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功效,能疏通肝氣,解除鬱結,並能解表散寒,使表邪得以宣泄。回風外解湯多用於風寒濕邪侵襲,導致表寒裏熱、肝氣鬱結的症狀,柴胡能解表散寒,同時疏肝解鬱,使表裏和解,達到治病之效。
- 升陽舉陷,止痛止痙: 柴胡能升陽舉陷,對於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回風外解湯中加入柴胡,能提升陽氣,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止痙的效果。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能清利頭目,疏散風邪,並具有解毒消炎的作用。
在回風外解湯中,薄荷與其他藥材如柴胡、葛根等配合使用,可有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前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 前胡味辛、性微寒,具有疏風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引起的感冒、發熱、咳嗽等症狀,前胡能有效地散寒解表,緩解症狀。
- 清熱化痰: 前衚衕時也具有一定的清熱化痰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合併有痰濕者,前胡可以清熱化痰,使痰液更容易排出,有助於病情恢復。
因此,回風外解湯中加入前胡,可以起到疏風解表、清熱化痰的雙重作用,對於風寒感冒合併痰濕的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宣肺利咽:桔梗性平味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方劑中常因風邪外襲,導致肺氣鬱閉,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可宣通肺氣,使肺氣宣暢,緩解咽喉腫痛。
- 利水消腫:桔梗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幫助體內水液的流通,減輕因風邪入侵導致的體表腫脹,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驅散風邪。
綜上所述,桔梗在迴風外解湯中,既能宣肺利咽,又能利水消腫,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風邪外襲所致的病症。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而導致的風寒閉阻、疼痛等症狀,如頭痛、肩頸痛、肢體麻木等。
- 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枳殼還有消食導滯,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夠改善因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胃痛、腹脹等症狀,從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疾病的恢復。
總之,枳殼在回風外解湯中,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消食導滯、健脾和胃的作用,幫助治療因風寒閉阻、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因素導致的疾病。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解肌退熱: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的功效,能疏散風寒,使肌膚腠理開泄,達到退熱的效果。回風外解湯主治風寒襲表,發熱惡寒,頭痛鼻塞,葛根的解肌退熱作用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 升陽止痛:葛根具有升陽止痛的功效,能升發陽氣,舒筋活絡,緩解頭部疼痛。回風外解湯中常因風寒襲表導致頭痛,葛根的升陽止痛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表,散風止痙: 淡豆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表、散風止痙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表、熱盛傷津所致的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症狀,淡豆豉能清熱解表,緩解症狀。
- 解毒化瘀,活血通絡: 淡豆豉亦有解毒化瘀、活血通絡之效。對於因風熱入侵而導致的筋脈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淡豆豉能解毒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回風外解湯中加入淡豆豉,能有效清熱解表、散風止痙,並輔以解毒化瘀、活血通絡,達到整體療效。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胃,燥濕化痰: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主要功效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回風外解湯屬於解表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束表、痰濁內阻所致的感冒,而陳皮可助於理氣解表,使藥力更易於到達病所,同時亦可化解痰濁,緩解鼻塞、咳嗽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回風外解湯中通常還會加入其他具有理氣化痰功效的藥物,如蒼朮、厚朴等。陳皮與這些藥物相配伍,可以增強理氣化痰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更有效地解決病症。
回風外解湯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回風外解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外束、表邪入裡引起的感冒症狀,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濕邪,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 配伍增效:茯苓與其他藥材如柴胡、葛根、羌活等搭配使用,能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疏風解表、散寒止痛。茯苓的利水滲濕功效,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 白朮味甘苦,性溫,入脾胃經。其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為回風外解湯的整體療效提供基礎。
- 固表止汗,兼治風寒濕邪: 白朮能固表止汗,對於風寒濕邪入侵人體所引起的發汗、四肢酸軟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在回風外解湯中,白朮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協同發揮固表止汗、祛風散寒、化濕止瀉的功效,達到整體療效。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作用。回風外解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外襲,引起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生薑可助藥物發揮解表散寒之效,驅散風寒之邪,緩解症狀。
- 和胃止嘔: 生薑還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緩解風寒外襲所致的胃氣不和、噁心嘔吐等症狀。對於一些伴有嘔吐的患者,生薑的加入能有效緩解其不適,提高藥效。
回風外解湯中加入荷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暑:荷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荷葉,可清熱解表,散風解暑,用以治療風熱感冒、暑熱傷津等症狀。
- 芳香闢穢:荷葉具有特殊的清香氣味,可以芳香闢穢,散發出清新的氣味,可以改善患者的鼻塞、頭昏等症狀,並起到一定的醒神作用。
因此,回風外解湯中加入荷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風熱感冒、暑熱傷津等症狀,並起到芳香闢穢的作用,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回風外解湯」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 淡豆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荷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破血消癥、利尿消腫、健脾養心、安神寧心。
總體來說,中藥方劑「回風外解湯」的主要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散熱、止咳化痰、健脾胃、益氣補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受風寒而引起的腹瀉,身熱脈搏微弱而急促等症狀。在使用該方劑時,應注意孕婦、兒童和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擅自服用。
傳統服藥法
柴胡1錢,薄荷1錢,前胡1錢,桔梗1錢,枳殼1錢,葛根2錢,豆豉3錢,廣皮1錢,茯苓2錢,白朮1錢,薑皮6分,荷葉1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感風下利、身熱脈微弦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回風外解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四。 組成:柴胡1錢,薄荷1錢,前胡1錢,桔梗1錢,枳殼1錢,葛根2錢,豆豉3錢,廣皮1錢,茯苓2錢,白朮1錢,薑皮6分,荷葉1角。 主治:感風下利,身熱脈微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