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脾丸

YANG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2%
腎經 12%
肺經 11%
肝經 7%
心經 7%
大腸經 4%
膀胱經 3%
三焦經 0%
膽經 0%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養脾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健脾之效。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人參能補益脾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飲食精微吸收,從而改善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提高免疫力:人參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界病邪入侵。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弱則易導致免疫力下降,而人參能補益脾氣,進而提升免疫功能,預防疾病發生。

養脾丸中加入麥芽,主要考量其健脾消食的功效。

麥芽味甘性涼,入脾經,具有消食積、健脾胃的功效。脾胃虛弱者,常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而麥芽能幫助脾胃消化食物,促進營養吸收,改善脾胃功能。

此外,麥芽還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對於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養脾丸中加入麥芽,可以增強健脾消食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整體健康

養脾丸中加入神麴,主要是針對脾胃運化功能不足的情況。

神麴為麥芽與神曲的混合物,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作用。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則會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

神麴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達到養脾健胃的效果。因此,養脾丸中加入神麴,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諸多症狀。

養脾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脾主運化,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不足,當歸補血滋陰,可改善脾虛所致的氣血不足。
  • 調和脾胃:當歸善於調和脾胃,可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脘腹脹痛等症狀。

綜上,當歸在養脾丸中可有效地補血滋陰、調和脾胃,有助於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養脾丸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脾虛所致的諸多症狀,如乏力、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
  2. 燥濕止瀉:白朮亦能燥濕止瀉,對於脾虛濕盛所導致的腹瀉、泄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白朮可以祛除脾胃濕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養脾丸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能燥濕化痰,健脾開胃。脾胃喜燥惡濕,若脾虛濕困,則易出現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蒼朮能燥脾胃之濕,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2. 祛風散寒:蒼朮亦能祛風散寒,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腹瀉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蒼朮的加入,既可燥濕健脾,又可祛風散寒,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症狀,是養脾丸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養脾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行氣、健脾消食之效,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

2. 燥濕化痰: 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祛除脾胃濕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健脾益氣的目的。

總之,陳皮在養脾丸中發揮著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達到養脾健胃的效果。

養脾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厚朴燥溼健脾:厚朴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具有燥溼化痰、行氣消脹之功效。脾胃乃後天之本,喜燥惡溼,若脾胃溼困,則運化失常,出現食少納呆、腹脹便溏等症。厚朴燥溼健脾,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2. 厚朴行氣消脹:厚朴能行氣消脹,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也有效。脾胃氣滯,則運化不暢,容易引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厚朴行氣消脹,可幫助脾胃舒暢,改善消化功能。

綜上所述,厚朴在養脾丸中,發揮着燥溼健脾、行氣消脹的功效,有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緩解脾胃相關症狀。

養脾丸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腎: 蓮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的功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而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納氣,蓮子能同時補益脾腎,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腎氣不足等問題。
  2. 寧心安神: 蓮子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且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能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脾主思慮,腎主志,心主神明,蓮子能兼顧脾腎心三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緩解情緒焦慮。

養脾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其利水滲濕之效,能化解脾胃濕濁,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強食慾,促進消化吸收。同時,茯苓亦能寧心安神,緩解脾虛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脾胃功能。

因此,茯苓在養脾丸中發揮着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提升脾胃運化能力,改善脾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養脾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肺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山藥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2. 固腎健脾: 山藥同時入腎經,能補腎固精,與脾胃相輔相成,達到健脾固腎的效果。脾腎虧虛常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水腫等症狀,而山藥能補益脾腎,改善這些症狀。

養脾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消食: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溫中止瀉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若脾胃虛弱,則易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砂仁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於提高食慾,增進營養吸收。
  2. 溫中散寒: 砂仁性溫,能溫暖脾胃,驅寒止瀉。脾胃喜溫惡寒,若脾胃受寒,則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砂仁能溫中散寒,緩解脾胃寒邪,有助於改善腹痛、腹瀉等症狀。

養脾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在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而脾喜燥惡濕,若脾失健運,則易導致氣滯、食積、腹痛等症。

木香能行氣消積,促進脾胃運化,使其正常運作,達到健脾養胃的目的。同時,木香也能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有效緩解由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因此,木香在養脾丸中起到理氣健脾,消食止痛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脾丸」

白朮

  •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蒼朮

  • 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陳皮

  •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茯苓

  •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厚朴

  • 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蓮子

  • 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

木香

  • 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麥芽

  • 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

人參

  •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砂仁

  • 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山藥

  • 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神麴

  • 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總結

「養脾丸」方劑中包含了多種中藥材,具有健脾益氣、補氣固表、除濕健脾、生津止渴、安胎健脾、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止瀉固精、補腎養陰等功效,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痛腹瀉、嘔吐、泄瀉、貧血、乏力、氣血兩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茯苓(去皮)、乾薑(炮)、黃連(炒)、木香、肉豆蔻(面裹,煨去油)(1方無干薑)。
上為極細末,煮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燈心、糯米同煎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腹中有鳴叫聲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男性勃起障礙嘔吐胃下垂大腸激擾綜合症下腹部痛噯氣腹瀉身體消瘦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上腹胃脘痛

相同名稱方劑


養脾丸, 出處:《片玉心書》卷五。 組成:蒼朮(制)5錢,厚朴3錢,陳皮5錢,砂仁2錢,草果仁2錢,神曲(炒)3錢,益智仁2錢,茯苓3錢,麥芽(炒)3錢。 主治:小兒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傷食癖積,面色黃,嘔吐瀉泄,腹痛膨脹。

養脾丸, 出處:《痘疹心法》卷十二。 組成:人參1錢半,白朮1錢半,當歸1錢半,川芎1錢半,木香1錢,青皮1錢,黃連1錢,陳皮(炒)1錢,砂仁5分,山楂肉5分,神曲(炒)5分,麥芽(炒)5分。 主治:痘疹傷食,但脾中滿或痛,脾胃素弱者;驚瀉,糞稠若膠,帶青色。

養脾丸, 出處:《保命歌括》卷五。 組成:人參7分,麥芽(炒)7分,神曲(炒)7分,歸身7分,白朮1兩半,蒼朮(制)1兩,陳皮1兩,厚朴(薑汁炒)1兩,蓮肉1兩,白茯苓1兩,山藥1兩,砂仁8錢,炙草半兩,木香1錢半。 主治:養脾進食,調理胃氣,和暢營衛。主治:饑困傷力。

養脾丸, 出處:《局方》卷三。 組成:大麥糵(炒)1斤,白茯苓(去皮)1斤,人參(去蘆)1斤,乾薑(炮)3斤,縮砂(去皮)3斤,白朮半斤,甘草(銼,爁)1斤半。 主治:養胃進食。主治:脾胃虛冷,心腹絞痛,胸膈滿悶,脅肋虛脹,嘔逆惡心,噫氣吞酸,泄瀉腸鳴,米谷不化,肢體倦怠,不思飲食;小兒躽啼。

養脾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縮砂(連殼用)半斤,乾薑(炮,洗)半斤,麥糵(炒)5兩,白朮(炒)5兩,藿香葉(去土)5兩,人參(去蘆)5兩,白扁豆5兩,厚朴(去粗皮,銼,薑制,炒)5兩,橘紅5兩,白茯苓(去皮)5兩,神曲(炒)5兩,丁香5兩(不見火),甘草7兩(炙)。 主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心腹痛,四肢少力,腹脹腸鳴,飲食不化。

養脾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鍾乳粉、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吳茱萸(湯泡7次,炒)、細辛、南木香(不見火)、枳實(麸炒)、肉豆蔻(面裹煨)、青皮(去瓤)、金钗石斛、白朮(麸炒)、乾薑(炮洗)、麥糵(炒)、神曲(炒)、丁香(不見火)、川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陳皮(去白)、益智仁、縮砂仁、訶子肉、檳榔、肉桂(去皮,不見火)、厚朴(去粗皮,銼,薑制,炒)各等分。 主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心腹痛,四肢少力,腹脹腸鳴,飲食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