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諧散
DA HANG XI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十六引《範汪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行諧散中包含防己,主要是利用其祛風濕和利水消腫的功效。防己性寒,入膀胱經,能疏散風寒濕邪,利水消腫,對於風寒濕痹、肢體沉重、水腫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大行諧散作為治療風濕痺痛、水腫的方劑,加入防己可以更好地祛除風寒濕邪,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此外,防己還具有解毒的作用,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除體內毒素,進一步促進疾病的痊癒。
大行諧散中加入庵閭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消腫: 庵閭子味甘淡,性寒,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其利水作用強,能有效排出體內多餘水分,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解決水腫問題。
二、 調和藥性: 大行諧散中多用溫燥藥物,容易傷及脾胃,而庵閭子性寒,能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熱,引起副作用。
因此,庵閭子在[大行諧散]中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利水消腫功效,還能保護脾胃,使藥效更為安全有效。
大行諧散中包含豬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消腫排膿之效。方中以豬苓配合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共同發揮利水消腫之效,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 健脾益氣:豬苓亦具健脾益氣之效,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輔助其他藥物治療脾虛濕困、氣血不足等症狀。
因此,豬苓在大行諧散方中,既能利水滲濕,又能健脾益氣,為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大行諧散中包含石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養胃生津: 石斛性寒味甘,入胃經,具有滋陰潤燥、養胃生津的功效。大行諧散用於治療燥熱便祕,石斛可緩解腸道燥熱,滋潤腸道,促進排便順暢,同時也可緩解因燥熱所致的胃口不佳、口乾舌燥等症狀。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石斛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大黃、芒硝等寒涼瀉下藥,可起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石斛的滋陰潤燥可緩解大黃、芒硝的燥烈之性,避免其傷及脾胃,同時也能提升其瀉下通便的效力。
大行諧散方中使用鐘乳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通淋:鐘乳石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尿路感染、尿頻、尿痛等症狀。
- 化石軟堅:鐘乳石性寒,具有化石軟堅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腎結石、膀胱結石等泌尿系統結石病症。
因此,鐘乳石在大行諧散方中,可發揮清熱解毒、利濕通淋、化石軟堅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泌尿系統感染和結石的療效。
大行諧散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潤腸通便: 肉蓯蓉性溫潤,入腎、大腸經,具有滋陰潤燥、通便之效。對於便祕患者,其能潤腸通便,幫助排出宿便,改善腸道功能。
- 補腎壯陽: 肉蓯蓉為補腎壯陽之要藥,能益精血,強腰膝,對於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痠軟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大行諧散中加入肉蓯蓉,旨在通過其潤腸通便和補腎壯陽之效,達到通便潤燥、益精血、強腰膝的綜合療效。
大行諧散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大行諧散常用於治療燥熱咳嗽、咽喉幹痛等症狀,而麥門冬的滋陰潤肺之功可有效緩解燥熱,改善咽喉幹痛,促進咳嗽痰液排出。
- 清熱解毒:麥門冬具有一定清熱解毒之效,可以幫助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大行諧散中,麥門冬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更能有效清熱解毒,達到治療效果。
大行諧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可健脾利濕,消水腫,對於大行諧散中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起到輔助作用。
-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大行諧散中常用於治療因水濕停留而引起的胸悶氣短、心煩不寐等症狀,茯苓的安神作用可緩解此類症狀。
總而言之,茯苓在利水滲濕和寧心安神等方面的作用,使其成為大行諧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提高藥方療效。
大行諧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方中加入牡丹皮,可以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瘀血阻滯導致的症狀,如經血不通、腹痛等。
- 清熱解毒:牡丹皮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熱證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大行諧散中加入牡丹皮,是為了發揮其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大行諧散中加入地膚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地膚子味甘性寒,入肝、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大行諧散主治水腫,地膚子可協助利水滲濕,減輕水腫症狀。
- 清熱解毒:地膚子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泄膀胱濕熱,對於因濕熱所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地膚子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而言之,地膚子在[大行諧散]方劑中,既能利水消腫,又能清熱解毒,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水腫的目的。
大行諧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可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改善水腫,對於大行諧散中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起到重要的作用。
- 清熱瀉火:澤瀉亦能清熱瀉火,對於大行諧散中治療熱證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總之,澤瀉的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作用,與大行諧散的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的效果。
大行諧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寒邪客於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桂枝能夠起到溫經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與大行諧散中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大行諧散中其他藥物如大黃、芒硝等性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而桂枝性溫,可以起到中和寒性藥物的作用,避免藥物過寒損傷脾胃,同時還能協調藥性,增強藥效。
大行諧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大行諧散以瀉下通便為主,其藥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峻猛,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
二、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毒,並與其他藥物相配伍,發揮協同作用,提升藥效。例如,甘草與大黃配伍,可增強大黃的瀉下通便作用,並減輕其對腸胃的刺激。
大行諧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大行諧散方中,多以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為主要功效,而脾胃虛弱則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導致療效下降。白朮健脾燥濕,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 配合其他藥物: 方中其他藥物如蒼朮、茯苓等,也具有燥濕利水、健脾和胃之效,白朮與之相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總而言之,白朮在方中既能健脾燥濕,增強藥物吸收,又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提高療效,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大行諧散中包含亞麻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腸通便: 亞麻子富含油脂和膳食纖維,能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有助於通便排毒,配合其他藥材如大黃、芒硝,增強瀉下作用,達到治療腸胃積滯、便祕等症狀的效果。
- 滋陰養肺: 亞麻子性涼,入肺經,具有滋陰潤肺之效,能緩解肺燥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搭配其他藥材,如沙參、麥冬,可以更好地發揮滋陰潤肺的功效,達到治病和緩解病症的目的。
大行諧散中含有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和氣血、補血養血的功效。此方中加入當歸,旨在改善血瘀阻滯,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當歸與其他藥材配合,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當歸與川芎、赤芍等藥物共同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大行諧散中包含覆盆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固腎澀精: 覆盆子性溫,味甘酸,入腎經,具有固腎澀精之效。方中以大行氣、調中焦,但同時易損傷腎氣,導致精關不固,出現遺精、滑精等症。覆盆子可補腎固精,防止藥性過於偏燥,平衡方劑的整體作用。
- 滋陰益腎: 覆盆子可滋養腎陰,同時具有益肝明目之效。方中以行氣活血為主,易耗傷肝腎陰血。覆盆子可以滋陰補腎,緩解藥性偏燥,使方劑更為平和,提高療效。
大行諧散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 利水通淋: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利水通淋、消腫止痛之效。方中以川牛膝配伍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可加強利水通淋之功,並有助於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活血化瘀:川牛膝兼具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方中加入川牛膝,可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協同作用,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
大行諧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之效。大行諧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肢冷等症狀,附子可溫暖脾腎,驅散寒邪,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腹部不適。
二、 助藥力:附子性烈,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加強藥效。大行諧散中其他藥物如肉桂、乾薑等,亦具溫陽散寒之效,附子可輔助其藥力,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行諧散 」
【方劑組成】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肌肉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牛膝通經,舒筋活絡,能緩解經痛。牛膝清熱利尿,能治肝陽上亢,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滋陰,有引火(血)下行之效,故可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及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膝酸軟、筋骨疼痛、腎虛、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產後血虛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地膚子:性涼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可治療水腫、濕熱病症、皮膚瘙癢、風濕性關節炎、肌肉痠疼、跌打損傷、腸風下血、崩漏帶下等症狀。地膚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多酚類、黃酮類、植物鹼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利尿、止痛等作用。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覆盆子:性溫味甘,具有收斂、固澀、補益肝腎的功效,是常用的中藥材之一。覆盆子主要用於治療遺尿、小便頻數、陽痿早洩、腹瀉、肺熱咳嗽等症狀。同時,覆盆子還具有滋陰補腎的作用,可以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目眩。覆盆子入藥常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療效,是治療腎虛、遺精、滑精、小便頻數、尿失禁等症狀的常用藥物。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牡丹皮清營血之實熱,同時還能治陰虛發熱。牡丹皮中的植物鞣素、芳香油和皁苷等成分有助於擴張血管、增強血管壁強度、促進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循環、止血,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牡丹皮還能清熱涼血,適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等症。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肉蓯蓉還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改善貧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壯筋骨等功效。另外,肉蓯蓉還能益精,助陽、補腎,治男子五勞七傷、陰痿不舉、積有十年、癢濕、小便淋瀝,溺時赤黃,肝虛、腎虛引起的精力不足和陰莖勃起困難。然而,肉蓯蓉性溫,服用過多可能會導致上火,因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白防己2兩,菴(艹閭)子5兩,豬苓7兩,6安石斛2兩,佔斯4兩(1名良無極),鐘乳5兩(研),蓯蓉7兩,麥門冬2兩(去心),茯苓5兩,牡丹皮7兩,地膚子5兩,澤瀉2兩,桂心5兩,甘草5兩(炙),白朮7兩,胡麻3升(熬令香),當歸5兩,覆盆子5兩,薔薇5兩,牛膝3兩,8角附子3兩(炮)。
強中益氣,補力不足,長養肌肉,通和百脈,調利機關,輕身潤澤,安定五臟,強識不忘。
上藥治下篩,蜜1升,生地黃汁3斤,取汁合令相和,微煎以和前藥,曬乾,以作散,每服方寸;或為丸,如梧桐子大,曬乾。
以酒湯飲送下30丸。
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蔥、酢物、胡葵、桃、李、雀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行諧散具有較強的利水滲濕作用,因此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適當補充水分,以免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此外,本方含有附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遵醫囑,避免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行諧散,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範汪方》。 組成: 大行諧散(《外台》卷十六引《範汪方》。)出處:《外台》卷十六引《範汪方》。組成:白防己2兩,菴(艹閭)子5兩,豬苓7兩,六安石斛2兩,占斯4兩(1名良無極),鍾乳5兩(研),蓯蓉7兩,麥門冬2兩(去心),茯苓5兩,牡丹皮7兩,地膚子5兩,澤瀉2兩,桂心5兩,甘草5兩(炙),白朮7兩,胡麻3升(熬令香),當歸5兩,覆盆子5兩,薔薇5兩,牛膝3兩,八角附子3兩(炮)。主治:強中益氣,補力不足,長養肌肉,通和百脈,調利機關,輕身潤澤,安定五臟,強識不忘。 。 主治:強中益氣,補力不足,長養肌肉,通和百脈,調利機關,輕身潤澤,安定五臟,強識不忘。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