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汗湯

斷汗湯

DUAN H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4%
脾經 14%
腎經 14%
肝經 13%
心經 10%
大腸經 10%
膀胱經 8%
三焦經 5%
胃經 4%
膽經 4%
肺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斷汗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其補氣固表的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固表止汗、託毒生肌等作用。對於因氣虛導致的汗出不止,尤為有效。

斷汗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自汗、盜汗等症狀,而黃耆能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抵抗力,使汗腺分泌恢復正常,達到止汗的效果。同時,黃耆也能改善氣虛所致的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提高患者體質。

斷汗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基於其 祛風止汗 的功效。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止汗止癢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腠理不固而導致的盜汗、自汗等症狀,防風可以驅散外邪,固表止汗,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防風還具有 疏散風邪,止痛止癢 的作用,對於一些伴隨盜汗的風寒感冒、皮膚瘙癢等症狀,防風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斷汗湯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固澀止汗: 龍骨味甘鹹,性平,入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鎮靜安神之效。對於自汗盜汗,因氣虛、陰虛、心腎不交等因素引起的汗出不止,龍骨能收斂固澀,減少汗液分泌,達到止汗目的。
  2. 鎮驚安神: 龍骨亦能鎮驚安神,對於伴隨汗出而出現心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龍骨能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寧,進一步提升止汗效果。

因此,斷汗湯中加入龍骨,既能收斂固澀止汗,又能鎮驚安神,對於因氣虛、陰虛、心腎不交等原因引起的汗出不止,具有良好的療效。

斷汗湯中加入麻黃,主要是為了發散風寒止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腠理閉塞導致的汗出不暢、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麻黃可以通過發汗解表,驅散風寒,達到止汗的效果。

此外,麻黃還可以疏通肺氣,使肺氣宣暢,進一步促進汗液排出,達到止汗的目的。

斷汗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燥濕的功效。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效。對於因脾虛濕盛、氣虛不固而導致的汗出不止,白朮能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固表止汗,從根本上解決汗出過多的問題。

此外,白朮還能配合其他藥物,如黃芪、浮萍等,共同發揮止汗固表的作用,使斷汗湯的效果更加顯著。

斷汗湯中加入牡蠣,主要是針對其收斂固澀的功效。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鎮心安神、斂陰止汗的功效。對於因陰虛內熱、心神不寧、盜汗、自汗等症狀的患者,牡蠣能起到滋陰潛陽、固澀止汗的作用。此外,牡蠣還可軟堅散結、化痰消腫,對於一些伴隨有痰飲、瘰癧等症狀的患者,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斷汗湯中加入牡蠣,不僅有助於止汗,更能兼顧其他病症,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斷汗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斷汗湯主治「盜汗」,即夜間睡時出汗、醒後汗止的症狀。此證多因陰虛內熱、衛氣不固,或表虛受風所致,導致津液外泄。傳統上以固表止汗、調和營衛為主要治法。

組成結構分析

  1. 黃耆(蜜炙)一兩

    • 益氣固表,補肺脾之氣,蜜炙後增強補益之效,尤善治表虛自汗。
  2. 防風(去蘆)半兩

    • 祛風解表,與黃耆相配(玉屏風散意),固表而不留邪,防風助黃耆增強衛外之力。
  3. 龍骨(煅)半兩

    • 重鎮收斂,斂汗固精,煅後更增澀止之性,用於虛汗不止。
  4. 麻黃(用根節)半兩

    • 麻黃根節專功止汗,與麻黃莖發汗作用相反,此取其斂汗固表之效。
  5. 白朮(炒)半兩

    • 健脾益氣,燥濕止汗,與黃耆協同加強補氣固表之力。
  6. 牡蠣粉半兩

    • 潛陽斂汗,與龍骨同用(龍骨牡蠎湯意),鎮攝浮陽,收斂津液。
  7. 生薑、大棗

    • 調和營衛,助藥力布散,和胃以滋汗源。

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益氣固表為主

    • 黃耆、白朮補氣健脾,防風祛風,共成玉屏風散變方,針對表虛不固的核心病機。
  2. 收斂止汗為輔

    • 龍骨、牡蠣鎮攝浮陽,收斂津液;麻黃根節直達肌表斂汗,三藥強化合斂之效。
  3. 標本兼治

    • 補氣固表治本(衛氣足則汗自止),收斂鎮攝治標(急則斂其外泄)。

此方結構嚴謹,既有補益固表之品,又有專斂止汗之藥,對氣虛不攝、營衛失調所致盜汗應有良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蜜炙),防風半兩(去蘆),龍骨半兩(煅),麻黃半兩(用根節),白朮半兩(炒),牡蠣粉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發汗作用,不宜在夏季或氣溫高時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斷汗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黃耆1兩(蜜炙),防風半兩(去蘆),龍骨半兩(煅),麻黃半兩(用根節),白朮半兩(炒),牡蠣粉半兩。 主治:盜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