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煮散

DING XIANG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17%
肝經 14%
肺經 14%
心經 6%
大腸經 6%
腎經 5%
膽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丁香煮散中包含丁香,這是由於丁香本身具有多種藥用功效,與方劑其他藥材搭配能起到協同作用。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溫腎助陽、止痛、殺蟲等功效。

在丁香煮散中,丁香的主要作用是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用於治療寒邪犯胃、胃寒嘔吐等症狀。同時,丁香的辛香之氣也能起到開胃消食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

丁香煮散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消癥散結:莪朮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積化滯、散結止痛之效。丁香煮散常用於治療癥瘕積聚、胃脘脹痛、食積不消等症,而莪朮的消癥散結作用正好可以配合丁香等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2. 行氣止痛:莪朮能行氣止痛,對於胃脘脹痛、腹痛等症狀有輔助緩解作用。丁香煮散中多含有理氣止痛的藥物,如丁香、枳殼等,而莪朮的加入可以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共同緩解疼痛。

丁香煮散方劑中加入蓽澄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瀉:蓽澄茄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瀉止痛。丁香煮散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蓽澄茄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幫助驅除寒邪,緩解腹痛,同時也能溫補脾胃,增強消化功能。
  2. 行氣止痛:蓽澄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丁香煮散中也含有其他行氣止痛的藥材,例如丁香、肉桂等,蓽澄茄的加入可以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丁香煮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脹: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丁香煮散所針對的胸膈痞滿、脘腹脹痛等症狀,枳殼能起到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作用,輔助丁香等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2. 配合丁香:丁香辛溫,善於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但性偏燥烈。枳殼的寒涼之性可緩解丁香的燥性,避免其過於溫燥傷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臨牀應用。

丁香煮散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化濕: 藿香性辛溫,能芳香化濕,開胃醒脾,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療效。丁香煮散主治寒濕內阻,脾胃不和,因此加入藿香可以幫助化解濕邪,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2. 行氣止痛: 藿香具有行氣止痛之功效,可以疏散胸中氣滯,緩解胸悶氣短,緩解疼痛。丁香煮散中也常常加入一些具有行氣止痛作用的藥物,如川芎、香附等,與藿香共同作用,可以更好地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丁香煮散中加入沉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溫中降逆:丁香性溫,擅長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但對於脾胃虛寒、氣逆上衝者,單用丁香效果可能不足。沉香則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行氣止痛之效,與丁香相輔相成,能加強溫中降逆的效果,更能有效緩解氣逆、嘔吐等症狀。
  2. 調和氣血:丁香辛溫,能活血行氣,但對於氣血虛弱者,單用丁香可能會造成氣虛血燥。沉香則具有行氣止痛、調和氣血的作用,可以協調丁香的活血作用,避免損傷氣血,使藥效更為平和。

丁香煮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心肺,開竅醒神:麝香性溫,入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溫通心肺的功效。對於心肺氣血瘀滯、神志昏迷等症,能起到溫通心肺,開竅醒神的作用。
  2. 散寒止痛,消腫止痛:丁香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腎壯陽的功效。與麝香相配,能增強散寒止痛、消腫止痛的效果,對於寒凝氣滯、疼痛腫脹等症,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丁香煮散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丁香辛辣燥熱之性: 丁香性熱,味辛,入肺、腎經,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等功效。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止痛的作用。白芍的寒涼之性可緩解丁香的燥熱,避免其過於辛辣刺激,達到溫而不燥,散而不寒的效果。
  2. 協調補腎與養血: 丁香有溫腎助陽之效,白芍則可養血柔肝,兩者相輔相成,協調補腎與養血的功能。同時,白芍還可緩解丁香可能引起的肝腎陰虛,避免藥物過於偏燥,使藥效更為平和。

丁香煮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丁香煮散多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溫陽散寒: 當歸兼具溫陽散寒的功效,能溫暖子宮,改善寒凝血瘀所導致的宮寒症狀。這與丁香散寒止痛的作用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

因此,丁香煮散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補血活血,更能溫陽散寒,更全面地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婦科疾病。

丁香煮散中加入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瀉:訶子味酸澀,性收斂,具有很好的固澀止瀉作用。丁香煮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而訶子可以收斂腸道,減少水液流失,緩解腹瀉症狀。
  2. 降氣止嘔:丁香煮散中加入丁香,具有溫中降逆,止嘔的作用,但同時可能存在燥性較強的問題。訶子能降逆止嘔,又能潤燥生津,可以協調丁香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療效。

因此,丁香煮散中加入訶子,不僅能加強止瀉作用,還能協調藥性,使療效更佳。

丁香煮散中包含前胡,主要考量其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前胡味辛、性微溫,入肺、脾經,善於疏散風寒,宣通肺氣。其性溫和,既能治療風寒咳嗽,又能兼治痰濁壅肺之證。此外,前胡還能利氣消積,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消引起的咳嗽也有幫助。

因此,丁香煮散中加入前胡,能與丁香等藥物共同發揮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之功,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的功效。

丁香煮散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 補氣固本 的功效,用以 扶正,與丁香等藥材的 祛寒止痛 藥性相輔相成,達到 溫補脾胃,散寒止痛 的目的。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與丁香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氣效果,減輕藥性寒涼對脾胃的影響,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同時,人參的補氣作用也有助於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丁香煮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行氣止痛:丁香性溫,善於溫中散寒,而川芎性溫,能行氣止痛,兩者合用,可有效疏散風寒,緩解頭面部疼痛、鼻塞等症狀,適用於風寒引起的頭風、頭痛、鼻塞等病症。
  2.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部脹痛,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頭風、頭痛亦有較好療效。

因此,丁香煮散中加入川芎,可有效發揮疏散風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增強其治療頭風、頭痛等症的療效。

丁香煮散方中含有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降逆止嘔:丁香煮散主治脾胃虛寒、氣逆嘔吐等症。木香性溫,具有溫中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溫暖脾胃,降逆止嘔,與丁香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療效。
  2. 行氣止痛:木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協同丁香等藥物,緩解腹部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木香加入丁香煮散方中,既能溫中降逆止嘔,又能行氣止痛,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丁香煮散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檳榔味苦、辛,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消食積、驅蟲、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氣嘔吐等症狀,檳榔能有效促進消化,緩解胃腸不適。

2. 行氣止痛:檳榔具有行氣止痛、通經絡的作用。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腹疼痛、疝氣疼痛等,檳榔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因此,丁香煮散方中加入檳榔,能起到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協同丁香等藥物共同治療相關病症。

丁香煮散中包含草荳蔻,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胃脘疼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而丁香煮散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腹痛等,草荳蔻的加入可增強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2. 行氣消食: 草荳蔻能行氣消食,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功能,進一步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食積不化、消化不良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丁香煮散

組成

丁香,莪朮,蓽澄茄,枳殼,藿香,沉香,麝香,白芍,當歸,訶子,前胡,人參,川芎,木香,檳榔,草荳蔻。

主治功效

一切寒氣衝擊到身體,都會導致心胸不適,厭食,腹脅刺痛,口苦無味,嘔吐,以及飲酒後嘔吐不止。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 蓽澄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化痰止咳、消腫止痛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的功效。

  • 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沉香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檳榔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草荳蔻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總結

丁香煮散方由多味中藥組成,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化痰、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一切寒氣衝擊到身體,都會導致心胸不適,厭食,腹脅刺痛,口苦無味,嘔吐,以及飲酒後嘔吐不止。

傳統服藥法


丁香1兩,神曲(濕紙裹熞)3兩,訶子3兩,棗大者3兩,乾薑(生熟各半)3兩,半夏(火炮)3兩,厚朴(薑制)3兩,甘草(生熟各半)3兩,陳橘皮4兩半。
上為末。
每服2錢,加生薑3片,水1盞,煎至5分,食前熱服,甚者兩服,每日2次。
忌生冷,動氣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嘔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心絞痛鼻塞胃潰瘍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丁香煮散, 出處:《直指》卷七。 組成:丁香14枚,石蓮肉14枚,北棗7個(截碎),生薑7片,黃秫米半合(洗)。 主治:翻胃嘔逆,泄瀉。

丁香煮散, 出處:《傳家秘寶》卷中。 組成:丁香1分,肉桂1分,厚朴3分(去皮,薑汁炙),甘草3分(炙),麻黃2分(去節),芍藥半兩,訶子皮4分,大黃3分,旋覆花3分,吳茱萸2分(熱漿水淘五遍,浮者焙)。 主治:傷寒熱痰,渾身疼痛,鼻塞煩壅悶躁,頭痛,一切諸氣疾。

丁香煮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一引《張氏家傳》。 組成:丁香1兩,神曲(濕紙裹爁)3兩,訶子棗大者3兩,乾薑(生熟各半)3兩,半夏(火炮)3兩,厚朴(薑制)3兩,甘草(生熟各半)3兩,陳橘皮4兩半。 主治:脾胃不和,泄瀉下痢,傷冷面色痿黃,心痛臟腑不安,癥癖氣塊。

丁香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組成:丁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桔梗1兩,白木1兩,白芷1兩,桂(去粗皮)1兩,半夏(湯洗七遍,生薑作曲,焙)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乾薑(炮裂)半兩,檳榔(銼)1分,高良薑1分,肉豆蔻(去殼)1分。 主治:噫醋吞酸,不欲飲食。

丁香煮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 組成: 丁香煮散(《普濟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出處:《普濟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組成:母丁香1錢,沒石子2個,川百藥煎1錢半,甘松1兩,針砂(醋炒)1錢半,白及2錢半,新釘子1個,訶子皮2錢,三奈子1錢。主治:烏髭鬓。 。 主治:烏髭鬢。

丁香煮散,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丁香1兩3分,蓬莪朮2兩,蓽澄茄1兩半,枳殼1兩3分(炒令黃色),藿香(1兩半),沉香1兩,麝香半兩,芍藥半兩,當歸3分,訶子1兩(去核),前胡1兩,人參1兩,京芎1兩,木香3分,槟榔7個,豆蔻(去皮)7個。 主治:一切冷氣攻衝,心胸不利,不思飲食,腹脅刺痛,口苦無味,吐逆及酒後嘔吐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