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經散

PAI J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胃經 16%
心經 15%
脾經 13%
肺經 7%
腎經 6%
三焦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3%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小腸經 2%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排經散及其應用

排經散為中醫經典方劑之一,組成藥物包括當歸、莪朮、延胡索、熟地黃、枳殼、青皮、白朮、黃芩、川芎、梔子、茴香、砂仁、乾漆、紅花、香附、甘草,共計16味。

甘草:

  •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

白朮:

  • 性味甘、微苦,歸脾、胃經。
  • 功效: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

川芎:

  • 性味辛、溫,歸肝、脾經。
  •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

當歸:

  • 性味甘、辛,歸心、肝、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

莪朮:

  • 性味苦、微辛,歸肝、脾經。
  •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等。

紅花:

  • 性味辛、溫,歸心、肝經。
  • 功效: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

黃芩:

  •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
  •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

青皮:

  • 性味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
  • 功效: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

砂仁:

  • 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
  • 功效: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

熟地黃:

  • 性味甘、微寒,歸肝、腎經。
  • 功效: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

香附:

  • 性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功效: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茴香:

  • 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
  • 功效: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

延胡索:

  • 性味辛、溫,歸肝、腎經。
  • 功效: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等。

枳殼:

  •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
  • 功效: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

梔子:

  • 性味苦、寒,歸心、肺、肝經。
  • 功效: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乾漆:

  • 性味辛、溫,歸腎經。
  • 功效:溫腎壯陽、補腎益精、行氣止痛、解毒殺蟲等。

總之:

排經散為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溫經通絡之功,主治月經停止,小腹有塊狀疼痛,頭暈眼花,食少,氣虛血虧,惡血不去。臨牀上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莪朮1錢,玄胡索1錢,熟地1錢,枳殼1錢(麩炒),青皮1錢,白朮1錢(蜜炙),黃芩1錢,川芎5錢,山梔5錢(炒黑),小茴香5錢,砂仁5錢,乾漆4錢(炒令煙盡),紅花4錢,香附(童便制)2錢,甘草(炙)2錢。
散瘀血,溫調血脈。
上為末。
每空心酒調下2錢。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當歸、莪朮、延胡索、熟地黃、枳殼、青皮、白朮、黃芩、川芎、梔子、茴香、砂仁、乾漆、紅花、香附、甘草等組成。

當歸、莪朮、延胡索、熟地黃、枳殼、青皮、白朮、黃芩、川芎、梔子、茴香、砂仁、乾漆、紅花、香附、甘草等均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

因此,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婦人38-39歲,經水斷絕,腹中有塊疼痛,頭暈眼花,飲食不思,氣血兩虛,惡血不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月經稀少眼睛模糊

相同名稱方劑


排經散, 出處:《竹林女科》卷一。 組成:當歸1錢,莪朮1錢,玄胡索1錢,熟地1錢,枳殼1錢(麸炒),青皮1錢,白朮1錢(蜜炙),黃芩1錢,川芎5錢,山梔5錢(炒黑),小茴香5錢,砂仁5錢,乾漆4錢(炒令煙盡),紅花4錢,香附(童便制)2錢,甘草(炙)2錢。 主治:散瘀血,溫調血脈。主治:婦人38-39歲,經水斷絕,腹中有塊疼痛,頭暈眼花,飲食不思,氣血兩虛,惡血不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