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小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小便[1],即尿[2]。《素問[3].痹論》:「胞痹[4]者,……澀於小便。」參見尿條。

小便是人體代謝產物之一,由腎臟生成,經由輸尿管排出體外。小便的顏色、氣味、量等可以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正常的小便顏色為淡黃色,氣味清淡,量約為2000-2500毫升/天。如果小便的顏色、氣味、量等出現異常,則可能是某些疾病[5]的表現。

小便異常的常見原因包括:

  • 尿路感染[6]: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受到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尿路感染的常見症狀包括尿頻、尿急、尿痛、尿混濁、尿血等。
  • 泌尿系統結石:泌尿系統結石是指泌尿系統內形成的結石,可以引起尿路梗阻、感染等。泌尿系統結石的常見症狀包括腰痛、血尿、尿頻、尿急、尿痛等。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水平升高,尿中會排出大量的糖分,導致尿液呈現甜味。
  • 腎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是指腎臟功能受損,不能正常排泄代謝廢物,導致尿液中排出大量的蛋白質、尿素、肌酐等物質。腎功能衰竭的常見症狀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量減少、尿毒症等。

小便異常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如果出現小便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參考資訊


  1. 小便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 尿液_百度百科

  3. 素問識(丹波元簡創作的醫經著作)_百度百科

  4. 胞痹_百度百科

  5. 疾病百科_疾病信息大全 - 医学百科 - 医学百科

  6. 尿路感染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