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玉真丸方劑中包含硫磺,主要源於其祛風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硫磺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解毒殺蟲、祛風止癢之效。古代醫家認為,風濕痹痛、皮膚濕疹等病症,往往與外邪入侵、蟲毒寄生有關。硫磺可以驅除外邪、殺滅蟲毒,從而達到止癢消腫、緩解疼痛的效果。
此外,硫磺還具有溫陽散寒之效,對於寒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玉真丸方中使用石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玉真丸主治熱病傷陰,煩躁口渴,心煩不寐等症,石膏可清泄內熱,緩解煩躁不安,改善口渴症狀,起到清熱瀉火的作用。
- 涼血止血: 石膏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玉真丸中若有血熱妄行、吐血或衄血等症狀,石膏可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總而言之,石膏在玉真丸方中發揮着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熱病傷陰、煩躁口渴等症的效果。
玉真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玉真丸作為治療痰濕內阻、胸悶氣喘等症的方劑,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玉真丸常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等症,半夏可以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症狀。
因此,半夏在玉真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既能化解痰濕,又能止嘔降逆,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玉真丸中使用芒硝,主要原因有二:
- 瀉熱通便:芒硝性寒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可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對於因熱毒壅滯所致的便祕、腹脹、口乾舌燥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化痰散結:芒硝亦可化痰散結,對於痰熱壅肺,咳嗽氣喘,胸悶難解等症,具有化痰止咳之效,有助於痰液的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玉真丸中使用芒硝,旨在清熱瀉火、化痰散結,達到治療熱毒壅滯、痰熱鬱肺等病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玉真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及功效
玉真丸主要由以下幾味藥組成:
- 硫磺:溫經散寒、殺蟲止癢。
- 白礬(硫酸鋁):收斂解毒、燥溼化痰。
- 半夏:降逆止嘔、消痞除滿。
- 芒硝:瀉下通便、軟堅潤燥。
- 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主治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玉真丸主要用於治療腎厥頭痛。具體症狀包括:
- 頭痛劇烈,難以忍受。
- 頭痛伴筋攣。
- 身體沉重,氣短乏力。
- 噦逆(打嗝),腹部脹滿。
- 時有驚恐不安。
- 不喜歡躺臥。
- 咳嗽,心煩。
- 脈象特徵為:舉之則弦,按之石堅。
治療原理
玉真丸治療腎厥頭痛的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溫補腎陽,祛除寒邪: 硫磺溫腎助陽,能祛除深伏於腎經及骨髓中的寒邪。這與古文中所述「腎氣不足,氣逆上行」、「大寒深入骨髓」等病機相符。
- 降逆止嘔,消痞除滿: 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可緩解由於氣機逆亂所致的噦逆、腹脹等症狀。
- 瀉下通便,軟堅潤燥: 芒硝瀉熱通便,軟堅散結,有助於疏通氣機,排出體內積滯。
- 清熱瀉火,除煩止渴: 石膏清熱瀉火,可清除體內熱邪。
- 收斂解毒,燥濕化痰: 白礬收斂固澀,解毒燥濕,有助於控制痰濕的生成。
綜合分析: 玉真丸通過溫陽散寒、降逆化痰、瀉熱通便等多重作用,針對腎厥頭痛的病因病機,調整人體陰陽平衡,使逆亂之氣機得以平復,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其藥效學基礎可概括為:
- 溫陽散寒為主,兼以清熱瀉下: 硫磺溫補腎陽,祛除寒邪;石膏、芒硝清熱瀉下,以防溫燥藥物過用助熱。
- 降逆化痰為輔,兼以收斂解毒: 半夏降逆化痰,燥濕健脾;白礬收斂解毒,有助於控制痰濕的生成。
- 標本兼治: 玉真丸既能溫補腎陽,治其本;又能降逆化痰、瀉熱通便,治其標。
總結: 玉真丸是一個針對腎厥頭痛的有效方劑,其組方配伍嚴謹,藥效全面,能夠有效地緩解頭痛等症狀,恢復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傳統服藥法
石膏(火煅通赤,放地上出火毒)1兩,半夏1兩,硫黃半兩(細研)。
上為末,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6丸,食前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玉真丸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玉真丸,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 組成:石膏(火煅通赤,放地上出火毒)1兩,半夏1兩,硫黃半兩(細研)。 主治:腎厥頭痛。
玉真丸, 出處:《本事》卷二。 組成:硫黃2兩,石膏(硬者不煅,研)1兩,半夏(湯浸洗7次)1兩,消石1分(研)。 主治:腎厥頭痛,腎氣不足,氣逆上行,頭痛不可忍,謂之腎厥,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腹滿,時驚,不嗜卧,咳嗽煩冤。
玉真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 玉真丸(《聖濟總錄》卷一八五。)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組成:龍骨(搗羅,水飛3遍,重研令細,去水,乾,入熟絹袋盛,縫合;置5鬭米下炊1遍了,乾,重研細)8兩,菟絲子(酒浸1宿,酒煮1宿令爛,去酒搗爛,焙乾爲末)8兩,鹿茸(新嫩帶血者,去毛,酥炙)6兩,韭子(淨揀,微炒)4兩半。主治:補中安神定魄,去風濕勞氣,治腰膝,固元氣,黑髭鬓,悅顔色。 。 主治:補中安神定魄,去風濕勞氣,治腰膝,固元氣,黑髭鬢,悅顔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