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平氣湯

WU YAO PI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20%
心經 15%
肝經 12%
胃經 10%
腎經 7%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烏藥平氣湯:溫補陽氣,宣通氣機的經典方劑

烏藥平氣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包括烏藥、人參、白朮、川芎、當歸、茯神、甘草、白芷、木瓜、五味子、紫蘇子等11味藥材,具有溫補陽氣、宣通氣機、解痙止痛、調和氣血等功效,主治腳氣侵犯上頭,導致胸悶呼吸困難;以及五臟氣血偏盛,體內各氣息不協調,就會出現喘咳、氣息奔騰,坐臥不安,頭暈目眩、腳步乏力的症狀,這些都是上實下虛的表現。

烏藥平氣湯組成介紹

  1.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2. **人參:**性微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安神等功效。

  3. **白朮:**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補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4.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5.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6. **茯神:**性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7. **甘草:**性甘、平,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8. **白芷:**性溫、味辛、苦,入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9. **木瓜:**性微溫、味甘、酸,入脾、胃、肺經,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10.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入肺、腎、心經,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11. **紫蘇子:**性涼、味辛、甘,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肺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利氣、寬腸通便等多種功效。

總結

烏藥平氣湯以烏藥為主藥,配伍人參、白朮、川芎、當歸、茯神、甘草、白芷、木瓜、五味子、紫蘇子等藥材,共同發揮溫補陽氣、宣通氣機、解痙止痛、調和氣血的功效,主治腳氣侵犯上頭,導致胸悶呼吸困難;以及五臟氣血偏盛,體內各氣息不協調,就會出現喘咳、氣息奔騰,坐臥不安,頭暈目眩、腳步乏力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烏藥(去木)、人參、白朮、川芎、當歸、茯神(去木)、甘草(炙)、白芷、木瓜乾、五味子、紫蘇子各等分。
上為銼散。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2個,煎7分,去滓溫服;或作細末,湯點下。

方劑組成解釋


  • 烏藥:辛散苦降,能理氣化痰,平喘止咳。
  • 人參:甘平大補,能大補元氣,益氣生津。
  • 白朮:苦甘健脾,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茯神:甘淡寧心,能寧心安神,健脾益氣。
  • 甘草:甘平和中,能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川芎:辛溫行血,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當歸:甘辛溫潤,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白芷:辛溫發表,能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 木瓜:酸甘平和,能理氣化痰,健脾和胃。
  • 五味子:酸甘溫平,能收斂固澀,益氣生津。
  • 紫蘇子:辛溫散寒,能理氣寬胸,降氣止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辛散苦降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燥濕利水之性,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咳血梅尼爾氏病氣喘腳氣病心內膜炎心包炎心肌炎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烏藥平氣湯, 出處:《三因》卷三。 組成:烏藥(去木)、人參、白朮、川芎、當歸、茯神(去木)、甘草(炙)、白芷、木瓜乾、五味子、紫蘇子各等分。 主治:腳氣上攻,喘滿;及五臟偏勝,諸氣不和,喘咳奔衝,坐卧不安,頭暈腳弱,上實下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