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整體功效
健脾利濕,清熱解毒。
主治
脾痿。
脾痿是指脾虛濕盛所致的消瘦、乏力、腹脹、便溏等症。本方以生地黃、當歸、白芍、白朮、甘草、滑石、梔子、茯苓等組成,具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痿。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脾痿者,脾虛濕盛,濕熱內蘊,故見消瘦、乏力、腹脹、便溏等症。本方以生地黃、當歸、白芍、白朮、甘草、滑石、梔子、茯苓等組成,具有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痿。
中藥功效分類
中藥 | 功效 | 解釋 |
---|---|---|
生地黃 | 滋陰養血 | 可補益脾陰,生津止渴。 |
當歸 | 補血活血 | 可補益脾血,活血通絡。 |
白芍 | 養血柔肝 | 可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
白朮 | 健脾益氣 | 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甘草 | 補脾益氣 | 可補脾益氣,緩急和中。 |
滑石 | 清熱利濕 | 可清熱利濕,通利小便。 |
梔子 | 清熱解毒 | 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茯苓 | 利水滲濕 | 可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
傳統服藥法
生地2錢,當歸8分,白芍1錢,白朮8分,甘草5分,滑石1錢,梔子8分,茯苓1錢。
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當歸、白芍、白朮、甘草均具有健脾益氣、養血潤燥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消瘦、乏力、腹脹、便溏等症。滑石、梔子、茯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濕熱內蘊、癰腫瘡毒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虛濕盛者宜服,脾虛無濕者慎服。
相關疾病
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脾痿湯, 出處:《脈症正宗》卷一。 組成:生地2錢,當歸8分,白芍1錢,白朮8分,甘草5分,滑石1錢,梔子8分,茯苓1錢。 主治:脾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