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鬼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這使其在中醫理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雄黃,主要成分為硫化砷,古時被認為具有驅邪、解毒的功效。在中醫的理論中,邪氣被認為是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而雄黃所具備的毒性特質,正好可以有效地抵禦這些邪氣。此方劑常用於治療一些外感疾病及皮膚病,特別是與陰毒、邪氣相關的病症。
此外,雄黃在中藥中的應用歷史悠久,古代醫書中多次被提及,作為重要的解毒劑與防疫藥物。在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雄黃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特性,進一步支持了其在神鬼丹中的使用價值。雖然現代醫學對其毒性有更多的認識,使用時須謹慎,但適當搭配其他成分後,仍能發揮其獨特效果,為中醫治療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選擇。
神鬼丹中加入桑寄生,主要是利用其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止血的功效。
桑寄生性味甘平,入肝腎經,能補益肝腎,並可強筋健骨,對於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筋骨疼痛有較好的療效。此外,桑寄生還有安胎止血之效,能治療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胎動不安、妊娠出血等症。
因此,神鬼丹中加入桑寄生,可以增強方劑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止血的功效,使方劑更能達到治療目的。
神鬼丹中加入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天竹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神鬼丹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瘀腫痛等症,天竹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控制病症發展。
- 活血化瘀: 天竹黃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神鬼丹中可能還包含其他活血化瘀的中藥,天竹黃的加入可增強其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神鬼丹中包含鈎藤,主要源於其平肝熄風之效。鈎藤味苦性涼,入肝經,能有效抑制肝陽上亢,平息肝風內動。對於因肝風內動引起的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鈎藤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此外,鈎藤還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之效,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神鬼丹整體的治療效果。因此,鈎藤在神鬼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於平息肝風,緩解相關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神鬼丹」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毒攻毒,以毒攻毒: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解毒消腫的功效。臨牀應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風濕痹痛、瘡瘍腫毒等症。其毒性可與某些毒邪相抗衡,達到「以毒攻毒」的效果,更有效地清除毒素,緩解病症。
- 引藥入絡: 全蠍性善走竄,能引導藥物深入經絡,促進藥效發揮。在一些病症中,藥物難以直達病竈,全蠍的引導作用能提高藥效,使治療更為有效。
因此,「神鬼丹」中包含全蠍,是根據其藥性與治療作用,以及引藥入絡的特性,科學配伍的結果。
「神鬼丹」方劑中含有「天南星」,這與天南星的藥性密切相關。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散風止痙、消痰止咳、祛風止痛的功效。
其開竅醒神的作用,可治療痰迷心竅、神志昏迷等症,而散風止痙則可治風痰壅塞、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症。因此,天南星在「神鬼丹」中,主要發揮其開竅醒神、散風止痙的功效,用於治療一些神志不清、抽搐痙攣等病症。
神鬼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利用其攻毒散結的功效。白僵蠶為一種寄生於蠶的真菌,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其主要作用在於:
- 消散毒邪:白僵蠶可清熱解毒,對於由毒邪引起的腫痛、瘰癧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 化痰散結:白僵蠶還能化痰散結,對於痰核、瘰癧等症狀也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因此,神鬼丹中加入白僵蠶,有助於提升方劑的攻毒散結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鬼丹中添加硃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驚悸等症。古代中醫認爲,心爲君主之官,主神明,而硃砂能安定心神,故將其用於此類方劑中。
- 解毒辟邪: 古代中醫認爲,硃砂具有解毒辟邪之功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瘟疫等疾病。民間也流傳着以硃砂辟邪的說法,因此神鬼丹中加入硃砂,可能也寓意着驅邪避兇,保佑平安。
神鬼丹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鎮心安神: 珍珠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功效。其能清熱瀉火,尤其針對心火亢盛、神志不安、煩躁易怒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 平肝潛陽,熄風止痙: 珍珠還有平肝潛陽、熄風止痙的作用。對於肝陽上亢、頭風眩暈、驚癇抽搐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神鬼丹中加入珍珠,是為了增強其清熱解毒、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神鬼丹方劑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神鬼丹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昏譫語、驚厥抽搐等症狀,牛黃可有效清熱解毒,並開竅醒神,使患者恢復意識,緩解症狀。
- 化瘀止痛,散結消腫: 牛黃具有化瘀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神鬼丹中可能也包含一些其他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牛黃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瘀血阻滯、疼痛腫脹等症狀。
神鬼丹方劑中加入琥珀,主要原因如下:
- 化瘀止痛: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定驚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琥珀能有效改善血脈運行,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安神定志: 琥珀還能寧心安神,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琥珀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的睡眠狀態。
因此,神鬼丹中加入琥珀,是為了綜合運用其化瘀止痛、安神定志的功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神鬼丹」方劑中使用冰片,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在神鬼丹中,冰片可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癲癇等疾病。在神鬼丹中,冰片可與其他開竅藥物合用,以增強開竅醒神之效。
總之,冰片在神鬼丹中,主要發揮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鬼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小兒驚癇」,屬古代兒科鎮驚安神之驗方。驚癇一證,多因小兒神氣未充,外感風邪或內熱痰擾,引動肝風,症見抽搐、意識昏蒙、啼哭不安等。神鬼丹以「鎮驚熄風、化痰開竅」為核心,透過金石重鎮、蟲類搜風及芳香醒神之品協力,旨在平肝定搐、清心豁痰,使痰熱風火得降,神志得安。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重鎮安神,直折風火
- 雄黃、朱砂、珍珠、琥珀:金石之品質重下行,善鎮驚怯。雄黃辟穢解毒,朱砂清心鎮驚,珍珠育陰潛陽,琥珀通絡安神,共扼肝風上擾之勢。
- 金箔為衣:取「金性鎮墜」之義,加強安定神魂之效。
熄風止痙,通絡定搐
- 全蠍、僵蠶、鉤藤:蟲類藥走竄搜風,全蠍善通經絡止痙,僵蠶化痰熄風,鉤藤平肝清熱,三藥協力緩解肢體抽搐。
化痰開竅,清熱醒神
- 牛膽南星、天竺黃、梧桐淚:南星化痰燥濕,天竺黃清熱豁痰,梧桐淚(疑為「梧桐白皮」或「鬱金」之誤)利痰通竅,協力瓦解痰熱壅塞之病理基礎。
- 牛黃、冰片:芳香開竅,牛黃清心解毒,冰片透達神識,助恢復意識清明。
調和藥性,顧護中焦
- 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略扶正氣,防金石蟲藥耗傷。
- 粟米粉糊為餅:甘緩和中,兼作賦形,緩和峻烈之性。
- 薄荷、燈心、竹葉湯送服:薄荷疏風散熱,燈心竹葉導熱下行,使藥力緩和滲透。
綜論
此方構成體現「標本兼治」思路:以金石蟲藥急治其標,熄風鎮驚;輔以化痰開竅、清熱透絡之品,瓦解驚癇之痰熱風火病機。然方名「神鬼」,反映古代對小兒驚風「邪祟作亂」之民俗觀念,實則藥理重在調節肝風痰熱,非涉迷信。用藥峻猛與甘緩並行,乃顧及小兒「臟腑嬌嫩」特性,配伍頗見巧思。
傳統服藥法
雄黃3錢,桑寄生3錢,天竺黃3錢,釣藤鈎3錢,全蠍(去足)2錢,牛膽南星2錢,梧桐淚2錢,僵蠶(炒)2錢,朱砂2錢,珍珠1錢,牛黃1錢,琥珀1錢,冰片少許。
上為末,用粟米粉糊為餅,金箔為衣。
薄荷、燈心、竹葉湯送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鬼丹, 出處:《醫部全錄》卷四三○引《幼科全書》。 組成:雄黃3錢,桑寄生3錢,天竺黃3錢,釣藤鉤3錢,全蠍(去足)2錢,牛膽2錢,南星2錢,梧桐淚2錢,僵蠶(炒)2錢,朱砂2錢,珍珠1錢,牛黃1錢,琥珀1錢,冰片少許。 主治:小兒驚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