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茵陳湯

HE ZHONG YIN C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胃經 16%
肝經 15%
腎經 9%
肺經 8%
膀胱經 7%
心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4%
三焦經 3%
小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脾胃: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茵陳蒿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善於清熱利濕、退黃疸。當歸可補脾胃之氣血,助茵陳蒿清熱利濕,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緩解藥性,保護脾胃: 茵陳蒿性寒,長期服用易損傷脾胃。當歸性溫,可緩解茵陳蒿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其副作用。

因此,和中茵陳湯中加入當歸,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保護脾胃,使治療更安全有效。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之功效。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茯苓可補脾益氣,協同茵陳蒿利濕,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使利濕作用更為溫和有效。
  2. 利水滲濕:茯苓利水滲濕,可幫助濕熱排出體外,配合茵陳蒿清熱解毒,共同達到利濕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茯苓在和中茵陳湯中,扮演著健脾利濕、利水滲濕的角色,與茵陳蒿相互配合,使方劑更加和緩有效。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止瀉止痛的功效。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容易損傷脾胃,白朮可補脾益氣,防止茵陳蒿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
  2. 助茵陳蒿清熱利濕:白朮性溫,可溫化寒濕,有助於茵陳蒿清熱利濕,提高其療效。白朮還能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水濕的代謝排出。

綜上所述,白朮的加入不僅可以保護脾胃,同時也能增強茵陳蒿的利濕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之效。茵陳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善清熱利濕,二者合用,可協同作用,既能清熱利濕,又能理氣和中,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止嘔。
  2.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陳皮還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可緩解因肝氣鬱結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基於其行氣解鬱、燥濕消痰的功效。

厚朴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其行氣解鬱之效,可以疏肝理氣,解除因肝氣鬱結而導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其燥濕消痰之效,則可以祛除濕邪,化解痰飲,對於因濕邪阻滯脾胃而引起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和中茵陳湯中加入厚朴,可以更好地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消除濕熱,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功效。茵陳蒿善於清熱利濕,但可能造成脾胃虛寒,木香加入能溫和脾胃,避免茵陳蒿的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2. 協同茵陳蒿,增強療效: 木香的疏肝理氣作用,能促進肝氣疏泄,有利於茵陳蒿的利濕作用。二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清除濕熱,改善肝膽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黃疸、腹痛、腹脹等。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兩大功效:

一、行氣止痛: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方中茵陳蒿、柴胡等藥性偏寒,容易導致脾胃寒涼,影響藥效發揮。砂仁加入可溫中散寒,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調和脾胃:砂仁可健脾和胃,增進食慾,促進消化。方中因以茵陳蒿為主藥,其性苦寒,易損傷脾胃,加入砂仁可緩解其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副作用,使藥效更加穩定。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功效。茵陳蒿擅長清熱利濕,但容易傷脾胃。蒼朮可以健脾燥濕,避免茵陳蒿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起到協調作用。
  2. 祛風止癢:蒼朮還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可以輔助茵陳蒿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濕熱蘊結,導致皮膚瘙癢,蒼朮可祛除風濕,止癢止痛,提升療效。

因此,和中茵陳湯中加入蒼朮,既能保護脾胃,又能提升療效,是藥物配伍的精髓所在。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梔子,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方中茵陳蒿善於清利濕熱,但性偏燥烈,容易傷陰。梔子可協同茵陳蒿清熱利濕,同時起到滋陰降火的作用,避免因燥熱傷陰而導致病情加重。

此外,梔子還能起到解毒的作用,可輔助茵陳蒿清除體內溼熱毒素,幫助患者更快恢復。

和中茵陳湯中包含茵陳蒿,乃因其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茵陳蒿味苦性寒,入肝膽二經,擅長疏肝利膽,並能清熱利濕,對於濕熱蘊結所致之黃疸、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此外,茵陳蒿亦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治療濕熱毒邪所致之皮膚病、瘡瘍腫毒等。故將茵陳蒿加入和中茵陳湯,可發揮其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用,達到治療濕熱蘊結之目的。

和中茵陳湯中包含萆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溼退黃:萆薢性甘淡微寒,入肝、脾、膀胱經,具有利溼退黃之效。該藥能有效清除溼熱,適用於黃疸、溼熱泄瀉等病症,與茵陳蒿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利溼退黃的作用。
  2. 清熱解毒:萆薢除了利溼退黃之外,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其藥性平和,不易損傷正氣,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緩解溼熱蘊結所致的熱毒症狀。

因此,萆薢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和中茵陳湯的利溼退黃功效,更能清熱解毒,提高其治療效果。

和中茵陳湯中加入車前草,主要是利用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草味甘性寒,入肺、肝、腎經,其利水滲濕作用可協助茵陳蒿清熱利濕,幫助排除體內濕熱,改善濕熱所致的黃疸、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同時,車前草亦具清熱解毒功效,能與茵陳蒿共同解毒,緩解濕熱所引起的發熱、口苦、咽痛等症狀。因此,車前草的加入可增強和中茵陳湯的利水滲濕、清熱解毒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和中茵陳湯:治穀癉

穀癉的患者常伴有脾胃失和,吃穀物後會頭暈目眩的現象,體內的濁氣下行,小便不通,濕熱影響膀胱,引起身體全身發黃,所以此病症歸屬為濕熱黃疸。

和中茵陳湯組成: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茯苓: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陳皮: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厚朴: 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木香: 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砂仁: 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蒼朮: 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梔子: 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茵陳蒿: 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
  • 萆薢: 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
  • 車前草: 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

總結

和中茵陳湯是一組複方中藥,由多種藥物組成,具有健脾益氣、化濕退黃的功效。方中當歸、茯苓、白朮補氣健脾,化濕利水;陳皮、厚朴、木香理氣舒肝,燥濕化痰;砂仁、蒼朮溫中止瀉,燥濕健脾;梔子、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止癢;萆薢、車前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化濕退黃之功。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茯苓2錢,白朮1錢,廣皮1錢,厚朴1錢,木香5分,砂仁1錢,茅朮1錢,山梔1錢5分,茵陳3錢,萆薢2錢,車前2錢。
生熟谷芽各2錢,生熟苡仁各5錢,煎湯代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中茵陳湯是一首具有清熱利濕、和中健脾功效的中藥方劑,但由於其性味偏溫燥,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此外,和中茵陳湯中含有茵陳蒿,有一定的光敏性,因此服用和中茵陳湯期間應避免陽光直射。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排尿困難尿道炎前列腺增生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茵陳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三。 組成:當歸2錢,茯苓2錢,白朮1錢,廣皮1錢,厚朴1錢,木香5分,砂仁1錢,茅朮1錢,山梔1錢5分,茵陳3錢,萆薢2錢,車前2錢。 主治:谷癉。乃脾胃不和,食谷則眩,谷氣不消,胃中濁氣下流,小便不通,濕熱入於膀胱,身體盡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