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飲

MAI DONG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肺經 23%
脾經 14%
腎經 9%
肝經 9%
三焦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4%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麥冬飲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麥冬飲多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乾燥、心煩失眠等症,而麥門冬正是治療這些症狀的關鍵藥材。
  2. 生津止渴:麥門冬能益胃生津,緩解口渴咽燥。麥冬飲中其他藥材如玉竹、沙參等也具有生津潤燥的功效,與麥門冬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生津止渴、潤燥清熱的作用。

麥冬飲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麥冬性寒,滋陰潤肺,但易傷脾胃。黃耆性溫,補氣固表,能溫補脾胃,避免麥冬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之氣,使藥效更加平衡。

2. 扶正祛邪:黃耆有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力之效。麥冬滋陰潤肺,與黃耆搭配,可達到陰陽調和,標本兼治的效果,更有效地治療肺燥咳嗽、口渴咽乾等病症。

麥冬飲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麥冬性寒,善於滋陰潤肺,而當歸性溫,長於補血活血,兩者相配,寒溫相濟,可起到滋陰補血,潤肺養血的功效,尤其適用於陰虛血虧,肺燥咳嗽等症。
  2. 相輔相成:麥冬滋陰潤肺,但單用則易傷陽氣,而當歸補血活血,可溫補陽氣,協同麥冬發揮滋陰潤肺的作用,避免其單獨使用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因此,麥冬與當歸配合使用,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麥冬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陰陽調和: 麥冬性寒,滋陰潤肺,而人參性溫,補氣益脾,兩者相配,寒溫相濟,陰陽調和,可避免單一藥性過強,更利於人體吸收,達到最佳療效。
  2. 相輔相成: 麥冬滋陰潤肺,但過於滋陰容易導致脾虛,而人參補氣益脾,可補益脾胃,增強其運化能力,使麥冬的滋陰作用更好地發揮,更有效地改善肺陰不足的症狀。

麥冬飲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斂肺,固護津液:麥冬性寒,善於滋陰潤肺,但其滋陰之力偏於清燥,容易耗傷肺氣。五味子性溫,味酸收斂,可補益肺氣,固護津液,與麥冬相配,既能滋陰潤肺,又能斂肺止咳,避免單獨使用麥冬所致的肺氣虛損。

2. 固精斂汗,防治虛汗:五味子入腎經,具有固精斂汗之效,可防止麥冬滋陰過度而導致的虛汗、盜汗等症狀。同時,五味子與麥冬一同入心經,可增強其滋養心陰、寧心安神的作用,從而提高療效。

麥冬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潤燥:麥冬性微寒,善於滋陰潤肺,而生地黃則性寒,能清熱涼血,兩者合用,相輔相成,更能滋陰潤燥,清熱生津,適用於陰虛燥熱,津液不足所致的咳嗽、口乾舌燥、便祕等症。
  2. 養陰生津:麥冬能養陰生津,潤肺止咳,而生地黃則能養陰清熱,涼血止血,兩者共同作用,可有效補充人體津液,滋養陰血,改善因陰虛所致的各種不適,如虛熱、口渴、乏力等。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麥冬飲」以麥門冬、黃耆、當歸、人參、五味子、生地黃為主要成分,組成介紹如下:

  •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中藥方劑「麥冬飲」,主要成分是麥門冬, 黃耆, 當歸, 人參, 五味子, 生地黃,主治功效是:小兒吐血已經很長時間了,一直沒有停止。,是中醫用於治療小兒吐血的常用方劑,具有清熱養陰、止咳化痰、固澀止血的功效。其中,麥門冬、生地黃具有養陰生津的作用,可以滋潤肺部,止咳化痰;黃耆具有補氣固表的功效,可以增強體質,預防感冒;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可以改善氣血運行,促進傷口癒合;人參具有益氣補虛的功效,可以增強抵抗力,促進康復;五味子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以止住吐血。

總之,中藥方劑「麥冬飲」具有清熱養陰、止咳化痰、固澀止血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麥冬、黃耆、當歸、人參、五味子、生地。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生津、止血的功效,適合小兒吐血久不止的症狀。但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白睛溢血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麥冬飲, 出處:《幼科鐵鏡》卷六。 組成:麥冬、黃耆、當歸、人參、五味子、生地。 主治:小兒吐血久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