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母雞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其 補氣 和 益血 的功效。
人參 具有 大補元氣 的作用,可以 增強體力、 提高免疫力,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的人羣,可以起到 滋補 的作用。
母雞本身也具有 補血 和 益氣 的功效,與人參相輔相成,可以 提升湯品的滋補效果,使其更加適合於體虛、氣血不足的人羣飲用。
母雞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母雞本身也富含蛋白質,與黃耆搭配能有效補益氣血,提升人體免疫力,對於氣虛乏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 促進傷口癒合: 黃耆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對於手術後、外傷或慢性病患者,可以幫助傷口更快癒合,促進身體恢復。母雞湯富含膠原蛋白,也有助於修復組織,與黃耆相輔相成,加速傷口癒合。
母雞湯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母雞本身性平,加入白朮能增強其補氣養血的作用,並有助於脾胃消化吸收,更易於人體吸收利用。
- 補虛扶正: 白朮能補脾益氣,對於氣虛體弱者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母雞湯本身具有一定的補虛效果,加入白朮後,能更有效地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抵禦外邪侵襲。
母雞湯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益氣: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母雞肉性溫,與茯苓搭配,可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氣血不足,尤其適合脾胃虛弱者。
- 滋陰補虛: 母雞湯本身滋陰補虛,而茯苓能補脾益氣,兩者相輔相成,可進一步提升湯品滋補效果,適合體虛乏力、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等症狀者。
母雞湯方劑中加入麻黃,看似奇怪,實則有其道理。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母雞肉性平,味甘,入脾胃經,能補益氣血、滋陰潤燥。二者相配,一散一補,相輔相成。
麻黃可宣發肺氣,使腠理開泄,促進汗液排出,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緩解因風寒所致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狀。母雞湯則能溫補脾胃,滋養氣血,提高人體抵抗力,減輕麻黃發汗的副作用。
因此,母雞湯方劑中加入麻黃,旨在發揮其解表散寒之功,同時藉由母雞的滋補作用,平衡藥性,達到整體療效。
母雞湯方劑中添加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 牡蠣味鹹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之效。母雞性溫,可補益氣血,但過於燥熱,容易耗傷陰液。牡蠣加入其中,可緩解燥熱之性,平衡陰陽,達到滋陰潛陽的效果,使湯品更為平和,適合陰虛火旺、燥熱症候者食用。
2. 軟堅散結: 牡蠣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幫助消化吸收,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母雞肉富含蛋白質,但不易消化,加入牡蠣有助於改善消化功能,提高營養的利用率,使湯品更易於吸收。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母雞湯」
母雞湯,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婦女因勞累而導致氣血虛弱,以致盜汗不止。
本方由人參、黃耆、白朮、茯苓、麻黃、牡蠣等六味藥材組成,各具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氣固表、益氣養血、止汗斂陰之效。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白朮:性溫味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止瀉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氣養血、利水消腫等功效。
牡蠣:性微寒味鹹,具有滋陰補腎、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等功效。
人參:性微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氣養血、健脾益胃等功效。
總結:
母雞湯,由人參、黃耆、白朮、茯苓、麻黃、牡蠣等六味藥材組成,具有補氣固表、益氣養血、止汗斂陰之效,適用於產後婦女因勞累而導致氣血虛弱,以致盜汗不止。
傳統服藥法
黃雌雞1只,當歸3錢,熟地3錢,黃耆3錢,白朮3錢,桂心3錢。
先以水7鐘煮雞汁至3鐘,每用汁1鐘煮藥。每服4錢,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產後虛弱,出虛汗不止者。若汗出不止,兼見心悸、氣短、乏力者,可加用生脈散;若汗出不止,兼見頭暈目眩、耳鳴、心煩失眠者,可加用天麻鉤藤飲;若汗出不止,兼見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畏寒肢冷者,可加用附子理中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母雞湯,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一。 組成:人參3錢,黃耆3錢,白朮3錢,白茯苓3錢,麻黃根3錢,牡蠣(煅)3錢。 主治:産後褥勞,虛汗不止。
母雞湯, 出處:《類證治裁》卷八。 組成:黃雌雞1隻,當歸3錢,熟地3錢,黃耆3錢,白朮3錢,桂心3錢。 主治:婦人産後褥勞,寒熱咳嗽,肌羸色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