咽喉腫痛等。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等功能。常用於治療寒熱往來、咳嗽痰稠等症狀。

  • 陳皮,性溫,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等功效。適用於脾胃氣滯、食積、消化不良等。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等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能。適用於水腫、風濕痹痛等症狀。

  • 黃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等功效。適用於外感熱病、濕熱蘊結等症。

  • 白僵蠶,性辛寒,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等功效。適用於肝風上擾、風濕關節炎等。

  •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利水通淋等功效。適用於溫熱病、濕熱下注等症狀。

總結來說,「清熱理脾湯」透過多種中藥成分的綜合作用,對於關節疼痛、腹瀉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這些成分不僅能緩解症狀,還能從根本上調節身體機能,對整體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利濕、和中理脾的功效,適合於風濕性關節炎、泄瀉、小便黃赤等症狀。但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者慎用。

相關疾病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理脾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六。 組成:白芍8分(炒),白朮8分(炒),木通8分,僵蠶1錢(炒),陳皮6分,甘草6分,白扁豆1錢,白茯苓8分,當歸8分,黃芩1錢(炒),柴胡6分,薄荷6分。 主治:歷節風,作泄,或下黃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