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丹

七寶丹

QI BAO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6%
肺經 15%
脾經 14%
腎經 8%
膀胱經 6%
膽經 4%
胃經 4%
心包經 4%
小腸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七寶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痙:天南星性溫,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天南星可有效緩解。七寶丹中加入天南星,有助於增強方劑的祛風止痙作用。
  2. 開竅醒神:天南星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對於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有輔助療效。七寶丹中加入天南星,可以增強方劑的開竅醒神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七寶丹中包含麝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藥理作用:

1.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濃烈,性溫通竅,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起到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中風昏厥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七寶丹中加入麝香,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狀,提升藥效。

七寶丹中添加天竹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天竹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七寶丹主治熱毒壅盛、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天竹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病邪,改善炎症反應。
  2. 活血化瘀: 天竹黃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七寶丹中加入天竹黃,可增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更好地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七寶丹是一種知名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益脾胃、增強體質、促進消化。其中,山藥作為其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增強免疫力、改善腸胃功能有顯著效果。其味甘、性平,能夠補脾腎,適合用來調理體質虛弱者,特別是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患者。

此外,山藥的粘液蛋白有助於潤腸通便,對於改善便祕等問題非常有效。在中醫理論中,山藥的補益作用不僅體現在肉體的健康上,還有助於心情的調適,讓人感到更加輕鬆愉快。因此,七寶丹中加入山藥,有助於提升整體方劑的功效,使其在補養和調理方面達到更好的效果,滿足多種患者的需求。這種藥物組合深化了中醫藥的綜合治療概念,也體現了中藥材在保健和治療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七寶丹中加入鈎藤,主要基於其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

鈎藤味苦甘,性平,入肝經,具有舒肝解鬱、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七寶丹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失眠、驚悸等症。鈎藤可平息肝風,清熱解毒,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鈎藤還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可以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損傷,提升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

七寶丹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頭痛、肢體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七寶丹主治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羌活的加入可針對病因,發揮其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作用,增強療效。
  2. 配合其他藥材,協調功效: 七寶丹中其他藥材如防風、獨活等,也具有祛風散寒的作用。羌活與之搭配,可起到協同作用,加強祛風散寒的效果,並能更好地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加全面和持久。

七寶丹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1. 全蠍性味辛、平,入肝經、腎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七寶丹主治風痰阻絡、氣血痹阻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症。全蠍能通過疏通經絡,驅散風痰,緩解痙攣,達到治療目的。
  2. 全蠍與其他藥材配伍,相輔相成,增強療效。七寶丹中其他藥材如蜈蚣、僵蠶等,也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的功效,與全蠍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治療風痰阻絡、氣血痹阻等病症。

七寶丹方劑中包含琥珀,主要原因如下:

  • 鎮驚安神: 琥珀性甘平,入心經,具有鎮驚安神之效。對於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琥珀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 化瘀止痛: 琥珀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琥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七寶丹中加入琥珀,除了其本身具有的藥效之外,也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七寶丹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牛黃味苦、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七寶丹多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小兒驚風、高熱不退等症,牛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開竅醒神: 牛黃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能夠疏通經絡,使神志清醒,對於熱病所致的神昏譫語、昏迷不醒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七寶丹中加入牛黃,可以增強方劑的開竅醒神作用,幫助患者儘快恢復清醒。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寶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原載主治「小兒急慢驚風」,驚風為小兒常見痼疾,急驚多因外邪化熱、痰熱內閉,慢驚則常屬虛風,與脾腎不足、氣血虧虛相關。古代醫家可能取其補益肝腎、調和氣血之功,使臟腑得養而風自息,尤其方中重用何首烏、牛膝等滋補之品,契合慢驚風之虛證本質;然對急驚風實熱證,此方恐非首選,需結合其他清熱豁痰之劑。

組成邏輯與潛在功效推論

  1. 君藥:何首烏、牛膝

    • 何首烏(赤白)補肝腎、益精血,製後兼顧陰陽,合「治風先治血」之理;
    • 牛膝引血下行,強筋骨,與何首烏共蒸,增強協同滋養肝腎之效。
  2. 臣藥:枸杞、當歸、菟絲子

    • 枸杞滋陰明目,當歸養血活血,菟絲子平補肝腎,助君藥填精養血,奠定抗衰延年基礎。
  3. 佐藥:破故紙、茯苓

    • 破故紙(補骨脂)溫腎助陽,與滋陰藥相配,水火既濟;
    • 茯苓健脾滲濕,防滋膩壅滯,契合「補中寓瀉」原則。
  4. 使藥:蜜、酒、薑、鹽

    • 煉蜜為丸緩補;晨酒行藥勢,午薑溫中醒脾,夜鹽引藥入腎,三時分服以調節氣血陰陽。

治療原理假設

  • 肝腎同調:方中多藥入肝腎二經,填精養血以熄內風,可能改善小兒慢驚因先天不足或久病致虛之顫搐。
  • 氣血雙補:當歸、枸杞等調和氣血,針對「血虛生風」病機;茯苓健脾,助後天化生以充養先天。
  • 標本兼顧:補虛為主,輔以滲濕化痰(茯苓),間接化解驚風潛在痰濕因素。

延伸推測
雖原主小兒驚風,然組方邏輯更似「抗衰延年」之劑,可能後世轉用於中老年肝腎虧虛、鬚髮早白等症。立方之妙在陰陽並補、動靜結合,符合七寶(多類珍貴藥物組合)丹之名,凸顯古代補益方劑之靈活應用。

傳統服藥法


牛膝8兩(酒浸一日,同何首烏第7次蒸至第九次,曬乾),何首烏(赤白)1斤,茯苓(赤白)1斤,破故紙4兩,菟絲子0.5斤,當歸身0.5斤,枸杞子0.5斤。
益元,延年益壽。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日進3丸,早晨空心酒送下,午後薑湯送下,臨臥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寶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胰臟炎霍亂大便秘結容易焦慮恐懼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痲風 [漢生氏病]妄想狀態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四肢抽搐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容易憂鬱多痰上吐下瀉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七寶丹,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猬皮1個,皂角刺1兩,豬牙皂角1兩,附子1兩,榼藤子1個,硫黃1分,白礬1分。 主治:五痔。

七寶丹, 出處:《濟陽綱目》卷一○一。 組成:珍珠1錢,珊瑚1錢,辰砂1錢,片腦1錢,蕤仁(去殼)1錢,麝香5分,爐甘石1兩。 主治:目外障。

七寶丹, 出處:《盤珠集》卷下。 組成:人參、炙甘草、當歸、白芍(炒)、川芎、紫蘇、生薑、大腹皮(醋炒)2-3分、蔥白。 主治:妊娠傷胎,腹中急痛,血從口出。

七寶丹, 出處:《惠直堂方》卷四。 組成:膽南星5錢,麝香2分5厘,天竺黃3錢,山藥3錢,鉤藤3錢,羌活3錢,全蠍1錢,琥珀3分,珊瑚3分,牛黃2分。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七寶丹, 出處:《活人心統》卷下。 組成:乳香1錢5分,雄黃1錢,硼砂1錢,綠豆49粒,烏豆49粒,烏梅13枚。 主治:噎食。七情感傷,氣鬱於中,變成嘔吐或噎食不通,大便秘結,糞如羊屎者。

七寶丹, 出處:《墨寶齋集驗方》卷上。 組成: 七寶丹(《墨寶齋集驗方》卷上。)出處:《墨寶齋集驗方》卷上。組成:何首烏8兩(赤、白鮮者,用竹刀刮去皮,切作片,米泔水浸1宿,用黑豆5升浸軟,1層豆1層藥,密蓋炊熟,9蒸9曬),天門冬3兩(酒浸,去心,曬乾,搗末),麥門冬3兩(酒浸1宿,去心,曬乾,搗末),人參(去蘆)2兩,白茯苓5兩(去粗皮,切片,酒洗,曬乾,搗末),川牛膝3兩(去蘆,酒浸1宿,曬乾,搗末),當歸2兩(酒洗),枸杞子3兩(甘州者佳,去枝梗,曬乾,搗末),菟絲子(酒浸1宿,洗去沙泥,搗,并曬乾)2兩,山茱萸(去核)3兩,黃柏5兩(去皮,鹽、酒浸1宿,炒褐色),五味子1兩(去枝梗,北者佳),懷山藥2兩5錢,懷生地3兩(酒浸1宿,搗膏),懷熟地5兩(酒浸1宿,搗膏)。主治:固元種子。 。 主治:固元種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