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鬱清肝飲

SHU YU QING GA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婦科治療學》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7%
肺經 12%
脾經 12%
腎經 8%
心包經 8%
胃經 8%
三焦經 7%
膽經 3%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包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舒鬱清肝飲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滋陰養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養血之功效,能有效緩解肝鬱化火所致的煩躁易怒、口乾舌燥、失眠多夢等症狀。
  2. 養血柔肝,改善肝臟功能: 生地黃能夠滋陰養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的血液供給,有利於修復受損的肝細胞,增強肝臟解毒功能,從而緩解肝鬱氣滯、肝火上炎等問題。

舒鬱清肝飲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肝解鬱:柴胡為疏肝解鬱之要藥,能條達肝氣,解除肝鬱氣滯。肝鬱氣滯可導致情緒波動、胸悶脅痛等症狀,而舒鬱清肝飲正是針對此類症狀而設。

二、和解少陽:柴胡入肝膽經,善於調節少陽經氣,疏肝解鬱的同時,還能調和肝膽,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肝鬱所致的各種不適。

舒鬱清肝飲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疏肝解鬱,養血柔肝: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頭昏目眩等症狀,同時能滋養肝血,改善肝功能,有助於舒解肝鬱。
  2. 和脾健胃,緩解肝脾不和: 白芍亦有和脾健胃的功效,能緩解肝脾不和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有助於維持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進一步改善肝鬱。

因此,白芍在舒鬱清肝飲中起着疏肝解鬱、養血柔肝、和脾健胃的作用,有助於全面改善肝鬱症狀,恢復肝臟健康。

舒鬱清肝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肺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功效。肝鬱氣滯易導致脾胃不和,影響氣血生化,而茯苓可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疏肝解鬱。
  2. 寧心安神,緩解情緒波動: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之效,可緩解肝鬱所致的情緒波動、失眠、心悸等症狀。肝鬱氣滯容易影響心神,而茯苓可安神定志,改善心神不安,有助於舒緩情緒。

因此,舒鬱清肝飲中加入茯苓,可起到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的功效,有助於疏肝解鬱,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舒鬱清肝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助肝疏鬱: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脾胃健運,氣血充足,則肝氣得以疏泄,鬱結之氣方能得以消除。
  2. 扶正祛邪,固本培元:肝鬱往往與脾虛氣弱相關,白朮能補脾益氣,提升正氣,抵抗外邪侵襲,從根本上治療肝鬱,避免病情反覆。

白朮作為一方重要藥材,配合其他藥物,可起到標本兼治,清肝舒鬱的效果。

舒鬱清肝飲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煩躁易怒、口苦咽乾、目赤腫痛等症狀。

2. 疏肝解鬱:梔子入肝經,能疏通肝氣,解鬱化結,配合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可幫助調理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氣滯、脅肋脹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梔子的加入,不僅能清熱瀉火,更能疏肝解鬱,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舒緩肝鬱、清熱解毒的功效。

舒鬱清肝飲中加入益母草,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活血化瘀的功效。

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入肝、心、脾經。其能行氣解鬱,促進肝氣疏泄,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情緒煩躁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同時,益母草亦可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肝鬱氣滯導致的經絡不通、瘀血阻滯等問題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舒鬱清肝飲中加入益母草,可有效 疏肝解鬱、活血化瘀,達到治療肝鬱氣滯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舒鬱清肝飲」

  • 中藥方劑「舒鬱清肝飲」,主要成分包含:生地黃、柴胡、白芍、茯苓、白朮、梔子、益母草。
  • 主治功效:肝鬱。症狀表現為妊娠期間出現經血下漏,口苦咽乾,脅部脹滿、心煩失眠,手足心發熱,舌頭紅潤苔微黃,脈搏弦數而滑動。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2.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3. 中藥柴胡的傳統代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柴胡能改善因風邪入侵人體而引起的氣血不暢、熱毒蘊結所致的症狀。可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柴胡具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柴胡能疏散肝鬱之氣,改善肝氣橫逆所致之頭暈目眩,並能益氣清熱、調和血氣,緩解口苦口乾等症狀。柴胡能升陽舉陷,可治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柴胡味辛苦,氣微寒,芳香疏泄,尤善於疏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為治療少陽證之要藥。柴胡性微寒,味微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調經止痛之功效。
  4.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5.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6. 益母草具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等功效。其中,益母草可調節子宮平滑肌,促進子宮收縮或抑制過強收縮,緩解子宮痙攣,適用於各種月經病;也能幫助清除自由基及毒素,保護細胞,排出濕邪,涼血止血;同時,益母草可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症狀,促進子宮底下降及復原,幫助惡露排出,促進胎盤形成,提高胚胎著牀率,預防、治療流產、早產等妊娠問題。
  7.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總結:

中藥方劑「舒鬱清肝飲」的組成包括生地黃、柴胡、白芍、茯苓、白朮、梔子、益母草等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等功效,主治肝鬱。症狀表現為妊娠期間出現經血下漏,口苦咽乾,脅部脹滿、心煩失眠,手足心發熱,舌頭紅潤苔微黃,脈搏弦數而滑動。

傳統服藥法


生地3錢,柴胡1錢半,白芍3錢,茯苓2錢,白朮2錢,山梔仁2錢,益母草3錢。
平肝清熱。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舒鬱清肝飲,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組成:生地3錢,柴胡1錢半,白芍3錢,茯苓2錢,白朮2錢,山梔仁2錢,益母草3錢。 主治:平肝清熱。主治:肝鬱。症見妊娠經血時下,口苦咽乾,脅脹、心煩不寐,手足心發熱,舌紅苔微黃,脈弦數而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