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木和中湯

YI MU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心經 18%
脾經 18%
腎經 12%
肺經 10%
胃經 10%
膽經 6%
大腸經 2%
三焦經 0%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抑木和中湯中加入沙苑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沙苑子性溫,味甘鹹,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可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泄、遺精滑精等症狀。

2. 固澀止遺,澀精止瀉:沙苑子還具有固澀止遺的作用,可以收斂止瀉,適用於腎虛滑泄、小便頻數等症狀。

綜上,沙苑子的加入,可以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補腎壯陽、固澀止遺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抑木和中湯中加入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鬱金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能疏肝理氣,解鬱止痛。抑木和中湯旨在治療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脹痛、胃脘不舒等症狀。鬱金的加入,有助於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鬱金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抑木和中湯中往往會加入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如丹參、赤芍等。鬱金的加入,可以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瘀血消散,進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抑木和中湯中使用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性辛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方中以青皮配合柴胡、枳殼等藥物,共同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痞滿等症狀。
  2. 降氣止嘔:青皮入脾經,亦能降氣止嘔。方中因使用青皮,能配合半夏、生薑等藥物,共同降逆止嘔,緩解因肝氣犯胃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

抑木和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和胃之功效。方中加入陳皮,可理氣化痰,使脾胃運化功能增強,進而促進水濕代謝,達到除濕化痰的目的。
  2. 降逆止嘔: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逆、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抑木和中湯常用於治療濕熱痰濁、脾胃不和所致的咳嗽、哮喘、脘腹脹滿等症,陳皮的加入可有效改善嘔吐等症狀,提高療效。

抑木和中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蒼朮,旨在祛除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2. 升陽止瀉: 蒼朮還具有升陽止瀉的作用。方劑中加入蒼朮,可以升舉脾陽,固攝中氣,有效緩解因脾陽虛弱導致的腹瀉、大便稀薄等症狀。

總之,蒼朮在抑木和中湯中發揮了燥濕健脾、升陽止瀉的作用,爲治療脾胃濕困、脾陽虛弱等症提供了有效的藥物基礎。

抑木和中湯中使用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性善於降逆,能止嘔吐,對於脾胃氣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行氣化濕: 厚朴亦有行氣化濕之效,能疏通氣機,化解濕邪。對於脾胃濕阻、氣機不暢所引起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化濕消滯的作用。

因此,抑木和中湯中使用厚朴,旨在通過降逆止嘔和行氣化濕的作用,達到調理脾胃、改善嘔吐、腹脹等症狀的目的。

抑木和中湯中使用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 當歸為血府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抑木和中湯旨在調節氣血,緩解肝鬱脾虛導致的症狀,當歸能補益血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
  2. 和中養脾: 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能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方中使用當歸,亦能補益脾胃,改善脾虛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達到和中養脾的目的。

抑木和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溼:茯苓具有利水滲溼之效,能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緩解脾溼運化失常引起的脘腹脹滿、肢體沉重等症狀。抑木和中湯以治療溼熱蘊結、脾虛不運爲主,茯苓可協助清除溼熱,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健脾益氣:茯苓具有一定健脾益氣之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氣虛乏力、面色萎黃等症狀。抑木和中湯中常加入黃芪、黨參等補氣藥,茯苓可協同作用,增強補氣效果,提高機體抵抗力。

綜上所述,茯苓在抑木和中湯中發揮利水滲溼、健脾益氣的作用,有利於治療溼熱蘊結、脾虛不運等病症。

抑木和中湯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狀,為本方補氣健脾之要藥。
  2. 燥濕止瀉: 抑木和中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木鬱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納呆便溏、胸悶脅痛等症。白朮能燥濕健脾,利水滲濕,可去除脾胃濕氣,改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有助於緩解木鬱氣滯。

抑木和中湯中包含木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胸悶脅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燥濕健脾: 木香亦具燥濕健脾之效,可改善脾胃濕困,促進消化吸收,對於濕阻中焦、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亦有幫助。

抑木和中湯主治肝鬱脾虛,氣機阻滯之症,木香的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及燥濕健脾之功,恰好能針對病症的核心,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癒效果。

抑木和中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醒脾開胃,化濕止嘔:砂仁能醒脾開胃,增進食慾,並能化解濕邪,止嘔止吐,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
  2. 行氣止痛:砂仁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疏通氣血,緩解腹部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抑木和中湯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為主,而砂仁的功效正好可以輔助其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抑木和中湯」方劑中加入檀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心安神:檀香氣味芳香,具有清心安神之效,可緩解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和中益氣、抑木安神之目的。
  2. 化濕止嘔:檀香具有芳香化濕的功效,可幫助脾胃消化吸收,緩解濕氣導致的嘔吐、腹脹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化濕和中、止嘔安神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抑木和中湯」

抑木和中湯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主要成分包括沙苑子、鬱金、青皮、陳皮、蒼朮、厚朴、當歸、茯苓、白朮、木香、砂仁、檀香。這些成分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遺、益精、補益肝腎、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燥濕、芳香化濕、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活血化瘀、止咳平喘、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多種功效。

抑木和中湯的組成及功效

抑木和中湯中的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的功效。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的功效。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的功效。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檀香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活絡止痛、健脾胃等功效。鬱金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等功效。

抑木和中湯的臨牀應用

抑木和中湯主治肝氣太強、脾胃受制、中脘不舒、飲食減少等。脈左關甚弦,右部略沉細。抑木和中湯可以緩解肝氣太強引起的肝火旺盛、肝氣鬱結等問題,也可以緩解脾胃受制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還可以緩解中脘不舒的胃脘部位感覺不適等症狀,還可以緩解飲食減少的問題。

抑木和中湯的注意事項

抑木和中湯屬於中藥方劑,服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慎用抑木和中湯。
  • 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抑木和中湯。
  • 服用抑木和中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
  • 服用抑木和中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 服用抑木和中湯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如果服用抑木和中湯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 抑木和中湯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蒺藜4錢,鬱金2錢,青皮1錢,廣皮1錢,茅朮1錢(炒),厚朴1錢,當歸2錢,茯苓2錢,白朮1錢,木香5分,砂仁1錢,佛手5分,白檀香5分。
脘痞:無錫顧左,患中脘不舒,飲食減少,診其脈左關甚弦,右部略沈細。前醫與承氣湯重藥輕投,未效。予為制抑木和中湯三劑而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燥濕作用,陰虛體質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抑木和中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一。 組成:蒺藜4錢,鬱金2錢,青皮1錢,廣皮1錢,茅朮1錢(炒),厚朴1錢,當歸2錢,茯苓2錢,白朮1錢,木香5分,砂仁1錢,佛手5分,白檀香5分。 主治:肝氣太強,脾胃受制,中脘不舒,飲食減少,脈左關甚弦,右部略沉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