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散。
HUANG QI SAN 。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9%
心經 13%
腎經 13%
肝經 7%
胃經 7%
膽經 5%
大腸經 5%
三焦經 3%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2
主治功效
黃耆散。
整體功效
主治
傷寒後,虛劣不思飲食,汗出不止。
本方出自《傷寒論》,由黃耆、茯苓、人參、白朮、牡蠣、麥門冬、橘皮組成。方中黃耆、人參、白朮補氣健脾;茯苓利水滲濕;牡蠣、麥門冬養陰生津;橘皮理氣和中。諸藥合用,共奏補氣健脾,固表止汗之功。
文獻參考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中藥 | 功效 | 解釋 |
---|---|---|
黃耆 | 補氣 | 益氣固表,升陽舉陷。主治氣虛乏力、自汗、盜汗、水腫、脫肛、子宮下垂等症。 |
茯苓 | 利水滲濕 | 健脾滲濕,利水消腫。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痰飲、泄瀉、遺精、淋濁等症。 |
人參 | 補氣 |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主治元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氣短、自汗盜汗、四肢不溫等症。 |
白朮 | 健脾益氣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主治脾虛食少、倦怠乏力、泄瀉、水腫、痰飲、黃疸等症。 |
牡蠣 | 養陰潛陽 | 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主治陰虛陽亢、眩暈耳鳴、失眠多夢、遺精、陽痿、腰膝酸軟等症。 |
麥門冬 | 養陰生津 | 養陰生津,潤肺止咳。主治肺燥乾咳、虛勞咳嗽、津傷口渴、消渴、便秘等症。 |
橘皮 | 理氣和中 | 理氣和中,燥濕化痰。主治胸腹脹滿、痰多咳嗽、食少不化、嘔吐、泄瀉等症。 |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去黑皮),人參1兩,白朮1兩,牡蠣(燒)1兩半,麥門冬半兩(去心,焙),陳橘皮(去白,切,焙)半兩。
上為散。
每服2錢匕,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耆為君藥,具有補氣固表之功。人參、白朮為臣藥,具有補氣健脾之功。茯苓為佐藥,具有利水滲濕之功。牡蠣、麥門冬為使藥,具有養陰生津之功。橘皮為引藥,具有理氣和中之功。諸藥合用,共奏補氣健脾,固表止汗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氣虛汗多、脾虛食少、倦怠乏力等症。若有實熱證,則不宜使用本方。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散。, 出處:《聖濟總錄。 組成: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去黑皮),人參1兩,白朮1兩,牡蠣(燒)1兩半,麥門冬半兩(去心,焙),陳橘皮(去白,切,焙)半兩。 主治:傷寒後,虛劣不思飲食,汗出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