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風湯

SHU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7%
脾經 15%
心經 11%
膽經 7%
胃經 7%
膀胱經 5%
心包經 3%
腎經 3%
大腸經 3%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疏風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宣透表邪: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止癢之功效。疏風湯旨在疏散風邪,宣透表邪,而荊芥正是藥材中擅長此道的良藥,可幫助藥效發揮至極。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疏風湯中通常還會包含其他解表藥材,如防風、柴胡等,與荊芥相配伍,可增強疏散風邪、宣透表邪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疏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 防風性溫,入肺經,善於祛除外感風寒,能使風邪從肌表透出,緩解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發熱等症狀。
  2. 固表止汗: 防風能固表止汗,防止風寒乘虛而入,尤其適用於表虛自汗者,可有效提升機體抵抗力,防止病情反覆。

因此,疏風湯中加入防風,不僅能疏散風寒,同時也能固表止汗,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

疏風湯中包含柴胡,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善於疏散風寒,且能解表散邪,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具有較佳的療效。
  2. 調和營衛: 柴胡具有調節營衛之氣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解除風寒對營衛的阻滯,達到疏風解表的效果。

因此,柴胡在疏風湯中起著疏散風寒、調和營衛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疏風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疏風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而黃芩能清熱解毒,消除外邪引起的熱毒,達到疏風解表的功效。

二、止咳化痰:黃芩除了清熱解毒外,亦能止咳化痰。風熱感冒常伴有咳嗽、痰黃等症狀,黃芩能清熱化痰,緩解咳嗽症狀,使患者更快康復。

因此,黃芩作為疏風湯的組成成分,發揮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熱感冒,達到疏風散邪、清熱解毒的目的。

疏風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是為了其 疏風解表 的功效。

升麻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 發表散寒、升陽舉陷 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升麻能 疏散風寒、解表散邪,達到治療效果。此外,升麻還能 升舉陽氣,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也有幫助。

因此,升麻在疏風湯中,是不可或缺的藥材,可以有效 治療風寒感冒

疏風湯中包含葛根,乃因其具備疏散風寒、解肌退熱之效。葛根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解表之功,可助於驅散體表之風寒,緩解風寒感冒所致的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症狀。同時,葛根亦能升陽解表,有助於提升人體陽氣,增強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故葛根成為疏風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疏風解表之效,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功效發揮。

疏風湯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風寒之邪,調和營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能溫通血脈,驅散風寒之邪。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當歸能有效緩解,並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血液循環。
  2. 滋陰潤燥,協調藥性:疏風湯中往往含有辛溫解表之藥,如麻黃、桂枝等,容易耗傷陰液。當歸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能中和辛溫藥物的燥性,避免過度耗傷津液,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被人體接受。

疏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襲表、頭風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川芎能有效疏風解表,通利鼻竅,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川芎還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對於因風寒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疏風湯中加入川芎,不僅能有效疏散風寒,還可通竅止痛,活血化瘀,達到治療風寒表證的目的。

疏風湯中使用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水通淋: 木通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犯肺、熱毒壅盛、小便不利等症。疏風湯本身具有疏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加入木通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並起到利水通淋的作用,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
  2. 引藥入肺,助其發散: 木通入肺經,能引藥入肺,助其發散,增強疏風散寒的作用。疏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加入木通可以幫助藥物更好地進入肺部,發揮其疏風散寒的功效。

總而言之,木通在疏風湯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水通淋、引藥入肺的作用,使其療效更加全面,更有效地治療風熱感冒等病症。

疏風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解表之峻烈: 疏風湯主要作用是疏散風寒,其中一些藥物如荊芥、防風等性味辛溫,較具燥烈之性。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緩和解表藥物的峻烈之性,避免傷津耗氣。
  2. 養血柔肝: 白芍有養血柔肝之功,能緩解疏風藥對肝氣的刺激,併兼顧脾胃,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減少副作用。

白芍的加入,使疏風湯既能有效驅散風寒,又能保護脾胃,達到治療疾病、調和陰陽之目的。

疏風湯中加入生地黃,看似矛盾,實則巧妙。

疏風湯主治風熱感冒,其藥性偏於辛涼,旨在驅散風邪、清熱解表。然而,風熱感冒往往伴隨咽喉乾燥、口渴等熱症,若僅用辛涼之品,恐傷津耗液,加重病情。

生地黃性寒涼,味甘苦,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之效,可緩解風熱所致的熱燥症狀,同時滋養津液,避免辛涼藥物過度耗損體液。故生地黃於疏風湯中,可協調藥性,使清熱解表之功更為顯著,避免傷陰耗津,達到治病而不傷正的效果。

疏風湯中加入木賊,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其利尿通淋的功效能幫助疏通水道,排除體內濕熱,有助於清熱解毒。此外,木賊亦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減輕因風熱外邪引起的炎症反應,進一步達到疏風散熱的效果。

因此,疏風湯中加入木賊,可有效增強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達到治療風熱感冒等疾病的目的。

疏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疏風湯多以辛涼解表藥為主,性質偏寒,容易傷脾胃。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寒涼之氣傷及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毒,緩解藥物的毒副作用,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增強麻黃的發汗解表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疏風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平肝明目之效。對於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咽痛等症狀,菊花能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達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此外,菊花還具有平肝明目的功效,可以緩解風熱引起的頭昏眼花等症狀。因此,在疏風湯中加入菊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平肝明目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疏風湯」

疏風湯為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荊芥,防風,柴胡,黃芩,升麻,葛根,當歸,川芎,木通,白芍,生地黃,木賊,甘草,菊花。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木賊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退翳、止血、透疹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主治功效:**孕婦眼睛發紅、腫脹、疼痛,嚴重時疼痛難忍,或流淚怕光,或眼睛發癢、澀痛,並伴有紅色斑塊。

傳統服藥法


荊芥、防風、柴胡、黃芩、升麻、葛根、當歸、川芎、木通、生白芍、生地、木賊、蜜蒙、甘草、甘菊、黑小豆。
疏風清熱,涼血安胎。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疏風湯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在使用前應該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結膜炎麻痺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怕冷眼睛紅痛膝部腫大疼痛怕吹到風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疏風湯, 出處:《醫學發明》卷九。 組成:麻黃(去節)3兩,益智仁1兩,杏仁(炒,去皮)1兩,炙甘草5兩,升麻5兩。 主治:半身不遂,或肢體麻痹,筋骨疼痛。

疏風湯,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當歸8分,川芎8分,白茯苓(去皮)8分,陳皮8分,半夏(薑制)8分,烏藥8分,香附8分,白芷8分,羌活8分,防風8分,細辛3分,桂枝3分,甘草3分。 主治:風中在腑,惡風寒,拘急不仁者。

疏風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荊芥、防風、柴胡、黃芩、升麻、葛根、當歸、川芎、木通、生白芍、生地、木賊、蜜蒙、甘草、甘菊、黑小豆。 主治:疏風清熱,涼血安胎。主治:妊娠目赤腫痛,甚則痛不可忍,或眵淚羞明,或癢澀起赤障。

疏風湯, 出處:《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荊芥穗5分,蟬退5分,桔梗5分,歸尾5分,甘草稍5分,防風4分,白芷4分,石膏(煅)1錢2分,白芍藥7分,茯苓6分,連翹6分,蒼朮(泔水制)6分。 主治:痘後患眼,其珠不紅,眼皮弦生一小顆,數日有膿,俗謂狗翳,發後又發,甚至眼毛上發一白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