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味地黃飲

SHI ER WEI DI HUA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21%
心經 21%
腎經 14%
脾經 9%
胃經 5%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30

主治功效


十二味地黃飲

十二味地黃飲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血風瘡。血風瘡是一種由於燥熱之邪內侵、風邪外襲、風濕相搏而引起的皮膚病。症狀表現爲身上出現疙瘩,像粟米一樣大小,瘙癢難耐,抓破後會滲出膿水,連成一片,小便不調,心煩口渴,晚上發熱,白天症狀輕,晚上症狀重。

十二味地黃飲組成

十二味地黃飲由十二味中藥組成,分別是:

  • 生地黃: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耆: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何首烏:何首烏在中醫藥中以多樣功效著稱,涵蓋補血、補氣、祛風除濕、益精、解毒、活絡止痛、通便、強筋骨、補益肝腎等。
  • 地骨皮: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牡丹皮: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荊芥: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芍: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白僵蠶: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白蒺藜: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通絡、止癢殺蟲、利尿通淋、止渴除煩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十二味地黃飲功效

十二味地黃飲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止咳平喘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血風瘡、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等疾病。

十二味地黃飲用法

十二味地黃飲一般以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兒童用量酌減。

十二味地黃飲禁忌

孕婦禁用。

傳統服藥法


大生地6錢,當歸3錢,生黃耆3錢,何首烏5錢(生),地骨皮3-4錢,丹皮1錢5分,荊芥穗1錢5分,白芷1錢5分,白芍(酒炒)2錢,白僵蠶2錢,白蒺藜2錢,麥冬2錢。
滋血、潤燥驅風。
水煎,早、晚服。

方劑組成解釋


十二味地黃飲中的生地黃、當歸、黃耆、何首烏、地骨皮、牡丹皮等中藥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血風瘡、燥熱內淫、風邪外襲、風濕相搏引起的皮膚病症狀。荊芥、白芷、白芍、白僵蠶、白蒺藜、麥門冬等中藥具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風邪外襲引起的皮膚病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二味地黃飲是一首中醫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胃部不適等。如果患者有胃腸道疾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口乾口渴心情煩燥心胸煩熱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十二味地黃飲,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四。 組成:大生地6錢,當歸3錢,生黃耆3錢,何首烏5錢(生),地骨皮3-4錢,丹皮1錢5分,荊芥穗1錢5分,白芷1錢5分,白芍(酒炒)2錢,白僵蠶2錢,白蒺藜2錢,麥冬2錢。 主治:滋血、潤燥驅風。主治:血風瘡,燥熱內淫,風邪外襲,風濕相搏,發爲疙瘩,或如粟米,搔癢無度,破浸脂水,津淫成片,小便不調,心煩口渴,夜熱內熱,日輕夜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