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骨木瓜酒
Tiger bone papaya wine | 更多圖表
此方劑「虎骨木瓜酒」由十七味藥材組成,其寒熱比例為熱性指數17,寒性指數8,顯示整體偏熱。
從藥性分析,熱性藥材佔據主導地位。其中,虎骨、川芎、紅花、續斷、防風等藥材皆屬溫熱或熱性,有助於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而川牛膝雖有活血通經之效,但亦偏溫熱。 這些熱性藥材共同提升了方劑的整體熱性。
相對地,寒涼藥材則較少,且作用力較弱。玉竹、秦艽、桑枝、獨活等藥材,其寒涼性相對溫和,主要功能為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祛風濕等,並不能有效平衡方中較強的熱性。天麻、千年健等藥材性味相對平和,其寒熱屬性不甚明顯。 陳皮雖略帶溫性,但其化痰、理氣之效,在此方中並不能明顯降低整體熱性。當歸與木瓜則性味平和,其功效在於補血活血,調和營衛,對方劑的寒熱性影響有限。
因此,綜上所述,此方劑整體呈現偏熱的寒熱狀態,熱性藥材的數量和藥性強度都明顯超過寒涼藥材,其功效應以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為主,較適合寒症或寒邪導致的痹痛等症狀。 但需注意,此分析僅基於藥材的傳統性味歸納,實際臨床應用效果會受到劑量、配伍、患者體質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腎經 14%
脾經 13%
肺經 11%
心經 8%
膀胱經 7%
胃經 6%
膽經 6%
大腸經 1%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虎骨木瓜酒方劑,從經絡辨證角度分析,其組成藥物涵蓋多個經絡,比例數據顯示其主要作用於肝經與腎經。
肝經: 比例最高 (0.26),提示此方劑對於肝經相關病證療效顯著。 考慮到方中包含川芎、當歸、紅花、柴胡等藥物,推測此方可能擅長治療肝經氣滯、血瘀所致的病症,例如肝氣鬱結、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等。 若肝經實證,表現為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此方則需謹慎使用,甚至不宜使用。
腎經: 比例次之 (0.147),與肝經關係密切。方中含有杜仲、續斷、五加皮等補益肝腎的藥物,顯示此方也具備一定的補腎功效,可能適用於腎陽虛、腎精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等症狀,但需考慮到整體方劑的偏性,避免單純依靠此比例判斷。
脾經: 比例相對較低 (0.135),但仍值得關注。木瓜、玉竹等藥物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因此,此方可能對於脾虛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作用強度相對肝腎經較弱。
其他經絡: 肺經、心經、膀胱經、胃經、膽經等經絡的比例較低,說明這些經絡的病變在此方劑的治療範圍內屬於次要地位,可能起到輔助作用,例如,方中桑枝、防風等藥物具有疏風散邪的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治療相關經絡的病證。 方中藥物作用於這些經絡的具體病證,需結合其他臨床表現綜合判斷。
總體而言,虎骨木瓜酒方劑主要針對肝經和腎經的病變,尤其擅長治療肝經氣滯血瘀的相關病症,同時兼具一定的補腎和健脾作用。 但需注意,此分析僅基於經絡比例和藥物功效的推測,實際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體質等因素綜合考慮。 切勿單純依靠此分析自行用藥,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祛風除濕:藥材中如防風、獨活、木瓜、五加皮等成分,有助於祛除風邪和濕氣,增強關節靈活性。
活血化瘀:川芎、紅花和當歸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瘀血情況,對痛經、跌打損傷、關節炎等有緩解作用。
強筋健骨:虎骨、牛膝等中藥能加強筋骨、促進恢復,適合運動過度或受傷後使用。
調和氣血:當歸與玉竹等成分能夠調理身體的氣血,增強體力,對於氣血虛弱引起的乏力、健忘等症狀會有一定改善效果。
鎮痛作用:中藥內含的活絡成分能有效緩解各類型的疼痛,特別是關節及肌肉的疼痛。
傳統服藥法
虎骨(酥炙)1兩,木瓜3兩,川芎1兩,川牛膝1兩,當歸1兩,天麻1兩,五加皮1兩,紅花1兩,川續斷1兩,白茄根1兩,玉竹2兩,秦艽5錢,防風5錢,桑枝4兩(一方有羌活、獨活、千年健、山梔、陳皮;無天麻、防風、續斷、白茄根)。
追風定痛,除濕驅寒,壯筋強骨,調和氣血。
上為細末,絹袋盛之,浸於高粱酒20斤內七日,濾清,加冰糖2斤。
任量飲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部分中藥可能對孕婦及胎兒有不良影響,故建議孕婦不宜使用此藥酒。
- 過敏反應:使用前應確保對所用的中藥無過敏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尋求醫療幫助。
- 存放方式:藥酒應存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保持酒體的品質。
- 飲用量:建議每天不超過30ml,以免過量造成肝臟負擔。
- 忌與藥物相互作用:若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建議諮詢中醫師或醫生,以避免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總體而言,「虎骨木瓜酒」是一種功能強大的中藥酒,對於舒緩各類風濕和骨關節疼痛有益,但使用時需謹慎,遵循專業指導。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貝爾氏癱瘓麻痺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顏面神經麻痺四肢痿軟無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四肢肌膚麻木四肢關節疼痛全身酸痛纖維肌痛症四肢感到疼痛手背痛合谷穴附近痛 相同名稱方劑
虎骨木瓜酒,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虎骨膠1兩,木瓜4兩,紅花2兩,官桂5錢,獨活2兩,當歸4兩,川芎1兩,淮牛膝4兩,川斷1兩,天麻1兩,玉竹2斤,杞子1兩,制乳香5錢,制沒藥5錢,桑枝4兩,桑寄生1兩,油松節2兩,土燒酒50斤。 主治:活血祛風。主治:氣血不和,風寒濕痹,關節痠痛,手足拘攣。
虎骨木瓜酒, 出處:《丸散膏丹集成》。 組成:虎骨(酥炙)1兩,木瓜3兩,川芎1兩,川牛膝1兩,當歸1兩,天麻1兩,五加皮1兩,紅花1兩,川續斷1兩,白茄根1兩,玉竹2兩,秦艽5錢,防風5錢,桑枝4兩(一方有羌活、獨活、千年健、山梔、陳皮;無天麻、防風、續斷、白茄根)。 主治:追風定痛,除濕驅寒,壯筋強骨,調和氣血。主治:風寒濕氣流入經絡,筋脈拘攣,骨節痠痛,四肢麻木,口眼歪斜,山嵐瘴氣,歷節風痛。骨折傷筋後,筋絡攣縮痠痛,痿軟無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