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枳殼橘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枳殼橘皮湯主要用於治療胸悶氣喘、痰多咳嗽,而茯苓加入其中可以加強健脾利濕、化痰止咳的效果,幫助藥效更好地發揮。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枳殼橘皮湯中枳殼、橘皮等藥性偏燥,而茯苓性平,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燥邪傷津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平和,達到最佳療效。
枳殼橘皮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枳殼橘皮湯以理氣燥濕為主要功效,而白朮性溫燥,具有健脾燥濕、止瀉止汗之效,可助於燥濕化痰,並增強脾胃運化,使藥效更顯著。
- 扶正祛邪:枳殼橘皮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濕邪困脾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白朮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可扶助脾胃之氣,增強正氣,抵禦濕邪的侵襲,使藥效更全面。
在中藥方劑「枳殼橘皮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利用人參補氣固表、生津止渴的功效。人參能夠補氣固表、生津止渴,對於治療氣虛所致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氣虛導致的疲勞乏力、口渴難耐等症狀。
枳殼橘皮湯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行滯: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之效。其辛散之性可疏肝理氣,消解肝氣鬱結,而苦寒之性則可降氣止痛,緩解肝氣上逆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
- 健脾和胃:枳殼亦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促進消化功能,緩解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症。與橘皮配伍,則更能增強理氣健脾之效,對於脾胃氣滯所致的消化不良症狀有顯著療效。
枳殼橘皮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寬中,降逆止嘔:橘皮性辛溫,歸脾、胃經,具有理氣寬中、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因氣滯痰阻、胃氣上逆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橘皮能起到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作用,與枳殼相輔相成,增強其止嘔降逆功效。
- 助枳殼行氣消積:枳殼善於行氣消積,而橘皮則能理氣寬中,兩者配合使用,能使氣機通暢,達到消積化滯、緩解腹脹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枳殼橘皮湯」
枳殼橘皮湯是中醫中常用的方劑,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化痰、寬胸止嘔的功效,主治痰涎壅盛、鬱結胸中,胸悶脹滿,嘔吐食少,噁心呃逆,氣滯水腫等症狀。
組成: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枳殼:性寒,味苦、辛,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橘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方義:
枳殼橘皮湯以枳殼、橘皮理氣化痰,燥濕化痰,寬胸止嘔為主藥,茯苓、白朮健脾利濕,益氣固表,人參補氣益氣,扶正固本。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燥濕化痰,寬胸止嘔之效。
主治:
痰液和氣體積聚在胸中,胸部飽滿,嘔吐,不想飲食。
用法用量:
口服,1日1劑,水煎服。
注意事項: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兒童、老人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總結:
中藥方劑「枳殼橘皮湯」具有理氣化痰、燥濕化痰、寬胸止嘔的功效,主治痰涎壅盛、鬱結胸中,胸悶脹滿,嘔吐食少,噁心呃逆,氣滯水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茯苓1兩半,白朮1兩半,人參1兩,枳殼1兩,陳橘皮3分。
上為細末。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7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枳殼橘皮湯,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茯苓1兩半,白朮1兩半,人參1兩,枳殼1兩,陳橘皮3分。 主治:痰氣停積,胸中痞滿,嘔吐,不思飲食。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