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黃丸

CHUAN DA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肝經 16%
三焦經 14%
胃經 14%
肺經 9%
脾經 7%
大腸經 6%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膽經 1%
膀胱經 0%
腎經 0%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川大黃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它能有效治療熱性病症引起的發熱、腹痛、便祕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效果。

2. 推動藥力: 大黃具有瀉下作用,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藥物下行,更好地發揮其他藥材的療效。在川大黃丸中,大黃起到引藥下行的作用,使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竈。

川大黃丸方劑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與川大黃同用,可增強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效,並可緩解川大黃瀉下燥熱之弊。
  2. 抑制大黃毒性,保護胃腸: 大黃性寒,味苦,有峻下之弊,易傷胃腸。黃芩性寒,味苦,可抑制大黃的毒性,保護胃腸。同時,黃芩還可促進大黃的吸收,提高其藥效。

川大黃丸中添加黃連,主要是為了清熱瀉火,解毒止痛

川大黃性寒,瀉下力強,容易傷胃,而黃連苦寒,善於清熱瀉火,並能解毒止痛,與川大黃配伍,既能增強瀉下之功,又能保護脾胃,避免因大黃寒涼而傷及脾胃。

此外,黃連還可抑制大腸菌生長,有助於緩解便祕,配合川大黃,更能有效地消炎止痛,治療腸胃積熱、濕熱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

川大黃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川大黃性寒涼,容易傷脾胃,而當歸性溫,能補血活血,兼能緩解大黃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2. 促進藥效: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養血潤腸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蠕動,有助於大黃瀉下通便的作用,提高藥效。

川大黃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健脾燥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川大黃性寒,瀉下力強,容易傷脾胃,而赤茯苓可中和其寒性,保護脾胃,避免過度瀉下。
  2. 促進藥物吸收: 赤茯苓能利水滲濕,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利於川大黃等藥物成分的吸收和發揮藥效。

此外,赤茯苓還能與川大黃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的目的。

川大黃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培本: 川大黃性寒,瀉下力強,易傷正氣。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之功效,可補脾益氣,扶助正氣,緩解大黃瀉下後的正氣虧虛。
  2. 協調藥性: 川大黃瀉下通便,而黃耆補氣升陽,兩者相互協調,既能瀉火通便,又能補益氣血,避免單純瀉下而導致身體虛弱。

黃耆的加入,有助於增強川大黃丸的整體功效,使之既能瀉火通便,又能扶正培本,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川大黃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寒熱並用,相輔相成: 川大黃性寒,瀉熱通便力強,但容易傷陰耗津。生地黃性寒,滋陰涼血,可緩解川大黃的燥熱之性,防止其過度耗傷陰液,達到寒熱並用、相輔相成的效果。
  2. 滋陰潤燥,保護腸胃: 川大黃瀉下作用強,易導致腸胃津液不足,引起腹痛、便血等症狀。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滋養腸胃,緩解川大黃引起的腸胃燥熱,保護腸胃黏膜。

川大黃丸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大黃所致的腸胃燥熱、腹痛、血便等症狀,並保護腸道黏膜,防止大黃過於峻猛傷陰。
  2. 活血化瘀: 赤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道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炎症消退,減輕疼痛,並能防止大黃瀉下過度導致瘀血積聚。

因此,川大黃丸中加入赤芍,可起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副作用更小。

川大黃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消除大黃瀉下所造成的腹痛、腹脹等症狀,使瀉下作用更趨平和。
  2. 調和藥性:柴胡能調和藥性,使大黃瀉下之力更趨平和,避免過於峻猛,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提高用藥的安全性。

川大黃丸中加入梔子,主要是考慮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梔子苦寒,入心、肝、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清解血分熱毒,並能涼血止血。在川大黃丸中,梔子與大黃、黃芩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並可緩解大黃的燥性,減少對腸胃的刺激。此外,梔子還能抑制大腸桿菌等致病菌,有助於預防感染。

主治功效


川大黃丸藥方主治功效

川大黃丸是由大黃、黃芩、黃連、當歸、赤茯苓、黃耆、生地黃、赤芍、柴胡、梔子等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製劑,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熱證、血證、瘀證及氣血虛證等疾病,例如虛勞骨熱、心神煩躁、大小便難、四肢疼痛等。

藥方組成介紹

柴胡

柴胡具有清熱解毒、疏肝解鬱、調經止痛、平肝息風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發熱、頭痛、眩暈、失眠、月經不調、腹痛等症狀。

赤芍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疾病。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疾病。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面色蒼白、貧血、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出血、跌打損傷等疾病。

黃連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自汗、畏寒、久咳氣喘、水腫等疾病。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梔子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

總結

川大黃丸是一種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補益氣血功效的中藥複方製劑。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虛勞骨熱、心神煩躁、大小便難、四肢疼痛等疾病。該藥方組成包括大黃、黃芩、黃連、當歸、赤茯苓、黃耆、生地黃、赤芍、柴胡、梔子等多種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疏肝解鬱、活血化瘀、補益氣血等多種功效,療效顯著,副作用較小,是臨牀常用的中成藥之一。

傳統服藥法


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川樸消1分,大戟1分(銼碎,微炒),甘遂1分(煨令微黃),芫花1分(醋拌,炒令乾),椒目1分(微炒去汗),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當得快利;如未利,晚食前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氣喘肺結核尿道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腎絲球腎炎骨質疏鬆症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四肢感到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川大黃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七。 組成:川大黃(銼,微炒)3分,黃芩3分,黃連(去須)3分,當歸3分,赤茯苓3分,黃耆(銼)3分,生乾地黃3分,赤芍藥3分,柴胡(去苗)3分,梔子仁半兩。 主治:虛勞骨熱,心神煩躁,大小便難,四肢疼痛。

川大黃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四。 組成: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川朴消1分,大戟1分(銼碎,微炒),甘遂1分(煨令微黃),芫花1分(醋拌,炒令乾),椒目1分(微炒去汗),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 主治:十種水氣。面目四肢腫滿,心腹虛脹,三焦壅滯,坐卧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