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聖丹

七聖丹

QI SHE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0%
肺經 22%
脾經 16%
心經 12%
腎經 7%
胃經 6%
膀胱經 3%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七聖丹方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有二:

一、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功效。七聖丹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而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恰好能緩解這些症狀。

二、 解毒消腫: 硃砂還具有解毒消腫之功效。七聖丹中可能加入其他毒性較強的藥材,而硃砂可以起到解毒的作用,避免藥材毒性過大而傷害身體。

七聖丹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七聖丹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牛黃能有效抑制熱毒,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清熱解毒。
  2. 鎮驚開竅: 七聖丹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痰熱內擾等症。牛黃具有鎮驚開竅作用,能醒神開竅,降低顱內壓,有效改善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因此,七聖丹中加入牛黃,不僅能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更能提升其鎮驚開竅作用,使其更能有效治療熱病神昏、驚厥等症。

七聖丹中加入麝香,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作用,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麝香氣味辛香濃烈,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提神醒腦,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2.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七聖丹中加入麝香,是為了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七聖丹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是基於其藥性具有以下兩點特性:

  1. 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全蠍性溫,味辛,歸肝經、脾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全蠍能夠有效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祛風解毒,止痙定癇:全蠍還具有祛風解毒、止痙定癇的作用,常用於治療中風、癲癇、驚風、半身不遂等症狀。

因此,七聖丹方劑中加入全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祛風解毒、止痙定癇的多重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七聖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侵所致的痙攣、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狀,白僵蠶可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2. 疏散風熱:白僵蠶亦能清熱解毒,散風熱。對於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白僵蠶可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

因此,七聖丹中加入白僵蠶,可以更好地發揮其祛風止痙、疏散風熱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七聖丹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有二:

一、祛風除濕: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解表散寒之效。七聖丹用藥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羌活可有效驅散寒濕,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二、疏通經絡:羌活可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傳輸,提升藥效。七聖丹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痺痛,而羌活可有效疏通經絡,加速藥物達病所,達到最佳療效。

七聖丹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是因為天南星具有以下特性:

  1.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痙化痰的功效,對於風寒痰阻、痰涎壅盛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消腫止痛: 天南星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在七聖丹中加入天南星,可以加強其祛風止痙、消腫止痛的功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聖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七聖丹主要用於小兒慢驚風,症見「面青口噤、四肢拘急」或「搐搦發歇、喉內多涎」。慢驚風屬虛風內動,多因小兒脾胃虛弱、久病體虛,或急驚風失治轉歸而成。其病機關鍵在於「脾虛肝旺」,痰濁內蘊,風痰閉阻經絡。方中以熄風化痰、開竅醒神為主,兼顧疏風通絡,符合慢驚風「虛中夾實」之特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熄風止痙

    • 蠍尾、僵蠶:蟲類藥善走竄,蠍尾攻毒散結、通絡止痙;僵蠶祛風化痰,二藥合用能平息肝風,緩解抽搐。
    • 天南星(炮製):炮後毒性減而化痰力存,專主風痰壅盛,助蠍尾、僵蠶祛風痰而解痙。
  2. 開竅醒神

    • 牛黃、麝香:牛黃清心豁痰,麝香芳香開竅,二藥共奏醒神化痰之效,針對慢驚風痰蒙清竅所致的神昏、口噤。
    • 朱砂:鎮驚安神,制約肝風內動,兼清心火,防痰熱擾神。
  3. 疏風通絡

    • 羌活:風藥之性升散,能引諸藥上行頭面、外達四肢,疏通經絡之拘急,契合「面青四肢拘急」之症。
  4. 調和藥性

    • 棗肉為丸:甘緩補脾,既可制約蠍、蠶、南星之峻烈,又能護脾胃,防金石藥傷正;薄荷湯送服,取其辛涼透表,助宣散風熱。

綜論
此方以「祛風痰、開竅絡」為核心,蟲類藥與金石藥並用,標本兼治。針對慢驚風「風、痰、虛」交織之病機:蠍尾、僵蠶、南星直折風痰;牛黃、麝香、朱砂開竅鎮驚;羌活疏風外達,棗肉護中培本。全方側重「治標急」,符合小兒慢驚風發作期需先熄風定搐之原則,至於虛損之本,或需後續調補。

傳統服藥法


朱砂1分(細研),牛黃1分(細研),麝香1錢(細研),蠍尾7枚(微炒),白僵蠶7枚(微炒),羌活1分,天南星0.5兩(炮裂)。
上為末,用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3丸,以薄荷湯送下,不拘時候。
延生丹(《聖惠》卷八十五)、七神丹(《衛生總微》卷五)、七聖散(《普濟方》卷三七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聖丹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七聖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四肢抽搐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七聖丹,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朱砂1分(細研),牛黃1分(細研),麝香1錢(細研),蠍尾7枚(微炒),白僵蠶7枚(微炒),羌活1分,天南星半兩(炮裂)。 主治:小兒慢驚風,面青口噤,四肢拘急;小兒慢驚,發歇搐搦,喉內多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