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益氣湯

HUANG QI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五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17%
心經 15%
胃經 8%
腎經 7%
大腸經 7%
肝經 6%
三焦經 4%
膀胱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黃耆益氣湯

黃耆益氣湯是中醫方劑的一種,主要成分包括黃耆、人參、白朮、陳皮、半夏、當歸、川芎、藁本、甘草、升麻、黃柏和細辛。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多種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黃耆益氣湯用於,頭部昏沉、疼痛,頭重如裹,精神疲倦,面 色蒼白或萎黃,氣短乏力,自汗或動 輒汗出,四肢倦怠,舌淡紅,苔薄白, 脈虛弱。

傳統服藥法


人參、黃耆、白朮、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陽虛,加附子。
補肺。
加薑汁、竹瀝,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為補氣要藥,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尿消腫等功效。人參為補氣要藥,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等功效。白朮為健脾燥濕要藥,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等功效。陳皮為理氣和中要藥,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等功效。半夏為燥濕化痰要藥,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等功效。當歸為補血要藥,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川芎為活血行氣要藥,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開竅醒神等功效。藁本為祛風通絡要藥,有祛風通絡、止痛解痙等功效。甘草為調和諸藥要藥,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升麻為升陽舉陷要藥,有升陽舉陷、解表透疹、清熱解毒等功效。黃柏為清熱燥濕要藥,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細辛為發汗解表要藥,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溫肺化痰等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坐骨神經痛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嗜眠症(嗜睡症)四肢麻痺癱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益氣湯, 出處:《金鑑》卷三十九。 組成:補中益氣湯加紅花、黃柏。 主治:氣虛皮痹,皮麻不知癢與疼。

黃耆益氣湯, 出處:《證治寶鑑》卷一。 組成:人參、黃耆、白朮、甘草、五味子、麥門冬、陳皮。 主治:補肺。主治:陽厥氣虛,一名熱厥,上寒下熱。

黃耆益氣湯,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黃耆1錢(蜜炒),人參5分,白朮5分,陳皮5分,半夏5分(薑汁炒),當歸5分(酒炒),川芎5分,藁本5分,甘草(炙)5分,升麻3分,黃柏3分(酒炒),細辛3分。 主治:氣虛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