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主方

ZI HAN ZHU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紅爐點雪》卷一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8%
心經 17%
脾經 15%
肝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7%
膽經 5%
胃經 5%
三焦經 2%
膀胱經 2%
腎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自汗方劑中使用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自汗多因氣虛表虛所致,而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能補益中氣,固護表氣,使腠理緊密,減少汗液外泄,從根本上解決自汗問題。
  2. 兼顧脾虛:自汗患者常伴有脾虛乏力等症,黃耆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改善脾胃功能,從而促進機體營養吸收,增強抗病能力,進一步緩解自汗症狀。

自汗主方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益氣固表、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補益心脾、固護腠理,從而達到止汗的目的。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可以補氣養陰,提升機體抵抗力,減少汗液分泌。對於自汗症患者而言,多半體虛氣弱,腠理疏鬆,導致汗液外泄,而人參的補氣固表作用,可以有效地收斂腠理,減少汗液的流失。

此外,人參還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緩解自汗患者伴隨的口渴症狀,提升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

自汗主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固表止汗: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汗的功效。自汗多因脾氣虛弱,不能固攝津液所致,白朮可補脾益氣,固表止汗,改善自汗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白朮常與其他藥物配伍,如黃芪、桂枝等,共同發揮固表止汗的功效,提高療效。

自汗主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止汗固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於自汗症,多因風寒外襲,腠理不固,衛氣不足所致。麻黃可以發散風寒,驅邪外出,使腠理閉合,固護肌表,從而達到止汗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自汗主方通常會配合其他藥物,如桂枝、白芍等,共同發揮療效。麻黃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以相輔相成,提高止汗效果,同時還可溫陽益氣,改善因陽虛所致的自汗。

自汗主方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止汗固表:自汗多因肺氣虛弱,衛陽不固所致。知母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能抑制體內虛火,改善肺氣虛弱,使衛陽固密,從而止汗。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知母常與黃芪、麻黃等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黃芪補氣固表,麻黃發散風寒,知母則清熱瀉火,三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改善自汗症狀。

自汗主方中加入酸棗仁,主要是針對自汗的病機「心脾兩虛」而設。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盜汗之效。自汗患者多因心脾虛弱,導致心神不寧、汗液外泄。酸棗仁可滋養心脾,安神斂汗,使心神安定、汗液收斂,從而達到止汗的效果。

此外,酸棗仁還可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如與黃芪、黨參等補氣藥物相配,可加強補氣固表之效;與桂枝、生薑等溫陽藥物相配,可溫陽補氣,使汗液不妄行。

自汗主方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自汗多為脾氣虛弱,氣不固表所致。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能改善脾胃功能,使脾氣健運,固攝津液,從而減少自汗。
  2. 寧心安神: 茯苓性平和,能寧心安神,對於因心神不寧、心脾兩虛而引起的汗出,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茯苓在自汗主方中,既能利水健脾,又能寧心安神,有助於改善自汗症狀。

自汗主方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斂汗: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具有滋陰潤燥、寧心安神之效。自汗多因陰虛汗出所致,柏子仁可滋養心腎陰液,起到斂汗固澀的作用。
  2. 寧心安神: 自汗患者往往伴有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柏子仁能安神定志,使心神安定,從而減少汗出。

因此,柏子仁在自汗主方中能起到滋陰斂汗、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自汗症狀。

自汗方劑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斂汗止汗:牡蠣味鹹寒,入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鎮靜安神之效。自汗多因氣虛、陰虛、脾虛等所致,牡蠣能補腎益陰,固澀止汗,從根本上改善自汗症狀。
  2. 滋陰潛陽:牡蠣性寒,可滋陰潛陽,尤其適用於陰虛火旺、盜汗、心煩失眠等患者。自汗伴隨心悸失眠者,牡蠣能寧心安神,改善睡眠質量,減少自汗發生。

總之,牡蠣在自汗方劑中起著斂汗止汗、滋陰潛陽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自汗症狀,達到治本的效果。

自汗主方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表止汗: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收斂固澀、鎮靜安神之效。對於自汗症,可收斂腠理,固護肌表,阻止汗液外泄,達到止汗目的。

2. 鎮靜安神: 自汗常伴隨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龍骨具有鎮靜安神作用,可緩解患者精神緊張,改善睡眠,從而輔助止汗。

自汗主方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固澀止汗: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三經,具有滋陰補血、養血生津的作用。自汗多由氣虛、陰虛、血虛所致,熟地黃能滋補陰血,使氣血充盈,固攝津液,達到止汗的效果。
  2. 配伍其他藥物,相輔相成: 自汗主方中,往往會配合其他滋陰補氣、固表止汗的藥物,如黃芪、當歸、浮小麥等。熟地黃與這些藥物相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加強補益氣血、固澀止汗的效果,使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自汗主方」

組成: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人參:補氣、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酸棗仁: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柏子仁: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
  • 牡蠣: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 龍骨: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主治功效:

  • 氣虛自汗:身體虛弱,容易出汗。
  • 脈微而緩:脈搏微弱而緩慢。
  • 脈大而虛微:脈搏大而無力。
  • 兼夢遺: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有遺精的症狀。

方劑組成介紹:

  1.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2.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3.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其中,安神鎮靜是柏子仁最主要的功效之一,常用於治療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柏子仁還可以補氣養血、潤燥滑腸,用於治療氣虛體弱、腸燥便祕等症。此外,柏子仁還有固澀固表、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盜汗、遺精、尿頻、口乾舌燥等症狀。
  4.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5.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6. 龍骨:味甘鹹,性微寒,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龍骨善於安撫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不安。同時,龍骨能夠調節腸道蠕動,緩解腸胃不適和腹瀉。由於龍骨含有碳酸鈣和磷酸鈣,因此能促進血液凝固,止血生肌。另外,龍骨還能滋養肝腎,強健筋骨,增強骨骼強度和彈性,預防骨質疏鬆。此外,龍骨還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男性患者的澀精和遺精等問題。
  7. 牡蠣: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牡蠣入腎經,具有滋補腎陰、益精養髓之功,故可用於腎虛精虧所致的陽痿、早泄、不孕不育等症。牡蠣性微寒,味鹹,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牡蠣入胃經,具有健脾益胃、和胃降逆之功,故可用於脾虛胃弱、胃痛嘔吐等症。另外,牡蠣還具有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痢疾、黃疸、尿赤等症。
  8.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9.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它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熟地黃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10. 酸棗仁: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能養心血、益肝陰,緩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虛勞虛煩等症狀,改善口渴、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增加口腔分泌。它含有抗氧化物質,能調理氣血、潤燥通便,改善貧血等症狀。其性涼味酸,可清肝潤燥,並具有降溫、鎮靜、止咳化痰、滋潤皮膚和調節汗液分泌之功效。
  11.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知母還具有抗菌作用,對各種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總結: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炙)1錢,人參5分,白朮(土炒)1錢,麻黃根8分,知母(蜜炒,去毛)1錢,酸棗仁(微炒,研碎)1錢,白茯苓(去皮)1錢,柏子仁(微炒,研碎)1錢,牡蠣(煅,研末)1錢,龍骨(煅,研末)5分,熟地黃1錢。
若覺明火盛者,加玄參1錢;若兼傷風,衛氣不與營氣而自汗者,加桂枝3分,外以雌雞豬肝羊胃作羹,牛羊脂酒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相關疾病


遺精嗜眠症(嗜睡症)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自汗主方, 出處:《紅爐點雪》卷一。 組成:黃耆(蜜炙)1錢,人參5分,白朮(土炒)1錢,麻黃根8分,知母(蜜炒,去毛)1錢,酸棗仁(微炒,研碎)1錢,白茯苓(去皮)1錢,柏子仁(微炒,研碎)1錢,牡蠣(煅,研末)1錢,龍骨(煅,研末)5分,熟地黃1錢。 主治:氣虛自汗,脈微而緩,或大而虛微者,或兼夢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