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煎湯

MAI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5%
心經 7%
膀胱經 7%
三焦經 7%
肝經 7%
膽經 7%
大腸經 7%
胃經 7%
腎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麥煎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基於其補氣固表之效,以增強機體抵抗力,與方劑的整體治療目標相一致。

黃耆味甘,性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麥煎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表虛、容易感冒、體虛乏力等症狀,而黃耆的補氣固表之效,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提升免疫功能,進而有效緩解上述症狀,與方劑整體的治療目標相符。此外,黃耆還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有利於改善體虛所導致的各種皮膚問題,進一步提升療效。

麥煎湯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麥煎湯主要治脾胃虛寒、氣虛乏力之症,白朮可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藥效。
  2. 燥濕止瀉: 麥煎湯中常加入具有燥濕止瀉作用的藥物,如蒼朮、厚朴等。白朮亦具燥濕止瀉之效,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其燥濕止瀉之力,更有效地改善脾胃濕困所致的腹瀉等症狀。

麥煎湯中添加牡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 牡蠣味鹹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鎮驚安神之效。麥煎湯中加入牡蠣,可以協同麥冬、生地等滋陰藥物,共同起到滋陰降火、清心安神的作用,適合治療陰虛陽亢、心煩失眠、驚悸不安等症狀。
  2. 軟堅散結: 牡蠣還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止咳的功效。麥煎湯中加入牡蠣,可以幫助化解痰濁,改善呼吸道症狀,尤其適合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

麥煎湯方劑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可驅散外邪,宣通肺氣。麥煎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麻黃有助於疏散寒邪,使體表汗出,達到解表散寒之目的。
  2. 宣肺止咳: 麻黃亦能宣肺止咳,對於風寒咳嗽,麻黃可宣肺開胸,利於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麥煎湯中的麥芽、甘草等藥材也有止咳化痰之效,與麻黃配合,能更有效地治療咳嗽。

總之,麻黃在麥煎湯中的加入,是基於其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寒感冒和咳嗽的效果。

主治功效


麥煎湯

麥煎湯出自《金匱要略》,為治療小兒自汗的經典方劑。小兒自汗,是指小兒在沒有進行劇烈運動或處於高溫環境下,卻出現無故出汗的症狀。

組成

  • **麻黃:**性辛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牡蠣:**性微寒味鹹,歸腎、肺、胃經,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功效

麥煎湯具有補氣、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等功效。臨牀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自汗、盜汗、遺尿、夜尿頻多等症。

用法

麥煎湯一般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小兒自汗症重者,可酌情加服1劑。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總結

麥煎湯是治療小兒自汗的有效方劑,具有補氣、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等功效。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黃耆、白朮、牡蠣、麻黃節。
加炒浮小麥,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小兒自汗,症見汗出不止,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不宜與其他發汗解表的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麥煎湯, 出處:《幼科金針》卷上。 組成:黃耆、白朮、牡蠣、麻黃節。 主治:小兒自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