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莪朮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莪朮、川芎等藥材亦有活血化瘀之效,當歸加入可增強此功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補血養血,調和氣血: 當歸能補血養血,調和氣血,對於因氣血不足導致的疼痛症狀,當歸可以起到滋補作用,改善氣血運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總之,當歸在加減莪朮散中起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補血養血等多重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加減莪朮散中含有莪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莪朮味辛性溫,能入肝經,具有行氣解鬱、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脅痛、胃痛等症狀,莪朮能有效緩解。
- 破血消癥:莪朮還具有破血消癥、化瘀散結的功效。對於因血瘀凝滯導致的癥塊、積聚、腫塊等,莪朮能促進其消散。
因此,加減莪朮散中加入莪朮,旨在通過其行氣止痛、破血消癥的功效,治療相關疾病。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延胡索,是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延胡索性味辛、苦,歸肝、脾經。其藥性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疏肝解鬱之效。對於因氣滯血瘀、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延胡索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在加減莪朮散中,延胡索與莪朮、川芎等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脅痛、乳房脹痛等症狀。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滋陰: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之功效。加減莪朮散以莪朮、川楝子等理氣止痛為主,但若患者氣滯血瘀、陰虛血少,則需佐以熟地黃補血滋陰,以助於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 調和藥性: 加減莪朮散中含有多味辛散之藥,如莪朮、川楝子等,容易耗傷陰血,加入熟地黃可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平衡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患者造成負擔。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枳殼,是基於其理氣寬中、行氣消脹的功效。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理氣寬中、降逆止嘔的作用。其疏肝理氣,能解除肝氣鬱結所致的胃脘脹滿、食少納呆;行氣消滯,可消除積滯、改善消化不良。
莪朮散主治癥瘕積聚,而肝氣鬱結、脾胃氣滯均可導致癥瘕積聚,因此加入枳殼,可更好地疏肝理氣、行氣消滯,協同莪朮散治療癥瘕積聚。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化滯的作用。方中以莪朮爲主,善於破血行氣,但對於肝氣鬱滯、氣機不暢者,單用莪朮效果有限。加入青皮,可協同莪朮疏肝理氣,使氣機暢通,藥力更易發揮。
- 行氣止痛: 痛症多因氣滯血瘀所致,青皮入肝經,可行氣止痛。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莪朮、川芎等,可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狀,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而言之,青皮在加減莪朮散中起到了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了方劑的療效。
「加減莪朮散」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中莪朮性溫燥濕,善於行氣止痛,但其燥性較強,易傷脾胃。白朮的加入可健脾益氣,緩解莪朮的燥性,保護脾胃,使藥性更平和,更好地發揮行氣止痛的作用。
- 利水消腫:白朮具有利水消腫之功,與方中莪朮、川芎等藥物配合,能有效消除瘀血、水腫等症狀,達到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療效。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黃芩,主要是為了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方劑中莪朮、川芎、延胡索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但同時也可能導致氣血偏熱,容易出現炎症反應。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可以抑制藥物熱性,防止藥性過於燥烈,避免加重病情。
此外,黃芩還可以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進一步促進炎症消退,加速恢復。因此,黃芩在加減莪朮散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使其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莪朮散主治血瘀氣滯所致的腹痛、經行腹痛等症,而川芎可與莪朮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 川芎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有助於消除瘀血,減輕疼痛。莪朮散中的莪朮、延胡索等藥材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加入川芎可增強活血化瘀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疾病。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三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消癥化積: 三稜性苦辛,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癥散結的功效。它能與莪朮、延胡索等藥物協同作用,共同起到化解血瘀、消散腫塊、促進消化等作用,對於治療癥瘕積聚、腹痛痞滿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 活血止痛: 三稜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經期腹痛等,三稜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如脘腹疼痛、痛經等,茴香能起到疏通氣血、緩解疼痛的作用,配合莪朮散中的其他藥物,增強止痛的效果。
- 調和脾胃: 茴香能促進消化,改善食慾,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莪朮散中含有莪朮等藥物,可能會對脾胃造成一定的刺激,加入茴香可以起到調和脾胃、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
加減莪朮散方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脾胃,助消化: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消食之效。莪朮性溫,能行氣止痛、消積化瘀,二者相合,可溫脾胃,助消化,增強藥效。
- 理氣止痛,和胃止嘔: 加減莪朮散主治癥結腹痛、胸悶氣脹、嘔吐腹瀉等症,砂仁具有行氣止痛、和胃止嘔之功效,可配合莪朮,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加減莪朮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其組成成分根據不同病症會有所調整,但基本方中通常包含莪朮、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之品。在某些情況下,加減莪朮散會加入「乾漆」這一特殊成分。乾漆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在中醫藥理中認為具有破血祛瘀、消積殺蟲的功效。
之所以在特定情況下加入乾漆,主要是因為對於瘀血較重或久病不愈的患者而言,單純使用一般活血化瘀藥物可能效果有限。乾漆因其強烈的破血作用,能夠增強方劑消除頑固瘀血的能力,尤其適用於因外傷或長期慢性疾病導致的嚴重瘀血症狀。不過,由於乾漆性質較猛,需謹慎使用,避免過量造成身體損傷。因此,在實際應用時,必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加減,並由專業中醫師指導使用,以確保療效與安全。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莪朮、延胡索等共同作用,可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改善氣血循環,消除瘀滯。
- 止痛消腫: 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炎止痛,消腫散結。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紅花能起到較好的緩解作用。
總之,紅花在加減莪朮散中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提高了方劑的療效。
「加減莪朮散」方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香附性辛、苦,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脅肋脹痛、乳房脹痛等症狀,香附能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與方中莪朮、延胡索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痛效果。
- 調和脾胃,健脾消食: 香附亦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可改善脾胃氣機,促進消化,對於因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導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香附可起到調和脾胃、健脾消食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加減莪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莪朮性辛溫,擅長消積化滯,但若單用容易燥烈傷陰。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峻猛的作用,能使莪朮的功效更為平和,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也有健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與莪朮合用,能更好地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腹痛、腹脹等症狀,從而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加減莪朮散 」介紹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白朮
- 性味:甘,微苦,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川芎
- 性味:辛、溫
- 歸經:肝、膽、心包經
-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當歸
- 性味:甘、辛,溫
- 歸經:肝、心、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莪朮
- 性味:辛、苦,溫
- 歸經:肝、脾、腎經
-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
紅花
- 性味:辛,溫
- 歸經:心、肝經
- 功效: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
黃芩
- 性味:苦、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青皮
- 性味:辛、溫、微苦
- 歸經:肝、脾、胃經
- 功效: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三稜
- 性味:辛、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
砂仁
- 性味:辛溫
- 歸經:脾、胃、腎經
- 功效: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熟地黃
- 性味:甘、苦,微寒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香附
- 性味:辛散苦降
- 歸經:脾、肝經
- 功效: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茴香
- 性味:辛,溫
- 歸經:脾、胃、肝、腎經
- 功效: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延胡索
- 性味:辛、溫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枳殼
- 性味:苦、辛、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總結
中藥方劑「 加減莪朮散 」主要成分是:當歸,莪朮,延胡索,熟地黃,枳殼,青皮,白朮,黃芩,川芎,三稜,茴香,砂仁,乾漆,紅花,香附,甘草, 主治功效是:一位38-39歲的婦女,沒有月經了,腹部有一塊疼痛的區域,她感到頭暈眼花,而且沒有胃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莪朮散, 出處:《胎産新書》。 組成:當歸2錢,莪朮2錢,延胡2錢,熟地2錢,枳殼2錢,青皮2錢,白朮2錢,黃芩2錢,川芎3錢,三棱3錢,小茴3錢,砂仁3錢,乾漆1錢,紅花1錢,香附5錢,甘草2錢。 主治:散瘀血,溫調血脈。主治:婦人38-39,經水斷絕,腹中有塊疼痛,頭暈眼花,飲食不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