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麥煎飲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健脾,扶正祛邪:麥煎飲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之症,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益氣固表、補脾健胃、託毒生肌之功效。其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 配合麥冬滋陰生津:麥煎飲中含有麥冬,其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清心之功效。黃耆則性溫,與麥冬相配,寒溫並濟,既能滋陰潤肺,又能益氣健脾,相輔相成,有利於協調陰陽,增強藥效。
麥煎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止瀉等功效。麥煎飲以健脾胃為主,白朮可助補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飲食消化吸收,從而改善脾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 燥濕利水: 白朮亦具有燥濕利水功效,能有效去除脾胃濕氣,改善因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便溏等症狀。這對於脾胃虛弱,容易積食濕困的人羣,白朮的加入可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麥煎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麥煎飲主要以麥芽、神曲等消食藥為主,甘草性平味甘,可調和藥性,避免藥性偏寒或偏燥,使藥物更加平和順暢地發揮作用。
- 緩解藥物毒性: 部分藥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甘草具有解毒功效,可緩解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保障用藥安全。
此外,甘草還有益氣補脾、潤肺止咳等作用,可以增強藥效,更全面地治療脾胃不和、食積腹脹等症狀。
麥煎飲中包含牡蠣,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平肝潛陽: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鎮靜安神、平肝降逆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等症狀。
- 軟堅散結: 牡蠣性寒,味鹹,入腎經,能軟堅散結、化痰消腫,對於肝脾不和、痰濕凝滯所致的脅肋脹滿、乳房腫塊等症狀也有不錯的療效。
因此,麥煎飲中加入牡蠣,可有效改善肝陽上亢、痰濕凝滯等症狀,達到平肝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
麥煎飲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具有宣肺解表之效,能疏散風寒,開宣肺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麥煎飲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麻黃的加入有助於驅散寒邪,宣通肺氣,達到解表之效。
- 配合麥冬潤肺:麥冬性寒,味甘,具有滋陰潤肺之效,能緩解麻黃的燥性,避免燥傷肺陰。麥煎飲中麥冬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滋陰潤肺,另一方面也可以協調麻黃的宣肺之性,使藥效更加溫和,減少副作用。
麥煎飲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胃降逆: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清降濁之功效。麥煎飲以麥芽、神曲等消食和胃,若患者脾胃氣滯,肝氣鬱結,則易導致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甚至嘔吐。柴胡加入其中,可疏解肝鬱,使脾胃氣機通暢,促進食積消散,降逆止嘔。
- 配合麥芽、神曲,增強消食化積效果: 麥芽、神曲等消食藥多偏於消導積滯,而柴胡則偏於疏肝解鬱,二者相合,既可消食積,又能化肝鬱,使消食化積效果更為顯著。
總之,柴胡加入麥煎飲,可有效疏肝解鬱,和胃降逆,並增強消食化積功效,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
麥煎飲中添加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緩解脾胃不和: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等功效。脾胃不和,會導致胃痛、腹痛、腹瀉等症狀,白芍可緩解肝脾不和,調和脾胃,進而改善症狀。
二、調和藥性: 麥煎飲中,麥芽、神麴等藥材偏於燥性,白芍則性微寒,加入白芍可中和藥性,防止燥熱傷脾胃,使其藥力更加柔和,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白芍在麥煎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緩解脾胃不和,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方更加安全有效。
麥煎飲中包含地骨皮,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肺熱、涼血止血,對於外感風熱、肺熱咳嗽、咯血、吐血、衄血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麥煎飲屬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方劑,常用於治療溫病初期或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咳嗽等症。地骨皮的加入,可以加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並可有效控制出血症狀,達到清熱涼血、止咳化痰的效果。
麥煎飲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 麥煎飲以健脾燥濕為主要功效,而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其利水滲濕之功,有助於去除脾胃濕濁,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配合麥冬、甘草等藥物,共同發揮健脾益氣之效。
- 和中調氣: 茯苓還具有和中調氣的作用,能調節脾胃功能,使氣機通暢,避免因脾胃濕濁阻滯而導致的氣滯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與麥冬、甘草等藥物共同作用,更能促進脾胃氣血運行,增強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麥煎飲
麥煎飲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寒熱、盜汗如雨等症狀。其組成包括黃耆、白朮、甘草、牡蠣、麻黃、柴胡、白芍、地骨皮、茯苓等藥物。
組成及功效:
- 麻黃: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酸寒,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甘溫,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柴胡:苦辛微寒,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地骨皮:寒甘,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 茯苓:甘淡,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黃耆:甘溫,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牡蠣:鹹寒,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主治功效:
麥煎飲具有產後寒熱、盜汗如雨的功效。產後寒熱是指產婦在分娩後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盜汗如雨是指產婦在分娩後出現大量出汗的症狀。麥煎飲可以通過發汗解表、補氣固表、清熱瀉火等作用來緩解產後寒熱、盜汗如雨等症狀。
總結:
麥煎飲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寒熱、盜汗如雨等症狀。其組成包括黃耆、白朮、甘草、牡蠣、麻黃、柴胡、白芍、地骨皮、茯苓等藥物。麥煎飲具有發汗解表、補氣固表、清熱瀉火等作用,可以緩解產後寒熱、盜汗如雨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白朮、甘草、牡蠣、麻黃根、軟柴胡、芍藥、地骨皮、茯苓、浮麥。
不拘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清熱除煩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麥煎飲,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黃耆、白朮、甘草、牡蠣、麻黃根、軟柴胡、芍藥、地骨皮、茯苓、浮麥。 主治:産後寒熱,盜汗如雨。胎前並男子亦可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