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散

TONG B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8%
胃經 13%
肺經 13%
心經 12%
膀胱經 8%
腎經 8%
膽經 4%
心包經 1%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通痹散中加入獨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獨活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疼痛的功效。它能有效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緩解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材,達到通絡止痛的目的。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獨活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羌活、防風等,共同發揮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例如,獨活與羌活同用,可增強祛風濕效果;與防風同用,可加強止痛作用。

通痹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祛風除濕: 羌活性溫,善於祛除風寒濕邪,對於風寒濕痺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通絡止痛: 羌活可通經絡、散瘀血,對於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具有較好的止痛作用。

通痹散以羌活為君藥,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其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痺證的目的。

通痹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消腫之效。風寒濕邪侵襲關節,導致疼痛麻木,防風可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症狀,改善關節活動障礙。
  2. 疏通經絡: 防風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流通。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防風可通達經脈,使氣血運行順暢,緩解疼痛,改善肢體麻木。

因此,通痹散中加入防風,可有效祛風止痛,疏通經絡,達到治療痺痛的目的。

通痹散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導致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細辛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通暢經絡,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2. 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 細辛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起到引藥入經、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與桂枝、羌活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散寒止痛之效;與白芍、當歸等藥物配合,可緩解寒邪所致的疼痛。

通痹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在通痹散中,當歸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緩解痺痛,消除腫脹。
  2. 補血滋陰,增強體質:當歸還具有補血滋陰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改善體質,從而有助於減輕痺痛,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當歸在通痹散中起著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以及補血滋陰、增強體質的作用,是治療痺痛的重要藥材之一。

通痹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可以改善因濕氣阻滯經絡而導致的痹痛症狀。濕邪困脾,脾失健運,則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關節疼痛。白朮健脾燥濕,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痹痛症狀。

2. 補氣益氣: 白朮亦具有補氣益氣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痹痛多因外邪侵襲,或氣虛導致經絡不通而起。白朮補氣益氣,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預防痹痛復發。

通痹散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通痹散針對的是痹症,其病機多為寒濕阻滯、氣血瘀阻,而沒藥能有效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深入病竈。
  2. 消腫止痛: 沒藥還能消腫止痛,對於痹症引起的關節腫痛、疼痛難忍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其與通痹散中其他藥材如川芎、防風等共同作用,可達到更好的止痛消腫效果。

通痹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歸肝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效。風邪爲痹證之主要病因,白殭蠶能有效驅散風邪,緩解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活血通絡:白僵蠶還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關節滑液分泌,減輕關節腫脹和僵硬。

綜上所述,白僵蠶在通痹散中起到祛風止痙、活血通絡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通經活絡,緩解疼痛的功效。

通痹散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藁本味辛、性溫,歸肝經,具有祛風止痛之效。其能疏散經絡、通達關節,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痺痛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 藁本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除痺痛的根源。

故通痹散中加入藁本,可發揮其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雙重功效,有效緩解痺痛症狀,促進疾病康復。

通痹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通痹散中多用辛溫燥烈之藥,甘草可緩解藥性,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二、補脾益氣: 痹症多因寒濕阻滯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弱則更易加重病情。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為驅散寒濕、治療痹症提供更充足的能量。

通痹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祛風止痛:白芷味辛溫,性燥,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痛症狀,如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
  2. 通竅開竅:白芷有通鼻竅、利咽喉的作用,可改善風寒阻滯導致的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為治療風寒濕痹症提供輔助作用。

因此,白芷的加入,在通痹散中發揮了驅散風寒濕邪、止痛通竅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痹痛症狀。

通痹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導致的痺痛、麻木等症狀,川芎能有效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升陽舉陷,改善氣血運行: 川芎還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能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痺證患者的氣血流通,進而減輕疼痛、改善肢體活動障礙。

因此,通痹散中加入川芎,能有效改善痺證患者的症狀,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升陽舉陷的作用。

通痹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痺痛:蒼朮性溫燥,善於祛除風寒濕邪,並能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燥濕健脾:蒼朮亦能燥濕健脾,對於因脾虛濕盛而導致的痹痛,也能起到改善作用。

因此,蒼朮在通痹散中,既能祛除致病風寒濕邪,又能健脾燥濕,協同其他藥物,達到通經活絡、止痛消腫之功效。

通痹散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穿山甲性味甘涼,入肝、胃經,具有破血通經消腫止痛之效。對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血脈瘀阻等症,穿山甲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從而達到止痛通痹的效果。因此,通痹散中加入穿山甲,可增強方劑整體的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痹症。

通痹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通絡止痛: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通絡、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痹證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麝香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二、消腫散結:麝香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有效地消散局部腫脹,改善關節活動障礙。

因此,通痹散中加入麝香,不僅可以緩解疼痛,還能改善局部症狀,達到治療痹證的目的。

主治功效


《通痹散》中藥方劑介紹

藥方組成:

  • **甘草:**味甘平,性涼。歸心、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芷:**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朮:**味甘、微苦。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蒼朮:**味苦、辛。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穿山甲:**味鹹、甘。歸肝、胃、腎經。具有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等功效。

  • **川芎:**味辛、苦。歸肝、膽、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獨活:**味辛、微苦。歸肝、腎、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防風:**味辛、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藁本:**味辛、微苦。歸肝、腎二經。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僵蠶:**味辛、寒。歸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沒藥:**味苦、辛。歸肝經。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 **羌活:**味辛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麝香:**味辛、溫。歸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 **細辛:**味辛、溫。歸肺、腎經。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腰部和腳部因寒冷而引起的麻木疼痛。

總結:

中藥方劑「通痹散」,組成複雜,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多種疾病。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傳統服藥法


獨活半兩,羌活3錢,防風半兩,細辛半兩,當歸半兩,白朮1兩,沒藥2錢,僵蠶2錢,藁本3錢,甘草2錢,白芷1兩,川芎2錢,蒼朮3錢,川山甲3錢,麝香半兩。
上為末。
每服3錢,食後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通痹散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敏、腹瀉等。因此,在使用通痹散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通痹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三十八。 組成:獨活、川芎、天麻、當歸、白朮各等分。 主治:風寒濕痹,腰以下至足冷如冰,不能自舉,或因熱立冷水中,久成此疾。

通痹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七引王海藏方。 組成:獨活半兩,羌活3錢,防風半兩,細辛半兩,當歸半兩,白朮1兩,沒藥2錢,僵蠶2錢,藁本3錢,甘草2錢,白芷1兩,川芎2錢,蒼朮3錢,川山甲3錢,麝香半兩。 主治:腰腳冷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