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消石丸方劑中包含硫磺,其原因主要有二:
- 疏通經絡,利濕化石: 硫磺性溫,入肝、腎經,具有通絡散結、利濕化石之效。消石丸以其疏通經絡,將結石排出體外,故方中需硫磺以發揮其功效。
- 抑制細菌,預防感染: 硫磺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抑制泌尿道感染,減少結石形成的機率,並預防結石排出過程中引發的感染。
因此,消石丸中加入硫磺,是基於其通絡利濕、抑菌消炎等作用,以達到治療泌尿道結石的目的。
消石丸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效。消石丸主要針對尿路結石引發的熱毒、煩渴、尿赤等症狀,石膏能清熱瀉火,緩解這些症狀。
- 利尿通淋: 石膏能利尿通淋,促進尿液排泄,幫助排除體內結石,並減輕腎臟負擔。消石丸旨在通過利尿排石,達到治療尿路結石的目的。
石膏在消石丸中,發揮清熱瀉火、利尿通淋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達到治療尿路結石的功效。
消石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其化痰散結之功效。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消腫之效,對於痰濁壅滯所致的石淋、癃閉等症狀,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此外,天南星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滑石、海金沙等配合,可加強利水通淋、化石排石之效,共同達到消石通淋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石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消石丸》原方主治「腎厥頭痛」,此症多因腎氣上逆、寒熱錯雜、濁陰不降所致,臨床可見頭痛劇烈伴隨眩暈、嘔逆、四肢厥冷等。方中通過瀉下通瘀、溫散寒結、調暢氣機,使濁陰從二便而出,頭痛自解。此外,方後註明「利血及令熱赤白汁」「下長蟲數十」,推測此方亦能治瘀血內結、濕熱蟲積等雜病,展現「通因通用」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思想
- 消石(朴硝)1升:苦鹹寒,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為攻下濁陰之君藥,直折上逆之腎氣。
- 大黃1斤:苦寒沉降,協消石瀉瘀熱、導滯通腑,使邪從大便出,二者共成「瀉下通瘀」之力。
- 乾薑1斤:辛熱溫中,制約消石、大黃之寒,防傷脾胃,兼散寒飲,調和寒熱之格拒。
- 前胡1斤:苦辛微寒,降氣化痰、宣散風熱,助消石、大黃降泄上逆之濁陰,兼調肺氣。
- 杏仁1升:苦溫潤降,宣利肺氣、潤腸通便,助大黃通腑,並提壺揭蓋以利水道。
- 蜂蜜和丸:緩和峻烈之性,護胃生津,使攻邪不傷正。
2. 方義解析與作用機理
- 瀉濁降逆以止頭痛:腎厥頭痛因濁陰上擾清竅,方中以消石、大黃瀉下瘀熱,乾薑溫中斡旋,前胡、杏仁降氣化痰,使濁陰下行而頭痛止。
- 寒熱並用以調陰陽:消石、大黃寒下配伍乾薑溫中,針對寒熱錯雜之病機,避免單用寒藥格拒。
- 氣血雙通以祛瘀積:大黃活血、消石軟堅,兼利「熱赤白汁」(濕熱瘀血),前胡、杏仁調氣,氣行則血行。
- 蟲積可去:大黃、消石瀉下蟲體,乾薑溫臟殺蟲,前胡解表透邪,合而驅蟲消積。
3. 臨床應用推衍
此方不僅治腎厥頭痛,凡屬「濁陰上逆、寒熱夾雜」之證,如:
- 痰瘀互結之眩嘔(類似現代梅尼爾氏症)
- 濕熱瘀滯之婦科病(經閉、帶下赤白)
- 腸道蟲積伴便秘
皆可依「通腑降濁」原則加減。然須辨明虛實,非實熱瘀結者慎用。
總結:《消石丸》以瀉下通瘀為主,佐以溫散降氣,通過「通腑—降氣—和血」之鏈,驅邪外出,體現「治病求本」之旨。
傳統服藥法
消石1升,乾薑1斤,前胡1斤,大黃1斤 杏仁1升。
上為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飲送下,日2次。5日後心腹諸疾隨大小便去。月經絕則通,下長蟲數十,亦利血及令熱赤白汁。藥利以意消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石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消石半兩,丹砂1分。 主治:傷寒煩躁,身熱譫妄。
消石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引《指南方》。 組成:硝石、赤石脂各等分。 主治:癇夜發者。
消石丸,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硫黃(别研)、石膏(水飛過,候乾略,入甘鍋子火煅赤)、天南星各等分。 主治:腎厥頭痛。
消石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三。 組成:消石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巴豆3-7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乾薑3分(炮裂,銼)。 主治:惡疰。心腹痛如錐刀所刺,脹滿欲死者。
消石丸, 出處:《外台》卷十引《深師方》。 組成:消石1升,乾薑1斤,前胡1斤,大黃1斤,杏仁1升。 主治:上氣咳逆,口乾,手足寒,心煩滿;積聚,下利嘔逆;若墜瘀血,上氣,胸脅脹滿,少氣腸鳴,飽食傷中裏急;婦人乳飲滯下,有邪濕,陰不足,大小便不利,肢節皆痛,癥瘕毒。
消石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消石半兩,柴胡半兩(去苗),細辛1分(洗去苗土),當歸1分(銼,微炒),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茯神1分,赤芍藥1分,甘遂1分(煨令炒黃),黃芩半兩,木香1分,甜葶藶1分(隔紙炒令紫色),巴豆1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主治:小兒腹內痞結,妨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