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妙靈丹

七寶妙靈丹

QI BAO MIAO L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脾經 20%
肺經 17%
肝經 13%
心經 9%
大腸經 6%
膽經 3%
腎經 3%
膀胱經 2%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七寶妙靈丹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七寶妙靈丹以治療脾胃虛寒、氣滯血瘀、脘腹疼痛等症為主,木香的理氣止痛作用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消化不良。

二、燥濕健脾:木香還能燥濕健脾,對於脾胃濕氣重、食慾不振、腹脹等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七寶妙靈丹中的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也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與木香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七寶妙靈丹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七寶妙靈丹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痛、脘腹痞滿等症狀,枳殼可通過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二、消食化積,降逆止嘔: 枳殼還有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作用。七寶妙靈丹中可能也包含其他有助於消食化積的藥材,枳殼與之配合,可加強消食化積的效果,並通過降逆止嘔,緩解嘔吐等症狀。

七寶妙靈丹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可祛除脾胃濕邪,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七寶妙靈丹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便溏等症,蒼朮的加入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藥效。
  2. 解毒散結: 蒼朮亦有解毒散結的作用,可解藥物毒性,消除體內毒素。七寶妙靈丹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蒼朮可起到解毒作用,降低藥材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化痰止咳之效。七寶妙靈丹多用於脾胃濕熱、痰濕阻肺等症,赤茯苓可助其健脾燥濕,利水滲濕,使脾胃運化正常,痰濕消散。
  2. 寧心安神: 赤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痰濕困脾導致的胸悶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與七寶妙靈丹整體的安神定志功效相輔相成,使療效更加顯著。

「七寶妙靈丹」方劑中包含「豬牙皁」,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
  2. 消腫止痛: 豬牙皁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可針對熱毒引起的腫脹疼痛,如癰疽疔瘡、乳腺炎等,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因此,將「豬牙皁」納入「七寶妙靈丹」中,能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七寶妙靈丹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化濕,解暑止嘔: 藿香性辛溫,具芳香化濕之效,能解暑濕,止嘔吐,對於暑濕所致的脘腹脹悶、嘔吐、腹瀉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解表散寒,止痛: 藿香亦能解表散寒,對於風寒感冒所致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亦具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七寶妙靈丹中加入藿香,可有效地緩解暑溼、風寒等因素所致的多種症狀,達到解表化濕、止痛止嘔的功效。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青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消積: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止痛化痰之效。可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食積不消引起的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2. 和胃降逆: 青皮能理氣降逆,和胃止嘔,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

因此,青皮在七寶妙靈丹中起到行氣消積、和胃降逆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脾胃不和、食積不消等疾病的效果。

七寶妙靈丹中包含厚朴,其主要原因在於厚朴具備以下功效:

  1. 行氣燥濕: 厚朴味辛性溫,能行氣散結,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阻、脘腹脹滿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降逆止嘔: 厚朴能降氣止嘔,對於脾胃氣逆、嘔吐反胃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厚朴,可以更好地達到行氣化濕、降逆止嘔的作用,從而治療脾胃濕阻、氣逆嘔吐等病症。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對於因熱邪內擾而導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神昏等症狀,石膏能有效清熱解毒,起到降溫退熱的作用。
  2. 收斂生津: 石膏亦有收斂生津之效。對於因熱邪傷津而導致的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石膏能收斂津液,生津止渴,起到滋潤和緩解乾燥的作用。

總而言之,石膏在七寶妙靈丹中,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收斂生津,起到清熱解毒、降溫退熱、滋潤生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熱邪導致的各種症狀。

七寶妙靈丹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七寶妙靈丹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等症,而川貝母的加入有助於清熱化痰,緩解咳嗽症狀。
  • 解毒消腫: 川貝母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七寶妙靈丹中加入川貝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疏風解表,行氣止痛: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散寒之功,可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等症。同時,其行氣止痛之效,亦有助於緩解藥物可能造成的胃氣不舒、腹脹等副作用。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紫蘇葉具有解毒作用,能調和方劑中其他藥物的性味,使其更好地發揮藥效。此外,紫蘇葉與其他藥材搭配,可產生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橘紅,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化痰: 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理氣、化痰、止咳之效。七寶妙靈丹多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橘紅可幫助疏散肺氣,化解痰濁,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七寶妙靈丹中多為辛溫燥烈之品,容易傷陰耗氣。橘紅則偏於溫潤,可緩和藥性,避免燥烈傷肺,使藥效更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蠶砂,主要是基於其驅蟲消積的功效。

蠶砂為家蠶的乾燥蟲屍,性味辛溫,具有殺蟲止癢、消積化滯之效。其入脾胃經,能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並能促進消化,消食化積,改善食積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七寶妙靈丹中加入蠶砂,可增強其驅蟲消積的功效,達到治病除根的目的。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該方劑旨在治療痰熱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和胃止嘔:半夏還具有一定的和胃止嘔作用,可緩解因痰熱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對於一些伴隨嘔吐的咳嗽患者,加入半夏有助於改善整體症狀。

總而言之,半夏在七寶妙靈丹中發揮著化痰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痰熱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提高藥效。

七寶妙靈丹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增效作用: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在七寶妙靈丹中,甘草可以調和各藥材的性味,避免藥性過於偏激,更能發揮各藥材的療效。
  2. 保護脾胃,增強體力: 甘草能健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各種不適,有助於提升患者的體力,進而更好地吸收藥物,促進疾病恢復。

七寶妙靈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硃砂。硃砂,又稱硃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首先,硃砂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鎮靜安神的功效,能夠有效緩解焦慮、失眠等症狀,對於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尤為有益。其次,硃砂具有清心火的作用,能夠改善因心火旺盛而引起的口舌生瘡、心煩失眠等問題。此外,硃砂的毒性雖然存在,但在七寶妙靈丹中,通常經過合理的炮製和劑量控制,能夠發揮其療效而降低其不良反應。綜上所述,硃砂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安神鎮定效果,還提升了整體療效,符合七寶妙靈丹調和陰陽、補益心脾的治療宗旨。這也體現了中醫在方劑組成上,對於藥材特性的深入理解與靈活運用。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沉香,乃因其具有多重功效,與方劑整體療效相輔相成:

一、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能行氣止痛,尤其是對於胸腹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

二、溫腎納氣: 沉香能溫腎陽,固腎氣,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症狀,能起到改善作用。

三、調和氣血: 沉香能調和氣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胸悶氣短、心慌失眠等症狀。

因此,沉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七寶妙靈丹的行氣止痛、溫腎納氣功效,也能更好地調和氣血,達到整體療效的提升。

七寶妙靈丹中含有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驅邪避瘟: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較強的殺蟲、解毒作用,古人認為其能驅除邪氣,避瘟疫。
  2. 化濕止瀉: 雄黃能燥濕祛痰,對於濕熱蘊積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然而,雄黃屬於毒性藥物,使用時需謹慎,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服用。

七寶妙靈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中風痰厥等症狀,能起到迅速開竅、恢復神志的作用。
  2. 活血化瘀:麝香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能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七寶妙靈丹中加入麝香,能起到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神志不清、中風痰厥、跌打損傷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寶妙靈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胸悶胃脹、胃弱吞酸、嘔吐惡心、痢疾久泄」,其適應證主要圍繞中焦氣機失調與濕濁內阻。

  1. 胸悶胃脹:因氣滯或濕阻中焦,導致胸膈痞悶、胃脘脹滿。
  2. 胃弱吞酸: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濕濁內生,胃氣上逆而泛酸。
  3. 嘔吐惡心:胃氣不降,濕濁或痰飲上逆,引發嘔惡。
  4. 痢疾久泄:濕熱或寒濕滯留腸道,久瀉不止,或痢後脾虛氣滯。

此方結合「舒氣寬中、健胃消脹、化痢固腸」之效,既可調暢氣機,又能燥濕健脾,兼顧止瀉與和胃。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行氣解鬱,寬中消脹

  • 木香、青皮、枳殼、厚朴:疏理肝脾氣滯,破氣除滿,針對胸脘痞脹。
  • 沉香:降氣調中,溫化寒濕,助止嘔逆。
  • 藿香、蘇葉:芳香化濕,醒脾和胃,緩解噁心嘔吐。

(2) 燥濕健脾,化痰止瀉

  • 蒼朮、赤茯苓:健脾燥濕,利水滲濕,治標於濕濁內停。
  • 橘紅、半夏、川貝母:化痰祛濕,理氣和胃,針對痰濕引起的泛酸嘔惡。
  • 蠶砂:化濕和胃,兼緩瀉痢腸鳴。

(3) 清熱解毒,固腸止痢

  • 生石膏:清泄脾胃鬱熱,防濕鬱化火。
  • 草河車(拳參)、雄黃:清熱解毒,針對濕熱痢疾。
  • 豬牙皂:辛散通竅,祛痰逐穢,助化濕濁。

(4) 鎮心安神,兼顧標本

  • 朱砂:鎮心安神,間接穩固脾胃功能(「胃不和則卧不安」)。
  • 麝香:開竅醒脾,助藥力迅達病所。

(5) 和藥為丸,調護脾胃

  • 甘草、六神曲:和中調藥,助消化吸收,減緩峻藥傷胃。

三、治療機理綜論

此方以「行氣化濕」為主軸,結合「清熱解毒、健脾固腸」之功:

  1. 氣滯濕阻:木香、枳殼等行氣藥疏通中焦,配合蒼朮、厚朴燥濕運脾,從根本改善脹滿嘔逆。
  2. 濕熱夾雜:生石膏、草河車清熱,雄黃解毒,適用於濕熱痢疾或痰熱泛酸。
  3. 久瀉脾虛:茯苓、蠶砂健脾滲濕,佐以神曲助運,可固腸止瀉而不留邪。

配伍特點

  • 芳香化濕(藿香、蘇葉)與苦溫燥濕(蒼朮、厚朴)並用,適應寒熱錯雜病證。
  • 行氣藥配伍少量麝香,增強通竅化瘀之效,尤其適合氣鬱痰阻之胸悶。

此方結構嚴謹,標本兼治,體現「調氣機、祛濕濁、和脾胃」的古代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木香3錢,枳殼(炒)4錢,茅蒼朮(炒)5錢,赤茯苓5錢,豬牙皂1錢2分,藿香2兩,青皮(炒)3錢,草河車6錢,厚朴(炙)1兩,生石膏8錢,川貝母(去心)2兩, 蘇葉8錢,廣橘紅5錢,蠶砂(炒)1兩,清半夏1兩,甘草3錢(共研為細粉,過羅),朱砂粉(上衣用)1兩,沈香粉5錢,明雄黃5錢,麝香1錢。
舒氣寬中,健胃消脹,化痢固腸。
上為細末,混合均勻,用六神曲粉1兩,和水為小丸,如粟米大,用方內朱砂為衣,裝瓶,每瓶重2分。
每服2分,重者4分,溫開水送下,生薑湯亦可。小兒酌減。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寶妙靈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七寶妙靈丹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噯氣胸悶脹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七寶妙靈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木香3錢,枳殼(炒)4錢,茅蒼朮(炒)5錢,赤茯苓5錢,豬牙皂1錢2分,藿香2兩,青皮(炒)3錢,草河車6錢,厚朴(炙)1兩,生石膏8錢,川貝母(去心)2兩,蘇葉8錢,廣橘紅5錢,蠶砂(炒)1兩,清半夏1兩,甘草3錢(共研爲細粉,過羅),朱砂粉(上衣用)1兩,沉香粉5錢,明雄黃5錢,麝香1錢。 主治:舒氣寬中,健胃消脹,化痢固腸。主治:胸悶胃脹,胃弱吞酸,嘔吐惡心,痢疾久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