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散

QING H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九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6%
腎經 14%
胃經 11%
肝經 10%
心經 8%
膽經 7%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青蒿散」,主要成分是:青蒿、鱉甲、白朮、地骨皮、茯苓、甘草、天花粉、柴胡、桑白皮。

主治功效是:男人女人骨骼氣血蒸騰、勞累疲憊,怕冷又發高燒。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青蒿」**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治瘧疾、解毒、清熱解毒、驅蟲殺蟲等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青蒿2兩,龍膽3分半(去蘆頭),梔子仁3分,知母3分,黃連1兩(去須),鱉甲2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黃耆1兩(銼),桑根白皮1兩(銼),地骨皮半兩,白朮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柴胡1兩半(去苗)。
上為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青蒿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鱉甲性味甘鹹,具有滋陰補血、涼血止血的功效。白朮性味苦甘,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地骨皮性味苦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茯苓性味甘淡,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天花粉性味甘寒,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功效。柴胡性味苦辛,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桑白皮性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潤肺止咳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男子婦人骨蒸勞,憎寒壯熱。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瘧疾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妄想狀態骨質疏鬆症咳嗽口臭身體消瘦夜間盜汗身體容易出汗多痰心情煩燥

相同名稱方劑


青蒿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一引《鮑氏方》。 組成:青蒿、石膏各等分。 主治:時氣疫癧。

青蒿散, 出處:《袖珍小兒》卷四。 組成:青蒿3錢,甘草1錢,烏梅1個,小麥50粒。 主治:小兒肌瘦潮熱。

青蒿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九。 組成:青蒿1握,甘草2寸,童便3大盞,東南桃枝1握,杏仁3枚(去皮尖,捶碎),檳榔3枚(爲末)。 主治:熱勞久不癒,寒熱羸瘦。

青蒿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五引《靈苑方》。 組成:青蒿(8-9月間成實時採,去枝梗,以蒿用童便浸3日,曬乾)。 主治:男子婦人肢體倦疼,虛勞寒熱。陰陽二毒傷寒。

青蒿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天仙藤1兩,鱉甲(醋炙)1兩,香附子(炒,去毛)1兩,桔梗(去蘆頭)1兩,柴胡(去苗)1兩,秦艽1兩,青蒿1兩,烏藥半兩,甘草(炙)1兩半,川芎2錢半。 主治:虛勞骨蒸,咳嗽胸滿,皮毛乾枯,四肢懈惰,骨節疼痛,心中驚悸,咽燥唇焦,頰赤煩躁,涕唾腥臭,困倦少力,夜多盜汗,肌體潮熱,飲食減少,日漸瘦弱。

青蒿散, 出處:《得效》卷九。 組成:青蒿(春、夏用葉,秋、冬用子,用于不用葉,用根不用莖,四者相用而反以爲痼疾,必用童便浸過,使有功無毒)1握,大鱉甲(炙黃,醋淬5-7次,去腥)半兩,白朮(濕紙裹,煨熟)半兩,地骨皮半兩,白茯苓半兩,粉草(炙)半兩,揀參(去頭)半兩,栝樓根半兩,北柴胡(去蘆)半兩,桑白皮(蜜炙)半兩。 主治:男子婦人骨蒸勞,憎寒壯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