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白朮散以白朮為主要藥材,其原因如下: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方中以白朮為主,可燥濕健脾,改善脾胃虛弱、濕氣過盛所致的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
- 固表止汗: 白朮還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改善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汗出不止、體虛乏力等症狀。
故小白朮散以白朮為主要藥材,旨在通過其健脾燥濕、固表止汗的功效,改善脾胃虛弱、濕氣過盛等病症。
小白朮散中添加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白朮性燥,甘草性甘潤,兩者配伍,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之效,與白朮相配,可以增強補脾健胃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總之,甘草在小白朮散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方劑更具療效。
小白朮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與白朮同用,可增強利水滲濕之力,共同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達到消腫利水,健脾和胃的效果。
- 協調藥性,提高療效:白朮性燥偏溫,茯苓性平偏涼,兩者配伍,可相互協調藥性,避免燥性過盛,更能溫和地利水滲濕,使藥效更趨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白朮散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利水消腫之效。小白朮散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桑白皮加入其中,可增強利水消腫之效,協同白朮、茯苓等藥物,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
- 宣肺止咳:桑白皮兼具宣肺止咳之功效,對於因肺熱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小白朮散中加入桑白皮,可起到清肺熱、宣肺止咳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共同改善肺氣不宣、咳嗽痰多等症狀。
主治功效
小白朮散
組成與藥性介紹:
1. 甘草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肺、心經
- 功效: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
- 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
2. 白朮
- 性味:甘、苦,微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
- 主治: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
3. 茯苓
- 性味:甘平
- 歸經:脾、胃、心經
- 功效: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
- 主治: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孕婦水腫、先兆流產、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
4. 桑白皮
- 性味:辛甘、微寒
- 歸經:肺、大腸經
- 功效: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
- 主治: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
功效與主治:
- 適用於治療風寒之邪侵襲腎經,風邪與氣機相搏結,使面目忽然浮腫如水,四肢沒有疼痛感,形體也不消瘦,不能進食,脈象洪大而緊促。
總結:
小白朮散是中藥方劑之一,由白朮、甘草、茯苓、桑白皮四味藥組成,具有補氣、利水滲濕、祛風除濕、止咳化痰等功效,主治風寒之邪侵襲腎經,風邪與氣機相搏結,使面目忽然浮腫如水,四肢沒有疼痛感,形體也不消瘦,不能進食,脈象洪大而緊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白朮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脹、腹瀉等。患者在服用小白朮散前,應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白朮散,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白朮1兩,甘草1兩,白茯苓半兩,桑白皮3分。 主治:風寒之氣客於腎經,風與氣搏,面目卒然如水,身無痛,形不瘦,不能食,脈大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