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心氣飲

FEN XIN Q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風癆臌膈》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1%
心經 12%
膀胱經 11%
胃經 11%
小腸經 7%
肝經 4%
膽經 1%
大腸經 1%
腎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小腸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2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心氣

整體功效

疏肝理氣,和胃消脹。

主治

大怒而脹。

大怒而脹,是指因大怒而導致氣機鬱結,肝氣橫逆,胃氣上逆所致的胸脅脹滿,噯氣頻作,或嘔吐,或腹脹便溏等症。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五:「分心氣飲,治大怒而脹,胸脅脹滿,噯氣頻作,或嘔吐,或腹脹便溏。此證多因肝氣鬱結,橫逆犯胃,或兼有胃氣上逆所致。方中紫蘇梗、青皮、白芍、大腹皮、陳皮、肉桂、赤茯苓、桑白皮、燈心草等均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消脹的功效,可緩解大怒而脹的症狀。生薑辛溫,可助諸藥發散,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桔梗、枳殼、木香、檳榔、烏藥、香附、木通、肉桂、芍藥、茯苓、大腹皮、桑皮、青皮、陳皮、真紫蘇、羌活、甘草。
上銼2劑,加生薑3片、大棗2個,燈心30條,水2鐘,煎8分,空心溫服,滓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大便秘結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胃下垂噯氣腹瀉身體消瘦嘴裡發苦眼睛模糊面色發黃噁心反胃舌苔乾燥(舌乾)腹內有腫塊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分心氣飲,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二。 組成:木通、丁香皮、人參、麥冬、厚朴、大腹皮。 主治:婦人胎前噎膈,氣多而食不下者。

分心氣飲, 出處:《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一。 組成:紫蘇葉、半夏、青皮、陳皮、大腹皮、赤茯苓、桑皮、芍藥、甘草、木通。 主治:一切氣病。

分心氣飲, 出處:《風痨臌膈》。 組成:蘇梗1錢,青皮1錢,芍藥1錢,大腹皮1錢,陳皮1錢,官桂6分,赤茯苓、桑白皮、燈心、生薑。 主治:大怒而脹。

分心氣飲, 出處:《宋氏女科》。 組成:桔梗、枳殼、木香、檳榔、烏藥、香附、木通、肉桂、芍藥、茯苓、大腹皮、桑皮、青皮、陳皮、真紫蘇、羌活、甘草。 主治:婦人內鬱,血凝氣滯成病者。

分心氣飲, 出處:《局方》卷三(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木通(去節)1兩,赤芍藥1兩,赤茯苓1兩,肉桂(去粗皮)1兩,半夏(湯洗7次)1兩,桑白皮(微炒)1兩,大腹皮1兩,陳皮(去瓤)1兩,青皮(去白)1兩,甘草(炙)1兩,羌活1兩,紫蘇(去粗梗)4兩。 主治:消化滯氣,升降陰陽,調順三焦,和脾進食。主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抑鬱之氣留滯不散,停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後,胸膈虛痞,不思飲食。

分心氣飲, 出處:《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 組成:木香(不見火)半兩,桑白皮(炒)半兩,丁香皮1兩,大腹子(炮)半兩,桔梗(去蘆,炒)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草果仁半兩,大腹皮(炙)半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制)半兩,白朮半兩,人參(銼)半兩,香附子(炒,去毛)1兩半,紫蘇(去梗)1兩半,陳皮(去白)1兩半,藿香1兩半,甘草(炙)1兩。 主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或臨食憂戚,或事不隨意,使抑鬱之氣留滯不散,停於胸膈之間,不能流暢,致心胸痞悶,脅肋虛脹,噎塞不通,噫氣吞酸,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因病之後,胸膈虛痞,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