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麥面湯

神效麥面湯

SHEN XIAO MAI M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3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14%
肺經 13%
腎經 13%
膀胱經 7%
胃經 7%
膽經 7%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心經 5%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麥面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解表: 防風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之功效。麥面本身性寒涼,加入防風可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陽氣。
  2. 宣肺止咳: 防風能宣肺通竅,對於風寒所致的咳嗽、鼻塞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配合麥面滋潤肺燥,可有效緩解因風寒引起的呼吸道不適。

總之,防風在「神效麥面湯」中起到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與麥面相輔相成,增強湯劑的療效。

「神效麥面湯」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麥面本身性平,與白朮搭配,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脾虛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2. 補中益氣: 白朮還有補中益氣的功效,有助於提升機體的抵抗力,促進氣血生化,對於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因此,白朮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麥面的滋補功效,更能有效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神效」的效果。

神效麥面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麥面則性平,味甘,入脾經,健脾益氣。二者搭配,可滋陰降火,潛降肝陽,有助於治療肝陽上亢、心煩失眠等症狀。

2. 平肝熄風:牡蠣具有平肝熄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風內動導致的眩暈、耳鳴、肢體麻木等症狀。神效麥面湯中加入牡蠣,可增強其平肝熄風的功效,改善相關症狀。

神效麥面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麥面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有健脾益氣、和中益胃的作用。兩者合用,能有效提升機體抵抗力,預防外邪入侵,並促進傷口癒合。
  2. 補益脾胃:黃耆能補脾氣,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麥面中的營養,從而達到更好的滋補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效麥面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主治證候:心虛盜汗。
核心病機:心氣不足,衛外不固,陰液外泄。
「盜汗」屬睡中汗出、醒則汗止之證,古人多歸因於「陰虛」或「心虛」。此方針對「心氣虛弱,營衛失調」,導致腠理不固而汗出,兼見心神不寧之證。


方劑組成與邏輯分析

1. 藥物組成與配伍

  • 主藥

    • 麥麵(炒黃色):甘涼入心,炒黃增強健脾益氣之功,養心陰而斂汗。
    • 黃耆(蜜炙):補肺脾之氣,固表止汗,助衛外之能。
    • 牡蠣(煅,醋淬):潛陽斂汗,固攝津液,針對盜汗標證。
  • 輔藥

    • 防風:走表祛風,與黃耆相配(玉屏風散之意),固表不留邪。
    • 白朮(炒):健脾益氣,助黃耆補土生金,強化固表之力。
    • 紅棗:補脾和營,調和氣血。
  • 佐使藥

    • 辰砂妙香散(煎湯調服):
      • 原方含茯苓、遠志、人參、桔梗等,功能安神定志、益氣養心。
      • 辰砂(朱砂)鎮心安神,針對心虛神浮之病機。

2.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補氣固表
    黃耆、白朮、防風協同,補益脾肺之氣,強化衛外功能,治本虛之根。
  • 斂汗安神
    牡蠣直接收斂止汗;麥麵養陰和營;辰砂妙香散安定心神,治標兼顧心氣不足。
  • 營衛調和
    紅棗調和營衛,助氣血生化,間接固攝津液。

此方標本兼治,以補氣固表為主,斂汗安神為輔,體現「補斂並用」之思路,契合心氣虛弱、營衛不調之盜汗病機。


與其他方劑之區別

  • 玉屏風散(黃耆、白朮、防風):專注「表虛自汗」,無斂汗安神之品。
  • 當歸六黃湯:針對陰虛火旺之盜汗,偏重清熱滋陰;
    而「神效麥面湯」側重「心氣虛」,非陰虛火動,故不用苦寒瀉火,反以甘溫固澀為法。

結論

此方適合「心氣虛為主,兼表衛不固」之盜汗,其組方注重補益、固攝、安神三層次,體現中醫「補虛斂汗、標本同治」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麥面(炒黃色)1錢,防風、白朮(炒)、牡蠣(煅,醋淬)、黃耆(蜜炙)1錢半。
水1鐘半,棗2枚,煎8分,調服辰砂妙香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心虛盜汗證,若有其他合併症,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麥面湯,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九。 組成:麥面(炒黃色)1錢,防風、白朮(炒)、牡蠣(煅,醋淬)、黃耆(蜜炙)1錢半。 主治:心虛盜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