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青香散中包含青蒿,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暑: 青蒿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暑、涼血止血之效,可有效治療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頭痛、煩躁等症狀。
- 抗菌消炎: 青蒿中含有青蒿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病毒的生長,對治療感染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因此,青蒿在青香散中起到清熱解暑、抗菌消炎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青香散中加入香薷,主要是為了其辛溫解表、化濕止嘔的功效。
香薷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之效,能驅散外邪,解除表寒;其化濕止嘔的功能,則能針對濕邪困脾所致的噁心嘔吐,以及暑濕內侵所致的暑濕嘔吐。
青香散作為解表化濕方劑,以香薷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驅除外邪,化解濕氣,達到解表止嘔之功效。
青香散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之效,能改善脾胃虛弱,脾氣不健所致的濕困脾胃、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青香散主治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而白朮可健脾祛濕,配合其他藥物,更能有效驅散風寒濕邪。
- 助藥力: 白朮能增強藥物效力,使其更好地發揮藥效。青香散中其他藥物如荊芥、防風等,也具有驅風散寒的作用,白朮可健脾固本,提升藥物吸收利用率,使藥效更加顯著。
青香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和胃: 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青香散為治風寒感冒的方劑,患者常伴有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陳皮可以理氣解鬱,和胃消食,緩解不適。
- 疏風散寒: 陳皮還具有疏風散寒的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驅散風寒,減輕感冒症狀。同時,陳皮能促進肺氣宣發,有助於痰液排出,進一步緩解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等症狀。
青香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青香散的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加入甘草可以緩解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等功效。在青香散中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總之,甘草在青香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使藥物達到最佳效果。
青香散方中包含茯苓,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健脾利濕,化痰止咳。青香散方中,茯苓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有助於去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解決濕邪困脾、氣機不暢的問題。
- 利水消腫:茯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夠促進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減輕水腫現象。青香散方中,茯苓可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功效,改善因濕邪阻滯導致的周身水腫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香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載主治「初病傷暑,頭暈口渴惡熱,身熱痰多氣喘」,乃針對暑熱之邪侵襲,導致氣陰兩傷、痰熱內擾之證。暑為陽邪,易傷津耗氣,故見口渴、惡熱;暑熱上擾清竅則頭暈,痰熱壅肺則氣喘身熱。傳統以紙撚蘸藥紝入瘡內(或鼻竅、口腔等黏膜處),藉局部吸收與藥性升散,以清熱化痰、辟穢開竅,緩解暑熱痰喘之急症。
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探析
密陀僧(氧化鉛):
性寒燥,能殺蟲收斂、解毒防腐。古方多用於瘡瘍濕疹,此處取其寒性清熱,燥濕化痰,或可抑制暑熱穢濁之邪。鉛劑外用亦有鎮靜黏膜炎症之效,或緩解痰熱上攻之氣喘。黃連(小檗鹼等):
大苦大寒,清心瀉火,燥濕解毒。針對暑熱內蘊、痰火擾肺之病機,直折火勢,抑菌抗炎,減少痰熱生成。其「去須」之炮製,或為去除燥性,專取清熱之效。瀝青(松脂類或礦物瀝青):
若為松脂(如松香),則具祛風燥濕、排膿生肌之效;若為礦物瀝青(古稱「地瀝青」),則可殺蟲防腐。此處與密陀僧協同,增強黏附性和滲透力,助藥直達病所,兼辟穢化濁。
配伍邏輯與可能作用機制
- 清熱與收斂並行:黃連瀉火為君,密陀僧佐之清熱收斂,瀝青為使黏附藥力,三藥等分,共成清暑化痰、斂瘡定喘之效。
- 給藥途徑之特殊性:以「津唾蘸藥」紝入黏膜或瘡內,利用唾液溶解藥物成分(如黃連生物鹼),促進局部吸收,速效緩解痰熱氣逆。此法猶如「鼻嗅」「噙化」等傳統給藥思維,避開脾胃吸收,直攻上焦痰熱。
綜論
此方組合體現「外用內治」之理,透過黏膜給藥,以寒涼收斂之品清解暑熱、化痰平喘。然其運用需基於暑病初期實熱證,若氣陰虧耗已甚,則恐不適。方中密陀僧含鉛,現代應用須審慎評估安全性。
傳統服藥法
密陀僧(別研)、黃連(去須,取末)、瀝青(別研)各等分。
上件和勻,用紙撚子以津唾蘸藥末紝入瘡內。覺微癢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香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組成:密陀僧(别研)、黃連(去須,取末)、瀝青(别研)各等分。 主治:漏瘡內黑肉。
青香散, 出處:《石室秘錄》卷三。 組成:青蒿6錢,香薷3錢,白朮5錢,陳皮1錢,甘草1錢,茯苓3錢(有參加1錢,無亦可)。 主治:初病傷暑,頭暈口渴惡熱,身熱痰多氣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