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1兩,鮮生地1兩,天冬1兩,麥冬(去心)1兩,菊花3錢,淡竹葉3錢,霜桑葉3錢,佩蘭葉3錢,生石膏5錢,川柏5分,淡秋石5分,生葳蕤5錢。
如咳嗽者,加薄荷、桔梗各1錢5分;內傷重者,加藕汁、梨汁、人乳汁各1大盅,燉熱,和勻而飲;如上燥而有餘熱者,又加葦莖1兩、同本藥熬就,和入藕、梨汁、人乳汁而飲可也。
加青果5枚,水5大碗,煎至1大碗,去滓,頻頻而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有滋膩之性,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津飲,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組成:人參1錢半,麥冬3錢(去心),知母1錢半(去毛),天冬3錢(去心),草梢1錢半,車前子3錢。 主治:孕婦淋瀝澀痛,脈軟數。
生津飲,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四。 組成:黃耆1錢半,人參2錢,生地2錢,麥冬2錢,五味10粒,當歸3錢,茯苓8分,炙草4分,升麻4分,葛根1錢。 主治:産後口渴,小便不利。
生津飲, 出處:《醫方簡義》。 組成:生地黃1兩,鮮生地1兩,天冬1兩,麥冬(去心)1兩,菊花3錢,淡竹葉3錢,霜桑葉3錢,佩蘭葉3錢,生石膏5錢,川柏5分,淡秋石5分,生葳蕤5錢。 主治:燥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