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半夏湯

REN CAN B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一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19%
胃經 13%
肝經 10%
心經 9%
腎經 7%
大腸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半夏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制伏人參之燥熱:人參性溫,燥熱易傷陰,半夏性寒,善於降逆止嘔,可制伏人參的燥熱之性,避免其過度溫補而傷陰。
  2. 和胃降逆止嘔:半夏味辛,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人參可能引發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人參半夏湯中加入半夏,能夠有效地平衡人參的補氣作用,使其溫而不燥,補而不膩,同時兼具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人參半夏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脾胃,利水消腫: 大腹皮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水,消腫止痛之效。它可以緩解人參半夏湯中半夏的燥性,並協同人參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利水消腫,從而更好地治療脾胃虛弱、水溼內停所致的嘔吐、腹脹、水腫等症。
  2. 緩和藥性,增強療效: 人參半夏湯的主要功效在於和胃止嘔,但對脾胃虛寒者,人參的溫補作用可能過於猛烈,容易造成燥熱。大腹皮的加入可以緩和人參的溫補作用,同時其健脾利水的功效又能增強半夏的止嘔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人參半夏湯中加入人參,乃因其補氣健脾之效,有助於扶正。半夏性寒,善於降逆止嘔,但其寒性易傷脾胃,故需以人參溫補脾氣,防止半夏過寒而傷正氣。

人參能補益元氣,使脾胃得氣而運化有力,進而增強機體抵抗力,與半夏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病之效。

人參半夏湯為一方經典的中醫處方,主要用於治療因痰濕阻滯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咳嗽、嘔吐等。此方中包含了人參、半夏等多種草藥,其中枇杷葉的加入有其特殊的考量。枇杷葉味苦性涼,歸肺、大腸經,具有清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在人參半夏湯中,枇杷葉能夠輔助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尤其適合於治療伴有熱象的咳嗽、痰多等症狀。由於方中半夏性溫燥,單獨使用可能對部分患者造成刺激,加入枇杷葉能起到平衡溫涼的作用,使整個方劑更為和諧,增強療效的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總體而言,枇杷葉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增強了清熱化痰之力,還兼顧了藥性的調和,顯示出中醫配伍的智慧。

人參半夏湯為一方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氣虛導致的各種症狀,如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其基本組成包括人參、半夏等多種草藥,而加入鱉甲在此方中的目的則是為了增強整體療效。鱉甲性味甘鹹、微寒,歸肝、腎經,在中醫裡被認為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功。對於人參半夏湯而言,由於該方主要針對氣虛引起的消化不良等問題,鱉甲能夠輔助改善由陰虛火旺所導致的相關症狀,並能增強身體對其他草藥的吸收與利用,從而提高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此外,鱉甲還能夠緩解因為長期氣虛血滯所產生的疼痛感,對於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有一定幫助。總體來說,鱉甲在人參半夏湯中的應用,旨在通過其獨特的藥性來補足方中其他藥材的不足,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

人參半夏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各種症狀,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其基本組成包括人參、半夏等藥材,而根據具體配方的不同,有時會加入柴胡。柴胡在此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取其疏肝解鬱、調和肝脾之功。因為在中醫理論中,認為肝氣鬱結或肝胃不和常常是導致上述症狀的原因之一。通過使用柴胡來疏暢氣機,可以幫助改善由肝氣鬱滯引起的消化不良問題。此外,柴胡還能協助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使整個方劑的作用更加全面和協調。總體來說,在人參半夏湯中加入柴胡,不僅能夠增強治療效果,還能兼顧到調整整體機能平衡的目的。

人參半夏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人參半夏湯以健脾祛濕為目的,而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可以幫助人參補益脾氣,增強藥效,並利水滲濕,促進水液代謝,使脾胃更加健旺。
  2. 佐人參補氣,制半夏燥性:人參補氣偏於燥烈,而半夏燥性較強,茯苓可以起到緩解燥性、協調藥性的作用,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燥性損傷脾胃,從而更好地發揮人參半夏湯的功效。

人參半夏湯中加入前胡,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風散寒,止咳化痰: 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的功效。人參半夏湯主治風寒咳嗽,痰多粘稠,前胡可配合半夏、人參等藥物,起到散寒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人參性溫,半夏性平,前胡性微寒,三藥相配,可起到寒溫相濟,溫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前胡能緩解人參溫燥之性,避免燥邪傷肺,更能協調半夏化痰之功,使藥效更為顯著。

人參半夏湯中加入橘皮,是基於其理氣化痰、燥濕止嘔的功效,以協調方中藥物的作用。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作用能疏肝解鬱,和胃降逆,助於半夏、生薑化痰止嘔;其燥濕作用能乾燥痰液,利於痰液排出,配合人參益氣補虛,整體增強扶正祛邪之效。

此外,橘皮亦可緩解半夏、生薑的燥性,避免其過度傷津,整體提高方劑的安全性。

人參半夏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人參性溫,半夏性寒,白芍性微寒,能調和人參的溫燥之性,避免燥烈傷津,同時也緩解半夏的寒涼之性,使藥性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緩解副作用: 人參雖可補氣益血,但過量使用可能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等副作用。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能有效緩解人參帶來的燥熱之弊,使藥效更為協調。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人參半夏湯」:

成分:

  • 半夏
  • 大腹皮
  • 人參
  • 枇杷葉
  • 鱉甲
  • 柴胡
  • 茯苓
  • 前胡
  • 橘皮
  • 白芍

組成介紹: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枇杷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
  • **鱉甲:**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主治功效:

  • 患勞氣:患有勞倦之氣,心中煩悶不舒。
  • 心胸煩悶:形容心情鬱悶、心煩意亂。
  • 痰涎壅塞:指痰涎積聚在體內,阻塞氣機。
  • 不思飲食:不想吃東西,沒有食慾。
  • 頭目昏眩:頭暈眼花,看不清東西。
  • 虛勞:指因勞累過度,或久病體虛,導致身體衰弱。
  • 脾胃不調:指脾胃功能失調,不能正常運化食物和吸收營養。
  • 痰飲留滯:痰飲積聚在體內,停留不散。
  • 嘔逆頭眩:嘔吐,頭暈目眩。

總結:

中藥方劑「 人參半夏湯 」由多種中草藥組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調養脾胃等功效,適用於患勞氣、心胸煩悶、痰涎壅塞、不思飲食、頭目昏眩、虛勞、脾胃不調、痰飲留滯、嘔逆頭眩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胃部不適、腹脹、腹瀉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請諮詢醫生或藥師。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梅尼爾氏病肺結核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二尖瓣狹窄食道炎嘔吐骨質疏鬆症暈眩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半夏湯,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四。 組成:人參(去蘆)半兩,半夏曲半兩,白芷半兩,藿香葉(去土)1分,丁香半分,杏仁霜半分。 主治:小兒痰逆,咳嗽不止。

人參半夏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人參2錢,半夏3錢,廣皮1錢,茯苓2錢,當歸2錢,沉香5分,鬱金2錢,砂仁1錢,佩蘭1錢,苡仁4錢,牛膝2錢,佛手5分,白檀香5分。 主治:關格。痰氣上逆,食入即吐。

人參半夏湯,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半夏1兩(湯洗3-7遍),大腹皮2枚,人參3分,枇杷葉3分(去毛,炙),鱉甲3分(醋炙令黃),柴胡3分(去苗),茯苓1兩(去皮),前胡3分(去苗),橘皮3分(去白),芍藥半兩。 主治:患勞氣,心胸煩悶,痰涎壅塞,不思飲食,頭目昏眩。虛勞,脾胃不調,痰飲留滯,心胸煩悶,不思飲食,嘔逆頭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