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氣湯

XIA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19%
胃經 15%
心經 11%
肝經 11%
小腸經 3%
腎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下氣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解鬱: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行氣解鬱之效,能疏散體內鬱結之氣,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提升下氣湯的療效。
  2. 散寒止咳:紫蘇葉還具有散寒止咳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增強下氣湯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下氣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降逆: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下氣湯多用於治療氣逆、胸悶、痰多等症,陳皮能理氣降逆,使氣機宣暢,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行氣消脹: 下氣湯中常含有其他藥物如枳殼、厚朴等,它們也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陳皮的加入可以增強藥物的行氣消脹效果,使氣機運行通暢,解除胸腹脹滿之症。

總而言之,陳皮在《下氣湯》中的加入,可謂相得益彰,既能理氣降逆,又能行氣消脹,有效改善氣機不暢所致的各種病症。

下氣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是針對其 宣肺降氣、止咳化痰 的功效。

桑白皮性寒,味苦,入肺經。其 宣肺降氣 的作用,可使肺氣宣降,暢通氣道,緩解因肺氣鬱滯、痰溼阻滯所導致的咳嗽、喘息等症。而其 止咳化痰 的作用,則可以幫助清除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

下氣湯中,桑白皮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達到宣肺降氣、化痰止咳的功效,有效治療因肺氣不降、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病症。

下氣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氣下行: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下氣湯多用於治療氣逆、痰多、咳嗽等症,茯苓能健脾利濕,化痰降氣,有助於將滯留在上焦的痰濁向下引導,促進氣機順暢,達到降氣止咳的效果。
  2.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 茯苓與下氣湯中的其他藥材,如紫菀、款冬花等,共同起到降氣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茯苓的利濕作用,能促進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下氣湯中加入青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行氣消脹、疏肝理氣的功效。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苦能降氣,辛能行氣,溫能散寒,故能消食導滯、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胸悶氣脹、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都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因此,在下氣湯中加入青皮,有助於促進氣機運行、消除氣滯,進一步達到下氣通暢的效果。

下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氣逆上衝: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功效。下氣湯常用於治療氣逆上衝、咳喘痰多等病症,白芍能平肝熄風,緩解氣逆上衝,使氣機得以下降。
  2. 調和藥性:下氣湯中常用辛溫之品,如麻黃、杏仁等,白芍可緩和其燥烈之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熱而傷陰。此外,白芍還能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下氣止咳的功效。

下氣湯中包含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下氣湯常用於治療氣逆上衝、胸悶氣短等症狀,而水濕停滯往往是氣機不暢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腹皮利水消腫,能化解水濕,有助於改善氣機運行,使氣下行而通暢。
  2. 行氣降逆:大腹皮還有行氣降逆的作用,能緩解氣逆上衝所引起的胸悶、咳嗽等症狀。下氣湯以行氣降逆為主要治則,大腹皮配合其他藥材,如厚朴、枳實等,共同發揮行氣降逆之功效,使氣機下降,症狀緩解。

因此,下氣湯中包含大腹皮,是為了通過利水消腫和行氣降逆,雙管齊下,達到治療氣逆上衝、胸悶氣短等症狀的目的。

下氣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調和藥性:下氣湯主要用於治療氣滯、痰多、胸悶等症狀,方中藥材多偏寒涼,如半夏、厚朴等。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二、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增強藥效,使藥力更好地發揮,更有效地治療疾病。同時,甘草還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下氣湯」,主要成分包括紫蘇葉、陳皮、桑白皮、茯苓、青皮、白芍、大腹皮、甘草等。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尤適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症。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劑「下氣湯」具有「子懸」的功效,「子懸」是中醫古代文字,白話文的意思是「小兒頸項強硬,不能轉動。」。

傳統服藥法


大腹檳榔3-7枚,杏仁4-7枚。
嚼碎。以童便3升,煎取1升半,分為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下氣湯, 出處:《千金》卷十三。 組成:大腹檳榔14枚,杏仁28枚。 主治:胸腹背閉滿,上氣喘息。

下氣湯, 出處:《女科指掌》卷三。 組成:蘇葉、陳皮、桑皮、茯苓、青皮、白芍、大腹皮、甘草。 主治:子懸。

下氣湯, 出處:《四聖心源》卷四。 組成:甘草2錢,半夏3錢,五味1錢,茯苓3錢,杏仁3錢(泡,去皮尖),貝母2錢(去心),芍藥3錢,橘皮2錢。 主治:肺氣不降,胸膈右肋痞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