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大內傷丸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濕邪內困等情況,白朮能補益脾氣,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消化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
- 和中利水: 白朮能和脾胃之氣,消除飲食積滯,並促進水液運化,利水消腫。對於脾虛濕困、水腫、腹脹等症,白朮能起到調和脾胃,利水消腫的作用。
因此,白朮在[大內傷丸]方中,不僅能補益脾氣,還可利水消腫,有助於整體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大內傷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消痞的功效。對於內傷所致的氣滯血瘀、食積停滯等症狀,枳殼能疏肝理氣、消食導滯,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 降逆止嘔:枳殼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噁心嘔吐等症狀。對於因內傷導致的胃氣上逆、脾胃虛弱等症狀,枳殼能幫助恢復胃腸功能,改善消化不良。
大內傷丸中包含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芩味苦寒,歸肺、心、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大內傷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便祕、腹痛等,黃芩能清熱瀉火,燥濕解毒,對治療此類病症有顯著效果。
- 兼顧止血: 黃芩還具有止血作用,可治療濕熱引起的出血症狀。大內傷丸中往往還包含其他止血藥物,黃芩的加入可加強止血功效,協同其他藥物治療內傷出血。
大內傷丸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基於其行氣消積和燥濕化痰的功效。
厚朴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肺經。其行氣消積之功,可疏通腸胃氣機,促進消化,對於因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此外,厚朴還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祛除痰濕,對於因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大內傷丸中加入厚朴,可起到理氣消積和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治療脾胃不和、痰濕阻肺等病症具有較好的效果。
大內傷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香附性辛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血,緩解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助於改善因氣滯血瘀所導致的內傷。
2. 溫脾暖胃:香附還具有溫脾暖胃的功效,能溫陽化寒,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內傷也有調理作用。
因此,香附在中藥方劑大內傷丸中,能起到行氣止痛、溫脾暖胃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因氣滯血瘀、脾胃虛寒等原因導致的內傷。
大內傷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功效。內傷脾胃,濕氣困阻,可導致脾胃氣虛,消化不良,腹脹等症。蒼朮能燥濕化痰,健脾開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祛風止痛:蒼朮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作用。內傷脾胃,濕氣侵襲,可導致關節疼痛、腰背痠痛等症。蒼朮能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因此,大內傷丸中加入蒼朮,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祛風止痛,達到治療內傷脾胃的功效。
大內傷丸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解毒消腫: 蔥白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解毒消腫、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內傷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胸悶、腹痛、嘔吐等,蔥白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 溫陽散寒: 蔥白溫陽散寒,可用於寒邪入侵引起的各種症狀,如感冒、咳嗽、腹痛等。大內傷丸所治病症,多與寒邪有關,蔥白可以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輔助其他藥物治療疾病。
大內傷丸中包含草果,主要原因在於草果的辛溫燥性,可發揮以下作用:
- 溫中散寒:草果味辛性溫,入脾胃經,有助於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行氣消積:草果具有行氣消積的功效,能促進消化,排除體內積滯,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腹脹便祕等症狀。
因此,草果的加入可以增強大內傷丸溫中散寒、行氣消積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胃、飲食積滯等病症具有治療作用。
大內傷丸中加入木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健脾:木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消食積、健脾胃之效。大內傷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化等症,木瓜有助於消解積滯,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 活血化瘀:木瓜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因瘀血阻滯而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大內傷丸的組成中常加入一些活血化瘀藥物,木瓜的加入可起到協同作用,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
大內傷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破瘀消積:三稜性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之效。內傷積滯,瘀血阻滯,會導致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三稜可有效破除瘀積,促進氣血流通,改善消化功能。
- 活血化瘀:大內傷丸主要針對內傷積滯、瘀血阻滯等病症,三稜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大內傷丸中加入蓬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化積:蓬莪朮味辛性溫,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之效。內傷丸用於治療食積內停、脘腹脹痛等症,蓬莪朮能幫助消化積滯,緩解脹痛不適。
- 活血化瘀:蓬莪朮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除瘀血,減輕疼痛。
總之,蓬莪朮在內傷丸方中,既能消食化積,又能活血化瘀,是治療食積內停、脘腹脹痛等症的有效藥材。
大內傷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是為了其行氣消積、理氣止痛的功效。
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為:
- 行氣消積: 疏肝理氣,有助於消散胃腸積滯,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
- 理氣止痛: 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疼痛,或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疼痛。
由於大內傷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狀,因此加入青皮有助於行氣消積,促進脾胃運化,緩解疼痛,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大內傷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大內傷丸主要針對內傷所致的瘀血阻滯,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改善疼痛。
- 升陽舉陷: 川芎還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能振奮陽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大內傷丸常用於治療氣虛血瘀所致的內傷,川芎能幫助提升陽氣,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補氣血、扶正祛邪的效果。
大內傷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疼痛,養血柔肝: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鎮痛、解痙、養血柔肝的作用。大內傷丸主治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胃脘脹滿等症狀,而白芍可以緩解這些疼痛,並滋養肝血,促進肝臟功能恢復。
- 和解脾胃,調理氣血: 白芍能和胃止痛,養血調經,對於肝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同時,白芍還能調節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
「大內傷丸」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健脾:神麴為麥芽、神曲、白朮、茯苓、陳皮等藥材的混合,具有理氣健脾、消食化積的功效。大內傷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神麴的加入能幫助消食導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藥效。
二、調和藥性:大內傷丸中包含多種藥材,如香附、枳實等,可能存在藥性偏燥或偏寒的現象。神麴性味甘平,能起到調和藥性、協調各藥的作用,避免單味藥性過於強烈,更能有效地發揮藥效。
大內傷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其 行氣消積 的功效。
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能 破氣消積、化痰散結。對於內傷積滯所致的胸脘痞悶、腹脹疼痛、食積不化等症,枳實能有效 疏通氣機、促進消化,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此外,枳實還能 降逆止嘔,對於因氣機不暢導致的嘔吐,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大內傷丸中加入枳實,可以更好地 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內傷積滯的功效。
大內傷丸中包含石菖蒲,主要原因在於其 開竅醒神、化濕開竅 的功效。
石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醒腦開竅、化濕健脾的功效。對於內傷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痰濕阻竅等症狀,石菖蒲可以起到醒神開竅、化解痰濕的作用。此外,石菖蒲還有芳香化濕之功,可改善濕氣導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大內傷丸中加入石菖蒲,可以起到醒腦開竅、化濕健脾的功效,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神志和消化功能。
大內傷丸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止痛: 茴香味辛、性溫,入肝、脾、腎經,具有理氣止痛、溫腎散寒的作用。對於因寒凝氣滯導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腹部不適。
2. 助消化: 茴香含有揮發油,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對於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減退的患者,茴香具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大內傷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效。大內傷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等病症,肉桂可以溫暖脾胃,驅寒散冷,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邪對人體的影響。
- 溫通經脈: 肉桂具有通經活絡、溫通血脈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氣血運行,解除寒凝血瘀,促進瘀血消散,從而改善病症。
總之,肉桂在[大內傷丸]中起到溫陽散寒、溫通經脈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等病症。
大內傷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大內傷丸藥性偏寒,甘草的加入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性,防止其對脾胃造成損傷,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 保護脾胃: 甘草能健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對於大內傷丸治療的脾胃病症起到輔助作用。同時,甘草還能潤肺止咳,對於因脾胃虛弱引起的咳嗽也有幫助。
大內傷丸中加入乳香,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氣味辛溫,入血分,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
對於內傷所致的瘀血阻滯、疼痛腫脹等症狀,乳香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患的康復。此外,乳香也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所致的創傷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大內傷丸
大內傷丸是中醫臨牀常用的復方中藥,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化痰止咳、健脾胃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血瘀、氣滯、痰凝、脾虛等證型引起的各種疾病。
組成:
- 白朮:甘、微苦,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尿等功效。
- 枳殼:酸、苦,寒。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降逆化痰等功效。
- 黃芩: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
- 厚朴:辛、苦,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等功效。
- 香附:辛、苦,微溫。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 蒼朮:苦、辛,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等功效。
- 蔥白: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等功效。
- 草果: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等功效。
- 木瓜:酸、甘,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等功效。
- 三稜: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等功效。
- 蓬莪朮:辛、溫。歸脾、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氣化濕、止咳化痰等功效。
- 青皮:苦、辛,溫。歸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等功效。
- 川芎:辛、溫。歸肝、脾、心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等功效。
- 白芍:酸、甘,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等功效。
- 神麴:甘、溫。歸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 枳實:酸、苦,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等功效。
- 石菖蒲:辛、苦,溫。歸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豁痰、闢穢等功效。
- 茴香:辛、溫。歸脾、胃、肝、腎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等功效。
- 肉桂:辛、甘,溫。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等功效。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等功效。
- 乳香:苦、辛,溫。歸脾、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
主治:
大內傷丸主治血瘀、氣滯、痰凝、脾虛等證型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
- 胸脅脹痛、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咳嗽痰多、喘息氣促、胸悶憋氣等症狀。
- 噁心嘔吐、泄瀉腹痛、腹脹腹瀉等症狀。
- 肢體麻木、疼痛、腫脹等症狀。
- 瘀血腫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狀。
用法用量:
大內傷丸通常口服,一次 6-9 克,一日 2-3 次。具體用法用量請遵醫囑。
注意: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慎用。
- 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服藥期間不宜飲酒。
- 服藥 2 周後症狀無改善,請諮詢醫生。
傳統服藥法
白朮(黃土炒)6錢,枳殼(麩炒)6錢,黃芩(酒炒)6錢,厚朴(薑汁炒)5錢,香附(童便炒)5錢,蒼朮(米泔水洗,蔥汁炒)5錢,草果(炒)5錢,木瓜5錢,赤曲(炒)5錢,三稜(蜜炙)5錢,蓬朮(蜜水炒)7錢,青皮(麩炒)1兩,川芎1兩,白芍藥(酒炒)1兩,神曲(炒)1兩,枳實(麩炒)1兩,石菖蒲1兩,小茴香(炒)1兩,肉桂1兩,甘草(炙)1兩,乳香(出汗)1兩。
上為細末,神曲糊為丸,如彈子大,朱砂1兩為衣。
酒任下。多不過2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內傷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三。 組成:白朮(黃土炒)6錢,枳殼(麸炒)6錢,黃芩(酒炒)6錢,厚朴(薑汁炒)5錢,香附(童便炒)5錢,蒼朮(米泔水洗,蔥汁炒)5錢,草果(炒)5錢,木瓜5錢,赤曲(炒)5錢,三棱(蜜炙)5錢,蓬朮(蜜水炒)7錢,青皮(麸炒)1兩,川芎1兩,白芍藥(酒炒)1兩,神曲(炒)1兩,枳實(麸炒)1兩,石菖蒲1兩,小茴香(炒)1兩,肉桂1兩,甘草(炙)1兩,乳香(出汗)1兩。 主治:血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