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氣消痰飲

順氣消痰飲

SHUN QI XIAO TA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4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5%
肺經 14%
心經 9%
腎經 7%
膽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3%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肝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順氣消痰飲中包含石燕,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石燕性寒,善於清熱化痰:石燕味甘鹹,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降氣止咳的功效。對於痰熱壅肺、咳嗽喘促、痰多粘稠等症狀,石燕能有效清熱化痰,疏利肺氣,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二、石燕與其他藥材配伍,增強療效:順氣消痰飲中的其他藥材如瓜蔞、杏仁、半夏等,皆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石燕與之配伍,能加強清熱化痰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更能有效解決痰熱壅肺、氣機不暢的病症。

順氣消痰飲中加入陳皮,是取其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其理氣作用,能疏通氣機,消解胸膈之氣滯,有助於化痰止咳。陳皮的燥濕作用,則能祛除痰液中的濕氣,使其易於咳出。同時,陳皮還能溫肺散寒,有助於改善因寒邪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

總而言之,陳皮在順氣消痰飲中發揮著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氣滯痰阻引起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順氣消痰飲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能有效清除痰液,改善呼吸道阻塞。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緩解因痰濕阻肺、氣機逆亂所致的咳嗽、嘔吐等症狀。

順氣消痰飲中加入半夏,可有效解決痰濕阻肺、氣機逆亂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達到順氣消痰的效果。

順氣消痰飲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痰濁多由脾虛濕阻、肺氣不宣所致,茯苓能健脾利濕,使痰濁得以化解,有助於順氣消痰。
  2. 寧心安神,化痰止咳:茯苓還有寧心安神、化痰止咳的作用。痰濁上擾心神,可導致胸悶氣短、心煩不安,茯苓能安神定志,使痰濁下行,緩解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

順氣消痰飲方劑中加入海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軟堅散結,消痰化瘀: 海藻性寒,味鹹,歸肺、肝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化瘀的功效。對於痰凝氣滯,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海藻能有效疏通經絡,散結消痰,改善呼吸道功能。
  2. 利水消腫,化痰利咽: 海藻亦具有利水消腫、化痰利咽的功效。對於痰濕阻滯,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海藻能有效化痰利咽,通利水道,改善水腫情況,提升整體療效。

「順氣消痰飲」方劑中加入昆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軟堅化痰:昆布性寒,味鹹,入肺、腎經,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止咳的功效。痰結於肺,阻礙氣機升降,導致呼吸不暢,昆布可以軟化痰塊,使其易於咳出,順暢氣機,達到消痰止咳之效。
  2. 利水消腫:昆布富含海藻多糖,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痰濁內阻,常伴隨水濕停留,導致身體浮腫。昆布利水消腫,可以減少痰液的生成,進一步幫助化痰,減輕痰濁對人體的影響。

總之,昆布在「順氣消痰飲」方劑中,發揮著軟堅化痰、利水消腫的雙重功效,有助於順暢氣機,消除痰濁,改善呼吸系統疾病。

順氣消痰飲方劑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消痰: 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之效。對於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檳榔能起到行氣化痰、開胸順氣的作用。

2. 燥濕化痰: 檳榔性燥,能燥濕化痰,對於痰多粘稠、難以咳出者,檳榔能起到乾燥痰液、利於咳出的作用。

因此,順氣消痰飲中加入檳榔,旨在通過其行氣消痰、燥濕化痰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順氣消痰飲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防風性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之效,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痰飲多因外感風寒,阻滯肺氣所致,而防風能驅散寒邪,宣通肺氣,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此外,防風亦能通竅止痛,對於痰飲阻塞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胸痛、頭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順氣消痰飲中加入防風,可謂相得益彰,有助於更全面地治療痰飲病症。

順氣消痰飲方劑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止痛之效。方中痰阻氣滯,導致胸悶氣短,甚至疼痛。川芎能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緩解胸痛,並促進痰液排出。
  2. 活血化瘀: 川芎還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痰液的代謝和排出。痰液的形成往往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痰阻的情況。

總之,川芎在順氣消痰飲方劑中,發揮著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順氣消痰飲方劑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消積: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消痰之效。方中加入枳實,有助於疏肝理氣,消除痰飲阻塞,使氣機通暢,氣血運行順利。
  2. 降逆止嘔:枳實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濁上逆、胸悶氣短、噁心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順氣消痰飲中加入枳實,可以幫助緩解痰飲阻塞所引起的胃氣上逆,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總而言之,枳實在順氣消痰飲中發揮著理氣消積、降逆止嘔的雙重作用,有助於達到化痰止咳、順氣止嘔的療效。

順氣消痰飲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等作用。方劑中加入白芷,一方面可疏散因風寒阻滯所致的痰濁,另一方面亦可通利鼻竅改善因痰阻鼻竅而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白芷亦可止痛,有助於緩解痰阻所致的頭痛、胸痛等症狀。因此,白芷在順氣消痰飲中發揮着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痰濁壅塞症狀。

順氣消痰飲中包含夏枯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散結消痰的功效。夏枯草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善於清泄肝火,散結消痰。其對於肝火上炎、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咽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此外,夏枯草還有利尿消腫的作用,能有效緩解痰液積聚所引起的胸悶、呼吸不暢等症狀。因此,在順氣消痰飲中加入夏枯草,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散結消痰,達到順氣消痰的功效。

順氣消痰飲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燥濕化痰: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化痰的功效。當痰濕阻滯,氣機不暢,伴有熱象,如口苦咽乾、胸悶氣喘等症狀時,黃連可清熱除煩,燥濕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氣機順暢。
  2. 抑制痰液分泌: 黃連可抑制呼吸道黏膜分泌,減少痰液的形成。對於痰多、粘稠、不易咳出的情況,黃連能有效降低痰液的黏度,使其更容易咳出。

因此,順氣消痰飲中加入黃連,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燥濕化痰,並抑制痰液分泌的作用,從而達到順氣消痰的效果。

順氣消痰飲方劑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瀉肺降氣: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肺降氣之功效。對於痰熱壅肺、氣機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黃芩能清熱化痰,降氣平喘,起到輔助順氣消痰的作用。
  2. 抑制痰液分泌: 黃芩能抑制呼吸道黏液分泌,減少痰液生成,並促進痰液排出,有利於痰熱的消散,進一步達到順氣消痰的效果。

順氣消痰飲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肺、胃、膀胱經,能清肺熱、降胃火,並可涼血解毒。該方劑以順氣消痰為目的,若患者因肺熱痰熱而導致氣逆、咳嗽、痰多等症,梔子便能清熱降火,化解痰熱,使氣順暢,痰液易於排出。

此外,梔子還能涼血解毒,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咳嗽、口渴、咽痛等症,亦有輔助療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順氣消痰飲方劑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赤芍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若有痰瘀互結,氣機阻滯的情況,赤芍可幫助活血化瘀,疏通氣血運行,輔助化痰止咳。
  2. 清熱涼血:赤芍性寒,能清熱涼血,對於因熱邪壅肺而引起的咳嗽痰多,或痰熱鬱結於胸中者,赤芍可起到清熱解毒,降火消痰之效。

總之,赤芍在順氣消痰飲中發揮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順氣消痰、止咳化痰的療效。

順氣消痰飲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宣肺利氣,開宣肺氣,促進痰液排出: 桔梗味苦辛,性微寒,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開宣肺氣之功效。對於痰阻肺氣所致的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狀,桔梗能幫助肺氣宣暢,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化痰之效。

二、引藥下行,提高藥效: 桔梗性善升,能引藥下行,使藥物更有效地到達肺部,同時也起到引導藥效向下,促進痰液排除的作用。

因此,桔梗在順氣消痰飲中,能有效改善肺氣鬱結,促進痰液排出,提高方劑的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順氣消痰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瘰癧」,即淋巴結結核或慢性淋巴結炎,屬中醫「痰核」「癭瘤」範疇。其病機多因氣滯痰凝、鬱火結聚,或因情志不暢、肝鬱化火,痰火膠結於經絡而成。古代醫家認為,此類腫塊需以「順氣行痰、開鬱軟堅」為法,兼清熱散結,方能化解痰瘀膠結之勢。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一、行氣化痰,暢通三焦

  • 陳皮、半夏、茯苓、廣香(木香)、檳榔、枳實:此組藥物為「二陳湯」加減,主理氣化痰。陳皮、半夏燥濕化痰;茯苓健脾滲濕,切斷痰源;木香、檳榔、枳實行氣破滯,尤擅疏通中下焦氣機,使痰隨氣行而散。

二、軟堅散結,消痰核

  • 海藻、海帶、昆布、夏枯草、石燕:此類藥皆具鹹寒之性,能軟堅散結,為治瘰癧要藥。海藻、昆布含碘,古代經驗用於消散癭瘤;夏枯草清肝火、散鬱結;石燕(煅後醋淬)增強活血散結之效。

三、清熱瀉火,解鬱毒

  • 黃連、黃芩、梔子、赤芍:痰核久鬱易化熱,此組清三焦火毒。黃連、黃芩清上中焦熱;梔子通瀉三焦;赤芍涼血散瘀,防熱毒入血。

四、祛風活血,宣通經絡

  • 防風、白芷、川芎、桔梗:風藥能上行散邪,兼助化痰藥宣通經絡。川芎活血行氣;桔梗載藥上行,開宣肺氣以助排痰。

五、男女體質加減

  • 男子加知母、黃柏:男子多陽亢,知母、黃柏降腎火,防陰虛火旺助痰結。
  • 女子加四物湯(當歸、地黃、川芎、白芍):女子以血為本,養血調經可防痰瘀互結。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氣順則痰消」為核心,結合:

  1. 行氣藥破滯解鬱,使氣機通暢
  2. 化痰藥直接消解痰凝
  3. 軟堅藥針對有形之結
  4. 清熱藥防鬱久化火
  5. 風藥與活血藥助藥力透達病所

兼服金蚣丸(含蜈蚣、全蠍等蟲類藥),取其搜剔通絡之功,增強攻堅之力。全方標本兼顧,符合「結者散之」「熱者清之」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石燕1對(入鍋,炭火煅紅,醋淬7次,為末),陳皮5錢,半夏5錢,茯苓5錢,廣香3錢,海藻,海帶,昆布各1兩,檳榔5錢,防風3錢,川芎,枳實,白芷,夏枯草各5錢,黃連,黃芩,梔子各1錢,赤芍,桔梗各3錢。
男子,加知母、黃柏各8分;女子,加當歸、地黃、川芎、白芍各8分。
順氣行痰,開鬱軟堅。
水煎服,或作丸服均可。兼服金蚣丸更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消痰散結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二尖瓣狹窄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順氣消痰飲, 出處:《外科十三方考》。 組成:石燕1對(入鍋,炭火煅紅,醋淬7次,爲末),陳皮5錢,半夏5錢,茯苓5錢,廣香3錢,海藻1兩,海帶1兩,崑布1兩,檳榔5錢,防風3錢,川芎5錢,枳實5錢,白芷5錢,夏枯草5錢,黃連1錢,黃芩1錢,梔子1錢,赤芍3錢,桔梗3錢。 主治:順氣行痰,開鬱軟堅。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